新媒体对突发性事件的传播
2015-02-28陈实
陈 实
(湖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互联网成为继纸质媒体、电视、广播之后的第四大媒体,手机也随之成为第五大媒体。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大众传播的途径方法,改变了大众传播内容的生产方式,影响着人类传播活动及生存方式。突发性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并迅速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突发性事件本身具有复杂性,其报道具有特殊性,新媒体如何做好突发性事件的传播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新媒体异军突起,冲击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种类很多,但目前主要以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新型电视媒体以及其他新媒为主,这些新媒体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新媒体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可以借助文字、图像、声音、图片等任何形式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具有立体效应的多媒体传播组合更加生动、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内容,给受众群体带来真实而生动的感受。新媒体传播打破了传统的文字媒介、声音媒介、视觉媒介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在互联网的时代,对媒体新闻报道成为主流。
二、新媒体对突发性事件的传播
(一)新媒体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首先,新媒体改变了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流程。在我国传统体制下的信息传播年代,突发性事件的传播首先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当地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进行提前商议并完稿,经相关部门领导审查通过后才能进行发布和传播。但在新媒体时代却形成完全不同的突发性事件报道模式和舆论动员机制,主要表现在消除了传统传播媒介与受众群体之间的界限,扩大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传播主体。纵观近几年社会中基于突发性事件所形成的社会舆论,我们可以总结出信息传播的大致流程,基本上是由普通公众或自由网民关切的新闻事件逐渐演变为舆论热点,再由舆论热点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并形成社会舆论,随之被市场中的媒体跟踪关注并报道,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突发性事件上的相互影响,最终信息报道成为强大的导向性舆论,相关部门此时才关注并处理,主流宣传媒体根据上层的批示进行介入,最终事件得到解决,舆论逐渐消失。
其次,新媒体改变了新闻信息传播系统。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群体与传播者之间的角色产生互换,社会个人以及网络群体组织都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在新媒体时代下,普通公众利用网络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评论和传播,这也促进当下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和平等话语权的追求。以新媒体时代下的微博为例,近些年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在微博上的传播带动了社会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积极性,并成为许多公共危机事件传播的原始平台,但是也不能忽略微博平台上虚假信息、谣言等传播的危害。
(二)新媒体拓宽了信息的传播空间
新媒体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相结合,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元素有机融合入,运用一种形式将传统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结合起来,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信息传播的容量以及对信息的可信度等,拓宽了信息的传播空间,新媒体在网络时代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在网络信息时代下获取信息的来源不断多样化,这就促进新媒体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积极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方式,一部手机就能够轻松将热点新闻发布并传播出去,这种点到点、点到面的传播方式促进突发性时间的传播空间,使突发性事件的传播更具社会影响力。以上文所说的微博为例,新闻和言论不仅仅是媒体人的权利,更是社会个体和群体的权利,普通民众在微博或各种新兴传播平台的言论在新闻传播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网络时代下不断扩宽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媒体平台使受众群体更加全面的了解突发性事件,并能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
(三)新媒体促进了受众与媒体的互动
在受众与媒体的情感互动方面,传播学研究中曾经有一个“沉默的螺旋”的发现,这一理论表明人们为了避免成为异类,陷入孤独,往往在大众媒体或舆论活跃分子发表了意见之后不再表达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而在数字加网络的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人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工具就可以随时进行信息沟通,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人际传播的性质得到凸显和强化,传统的、倾向于无差异的、普遍的广大受众,逐渐开始分割为气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关的“小众”,如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团体、户外旅游论坛、短信交友俱乐部等。在小众中,人们更容易找到声气相投的伙伴,以对抗大众传播所造成的“社会孤立”。受众在“小众”的范围内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讨论者。
相比较于传统媒体之下受众群体被动接受信息的历史,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受众群体在接受信息的主动性逐渐增高。在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环境下,受众群体由于不可能完全接受和处理所有信息,因而对信息进行筛选,这也决定了信息传递的传播意图是否能够实现。在互联网发达的环境下,人们进行信息传播与接受的途径更加便捷,社会受众群体更能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讨论者,这就促进了受众群体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受众群体与媒体的互动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出现,每个社会公民都能够成为突发性事件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四)新媒体加剧了突发性事件的不确定性
由于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空间有了很大的扩展,所以就会造成虚假信息、流言等信息的传播,造成突发性事件的不确定性。突发性事件传播中出现虚假信息、流言的主要原因还包括传播主体的个人感情、利益的驱使、非理性情绪的感染等。传播主体的不断扩大必定会造成流言的加剧,毕竟在网络平台上信息的传播速度过快,并且加剧了公民生活的民主化,造成信息传播的多样化。流言、虚假信息等非理性的信息传播行为也是新媒体下突发性时间传播的重要特点之一。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博平台成为突发性事件传播的重要平台,突发性事件通过用户的关系网呈现出裂变传播,从而引发舆论的关注。一般情况下传统媒体为信息付出更多的加工处理时间,使信息呈现出时段性、历史性的整合传播,但是突发性事件发生速度快,在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中呈现动态性、时刻性的传播特点。微博信息的传播依托于关注机制,相比于其他信息交流平台传播速度更快,信息分享更加广泛。尽管微博出现谣言审核机制,但也是事后审核,尤其对于突发性事件的不确定信息,受到公众信息焦虑的刺激后,其传播路径不断加剧,在传播主体和传播路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不确定信息带来的影响难以控制。
三、新媒体在传播突发性事件中的社会责任
突发事件在今后一个时间里仍将呈现增长的态势。在突发事件面前,新媒体将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如何以更为专业和有效的传播方式引导舆论,将是新闻传播学界、业界需要共同面对的崭新课题。
(一)充分认识突发性事件传播的重要性
媒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职责,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维护稳定是任何媒体的重要职责。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动荡,此时公众最渴望得到最权威、真实的信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必须发挥出自身的职责,充分认识到突发性事件传播的重要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众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有了新的要求,如报道的时间、节点、内容、动向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公信力,做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和传播。
(二)加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合作
在媒介市场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处在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中,不同介质的媒体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在竞争中要注重突发性事件信息的准确性。在突发性事件多发的社会下,新媒体凭借自身的及时性和动态性的传播方式,在为传统主流媒体提供信息内容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的报道进行质疑和补充,提高突发性事件传播的质量和真实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于突发性事件的事实层面,应从意见观点角度产生更加深刻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传媒生态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突发性事件传播机制
突发性事件在社会中的发生概率是未知的,要建立完善突发性事件传播机制,正确定位新媒体在传播突发性事件中的功能和作用,运用更加专业和有效的传播方式引导舆论的发展方向,为社会传播正确、客观的事实。在客观传播突发性事件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例如,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要突出主题性,增强感染力,倡导事件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利用社会舆论弘扬社会大爱和人间真情。
(四)加强新媒体与政府间的合作
新媒体在转变传统媒体传播思维的前提下,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使命和新闻价值观,积极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增加社会公众的话语权,促进社会突发性事件的合理传播。政府相关部门要以民主开放的姿态尊重新媒体事业的发展,并积极建立健全新闻传播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监管媒体信息的传播,保证我国社会突发性事件以及各类信息的健康传播。
四、结语
新媒体不断丰富了突发性事件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空间,加强了受众群体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但是在信息快速传播的过程中,谣言、虚假信息等消极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新媒体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突发性事件的传播机制,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合作,不断促进社会突发性事件的健康传播。
[1]李春雷,凌国卿.风险再造:新媒体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框架分析[J].新闻界,2013(16):60-66.
[2]李沛敏.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突发性事件传播中的议程设置互动[D].北京邮电大学,2012.
[3]曾庆香,李蔚.解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框架[J].当代传播,2011(01):48-50.
[4]刘潇.突发性事件中我国地方政府与新闻媒体互动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5]蔡盈洲.新媒体环境下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谣言的传播特征[J].黑河学刊,2014(1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