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5-02-28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园小学马秀健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园小学 马秀健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与反思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园小学马秀健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理解小夜莺说的话,体会其深刻含义,借以体会他的机智勇敢。
3.理顺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深情叙述
1.师:战争总会给人们留下太多的苦难,人们在反抗外敌入侵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让我们敬佩不已。在这中间也涌现出许多儿童英雄,你知道哪些?
2.教师适当补充时代背景(小黑板出示),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了解卫国战争的残酷。
二、检查预习
1.指读本课生词。
2.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
3.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1.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一自然段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
样的场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2)指导朗读:“黑色碎瓦”、“空旷”、“烧焦”、“垂头丧气”、“弯着腰”等词语重读。
(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播放课件。
过渡:这三句话给我们描述出故事发生的情境。在这个充满着烧焦的气味、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的破村子里,却响起了一阵阵夜莺的宛转的歌声,很是动听。与沉寂的、破败的、荒凉的村庄有些不相称。那是谁?他在这里干什么呢?(指名说)
过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并填空。
2.自主互助,合作探究人物品质。
第一部分:诱敌带路。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填空:小夜莺是一个()的男孩。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小夜莺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且做批注。
(2)反馈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句子。
备注:在交流的同时,顺势引导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环节,不仅要理解小夜莺的性格特点,还要顺势理解课文的四部分内容:诱敌带路、传递情报、深林歼敌、村口再等。教师要注意引导,争取做到小夜莺的性格特点理解完了,课文内容也全部理解完了。
①“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耷拉着两条腿。”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②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③“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④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⑤“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备注:同学们汇报交流,教师引导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
(3)思考讨论:小夜莺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板书:爱国精神)
第二部分:传递情报。
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第三部分:森林歼敌。
“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地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地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总结板书:果断聪明)
第四部分:村口再等。
(1)齐读最后两段。
(2)这两段写了什么?小夜莺在等谁呢?
四、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1.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一想,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即首尾呼应)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体会文章中心
1.课文中几次写到夜莺的歌声?请画出来自由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用“夜莺的歌声”为题目?
教师小结:作者用夜莺的歌声为线索统领全文,使文章的这四个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中心明确。在文章中,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传递情报,夜莺的歌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者用它作为题目。其次,在文章中人们称呼小男孩为夜莺,他的歌声传递的是胜利的信息,是胜利的歌声,人们非常喜爱,所以课题是“夜莺的歌声”。
六、课堂总结
孩子们,尽管我们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是在电视或电影中见过,但是我们要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七、课后拓展
阅读有关小英雄故事的课外书131页《小兵张嘎》。
八、达标检测
1.读句子,回答问题。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谁说的:____________。“野兽来了”指:____________。
2.认真读课文,再填一填。
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的孩子()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
顺序是:引诱敌人——()——()——()。
3.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4.我知道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还能照样子写一写。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有时候弯腰拾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