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导入”也给力——数学课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2015-02-28江苏省常熟市杨园中心小学李惠琴

新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公因数导入计数

□江苏省常熟市杨园中心小学 李惠琴

巧“导入”也给力——数学课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江苏省常熟市杨园中心小学李惠琴

【摘要】国家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华丽转身”为学生赢得机会,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努力唤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巧妙抛出自主探究的“牵引绳”,从而为学生架起探索的桥梁。一节课的“导入”环节,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因此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导入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自主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猜测验证、质疑问难、合作交流等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发展能力。如何唤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热情呢?下面笔者就围绕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来谈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认识和理解导入

有效的新课导入要紧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认识与理解也是比较丰富的。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巧妙地运用学生丰富的生活认识这一资源,就能成功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环境。如在教学“图形的放大”时,我先提供给学生一张班中同学的照片,然后通过电脑现场演示,把这张照片拉伸成三种不同的版本,其中第一张只拉伸长度,第二张只拉伸宽度,所以都变形了,第三张是拉伸照片的对角线,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放大。接下来我就问学生:“我把这三张照片都‘放大’了,你们觉得哪张才是数学意义上的放大呢?为什么?”然后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与研究、讨论与交流,最后提炼出图形放大的核心问题,即图形放大时,长和宽放大的倍数相等;长和宽都是按相同的比来放大的。

在整个导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变大”并不全是数学意义上的“放大”,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数学意义上的“放大”呢?继而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需求。所以数学课堂学习,应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要让学生的一知半解变为畅亮清晰,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尊重学生的原有基础与认识。

二、抓住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导入

新课标提出数学课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问题”与“答案”的对话。好奇心出现的同时,脑海里浮现的“为什么”就是一个问题、一个疑问,而替“为什么”找出原因就是问题的答案。当“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对话能够连接时,知识的累积就会加分。从这一层面上说,好奇心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如我在教学“最大公因数”(第二课时)时,先与学生进行一个不公平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让学生现场出几组关于求最大公因数的两个数,然后有选择地把它们分三类写在黑板上。当老师预设中的三种情况的两个数(一般关系的两个数、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都出现在黑板上时,老师以学生难以置信的速度把答案写在每组数的后面。在学生惊讶之余,老师很大度地让学生随便挑哪个来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因为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掌握了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所以他们抱着怀疑的态度列举验证了老师的答案,当然答案肯定是正确的。这时老师就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每两个数的关系,并很快发现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不会超过其中的一个较小数,所以只要列举出较小数的因数,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从较小数的因数中用排除法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而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一眼就可以发现其中的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确定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的乘积是不难的,难就难在怎样的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所以到这个环节我又把难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通过列举观察、交流与验证,学生得出了:两个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两个连续的非零自然数公因数只有1;一奇一偶,并且不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

这里老师只是扮演了一回“数学达人”,“数学达人”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凭什么这么快,自己也要像老师一样了不起。一旦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要去探究发现其中奥秘的决心是挡也挡不住的,这不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吗?

三、运用学生的旧知与经验导入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如“认识整亿数”是在认识了数级中的个级和万级、数位和计数单位、“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等基础上教学的,所以本课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为了给学生一个

完全开放的学习平台,在复习了个级、万级的数位与计数单位后,结合情境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还需要更大的数,所以我们要认识比万级还要大的亿级中的各数。紧接着就让学生猜想亿级中可能会有哪些数位、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每个计数单位的意义又是什么,等等。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非常渴望老师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但我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说明或验证猜想的可靠性与数学性。

本案例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很容易猜想到相关的数位及计数单位,但教学的难点是怎样去理解每个计数单位的意义。我就通过刚才的导入环节,把学生自然引入到自主探究的氛围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能结合计数器来说明每个计数单位的产生,可以说是有根有据,所以每个计数单位的意义得到了很好的理解。最后我把书上的结论进行揭晓,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结论与书上的结论一致时显得非常兴奋。我也很兴奋,因为我的课堂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本课的重难点得到了妥善解决,最关键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数学教学还应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我就依靠“最大公因数”的教学成果,让学生自由地徜徉在学习的快乐中。我就用一句话进行抛砖引玉:关于最小公倍数你想知道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获得你想知道的?然后帮助学生确定本课与下一节课分别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四人小组就开始了他们自己的学习活动。

探索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导入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巧妙放大导入的作用,学生的探索欲望也得到无限的增长,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就更生动、更给力!

猜你喜欢

公因数导入计数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巧求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教案
这样“计数”不恼人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最大公因数的一个性质及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