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A坏了”与“V/A透了”的对比研究

2015-02-28袁成雯

现代语文 2015年27期
关键词:谓词补语宾语

□袁成雯

“V/A坏了”与“V/A透了”的对比研究

□袁成雯

本文主要探讨“V/A坏了”与“V/A透了”的异同等相关问题。“V/A坏了”这一结构形式中,“坏”有4种语义:1.表示瞬间损坏;2.表示不满意;3.表示受某种影响逐渐丧失功能;4.表示程度高。“V/A透了”这一结构中,“透”有4种语义:1.表示穿过、贯穿;2.表示内容洞晓;3.表示完全的状态;4.表示极端。“坏”和“透”的前3种语义作结果补语,谓词的语义特征与“坏”和“透”的理性义紧密相关。“坏”和“透”作程度补语都表示极性,但谓词语义特征有细微差别。总体来说,能进入V/A坏了的谓词具有[强状态性][弱性质性],而进入V/A透了的谓词具有[强性质性][弱状态性]。“坏”和“透”的背后机制都为隐喻和转喻,但“坏”的语法化程度高于“透”。

V/A坏了 V/A透了 语义特征 语法化

一、引言

“V/A坏了”与“V/A透了”同属于述补结构,它们是汉语口语中的常用句式,二者既有相同点,又表现出细微的差异,外国留学生常常不能准确区分二者的不同,经常出现“渴透了”“恨坏了”这样的偏误表达。本文在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广泛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V/A坏了和V/A透了结构中补语及谓词等方面的差异。

二、坏和透

“V/A坏了”与“V/A透了”这两个相似的述补结构中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补语成分的不同。本章比较“坏”和“透”。

(一)“坏”

综合《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坏”的释义,我们认为述补结构“V/A坏了”的补语成分“坏”有4种情况:1.表示瞬间受损;2.表示不满意;3.表示不好的质变;4.表示程度深。上述4种情况分别记为“坏A、坏B、坏C、坏D”。

(二)透

综合《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中“透”的释义,我们认为述补结构“V/A透了”的补语成分“透”有4种情况:1.表示穿过、贯穿,既可以是物体穿过,也可以是液体、光线穿过;2.表示内容洞晓;3.表示完全的状态;4.表示极端。分别记为“透A、透B、透C、透D”。

(三)“坏”与“透”比较

由于“坏”和“透”的实在意义不同,作结果补语时,结构所涉及成分的语义特征也有所不同。作程度补语时,由于二者的虚化过程不一样,从极性程度的等级来看,“透”和“坏”的区别不太大,但是V/A的语义特征上仍存在较大的区别。

三、结果补语V/A坏了与V/A透了

(一)“V/A坏了”的语义特征

“V/A坏了”作结果补语,是典型的动结式,主要由“致事、方式、结果、客体”4个语义要素构成。“V/A坏了”的引发者是致事,“V/A”是方式,“坏”是结果,“V/A坏了”的承受者是客体。

1.“坏”表示瞬间受损

“V/A坏了”表示瞬间受损,谓词与“坏”之间具有行为与结果的关系,所以可以变化为“因V/A而坏”。如:

(1)3日,一伙人冲进一家电台,砸坏了办公室的电脑和家具。(新华社 2004年新闻稿)

(2)大风刮掉的树木砸坏了一些房屋。(《人民日报》1993年)

例(1)中出现施事,可以理解为“一伙人砸,使办公室的电脑和家具坏了”;例(2)中出现致事,可以理解为“树木砸下来导致一些房屋坏掉了”。主体的语义特征为[+施事,+致事]。“V”属于与客体接触的行为动词,这类动词本来就具有“破损”义,“坏”强调破损的程度。此类“V”主要有:砸、打(因撞击而破碎)、咬、撞、碰、刮、扯、撕、扎、顶、划、炸(用炸药爆破)、踢、拍、压、摔、敲、勒、烧、踩、冲。“V”的语义特征为[破坏性][瞬间性][强动作性][与客体接触性] [单音节性]。

2.“坏”表示不满意

“坏”表示不满意,跟表示物体瞬间受损相比,语义不那么实在。例如:

(3)苗红说我把结局写坏了,我打算重写。(《红尘》)

(4)我们的记忆中永远只有拍坏了的照片。(《追忆似水年华》)

例(3)中出现施事,可以理解为“我写结局,结局不令人满意”;例(4)中没有出现施事,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记忆中永远只有照片,这些照片不令人满意”。主体的语义特征为[+施事,-工具]。主体是一定能够实施行为动作、能够思维判断的人。坏”表示客观现实与主观预期差距较大,施事不满意。“V”属于含有制作义的行为动词,此类动词本身没有破坏义,相反其主观预期积极,破损义由“坏”承担。此类“V”主要有:写、画、拍(照片)、烧(饭)、剪、编、改。“V”的语义特征为[制作性][积极结果性][单音节性]。

3.“坏”表示不好的质变

跟表示物体瞬间受损相比,不好的质变强调循序渐进的影响,而不是瞬间损坏,“V”主要分为两类。

(5)他在战斗后被找到时已无法辨认:地雷毁了中尉的面容,严寒冻坏了他的四肢。(《读者》)

(6)他家里头很穷,没有纸,就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拿芭蕉叶子写,写坏了的毛笔成大堆。(《百家讲坛》)

例(5)出现致事,可以理解为“严寒导致他的四肢发生不好的变化”。第一类致事多为流体和光线,包括液体和气体,“V”属于含有持续义的变化类动词,本身没有明显的消极义,但长时间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会使受事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这类动词主要有:淹、浇、下(雨)、淋、烧、烤、染、泡、锈、霉、晒、冻、干、潮、揉、搓、熬、弄、搞。另外,惯、带、折磨、纵容、学、写,这类词也表示“V”在致事的影响下品质发生了变化,“V”的语义特征为[持续性][潜移默化性][使受事质变]。

例(6)出现施事,可以理解为“他家里头穷,没有纸,就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拿芭蕉叶写,由于写得太多,不能使用的毛笔有很多”。第二类客体多为工具,“V”属于含有使用工具义的行为动词,表示的语义是由于频繁或长时间使用后工具丧失功能,如:写、画、拍(照片)、烧(饭)、剪、编、改、喊、叫,“V”的语义特征为[具体动作性][重复性][凭借工具性][单音节性]。

(二)“V/A透了”的语义特征

“V/A透了”与“V/A坏了”类似,引发者是致事,“V/A”是方式,“透”结果,“V/A透了”的承受者是客体。

1.“透”表示穿过、贯穿

“V/A透了”表示穿过、贯穿,谓词与“透”之间具有行为与结果的关系,所以可以变化为“因V/A而透”。如:

(7)一粒枪弹穿透了他们俩,由他的背后穿入,胸前穿出,又穿入她的背。(《火葬》)

(8)它们里面燃着蓝色的火焰,照亮整个的舞厅,照透了墙壁,因而也照明了外面的海。(《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例(7)中出现致事,可以理解为“一粒枪弹穿,透过了他们俩”。例(8)中出现致事,可以理解为“火焰照在墙壁上,透过了墙壁”。这一类主体为工具,“V”属于含有方向义的行为动词或者是表示光线状态的动词,如:插、扎、钻、凿、打、刺、坎、戳、劈、挖、捅、掏、刮、切、照、映、穿,“V”的语义特征为[方向性][接触性][凭借工具性][单音节性]。

2.“坏”表示内容通晓

跟表示“穿过、贯穿”相比,语义不那么实在。

(9)他虽然没有显露出他是因为情欲而伤心,可她却一下子猜透了男人自古以来的伤心事。(《百年孤独》)

例(9)中出现施事,可以理解为“她对男人自古以来的心事到达了通晓的程度”。这一类主体一般是能够思维理解的人,不需要借助工具来洞晓内容,但是需要付出较多的脑力劳动。这一类的“V”有:揣摩、领悟、研究、参、悟、讲、认、琢磨、说、钻研、想、了解、识、猜、分析、学。“V”的语义特征为[认知性][付出脑力劳动性][方向性]。

3.表示完全的状态

跟表示“穿过、贯穿”相比,完全强调行为动词使客体存在的状态,不是没有程度义的结果,主要有两类。例如:

(10)放心吃吧,这鸡是来自疫区以外的,而且是煮透了的。(新华社 2004年新闻稿)

(11)一位工人说,这种西红柿得红透了才能摘。(《人民日报》1995年)

例(10)可以理解为“这鸡经过煮之后呈现出熟得完全的状态。第一类动词的主体为致事,客体为可渗透物,“V”属于表现流体状态的词语,有:湿、印、腌、烧、染、干、渗、浇、熬、浸、泡、淋、下(雨)、蒸、闷。“V”的语义特征为[流体性][致使性][单音节性]。

例(11)可以理解为“西红柿只有红到完全的状态才能摘”。第二类动词的主体为主事,“A”属于动态形容词,有:热、凉、白、黄、亮、甜、酸、阴、烂等,“A”的语义特征为[动态性][物理或化学变化性][单音节性]

(三)“V/A坏了”与“V/A透了”比较

“坏”和“透”作结果补语时,“V/A坏了”与“V/A透了”都是最典型的动结式,语义指向一致,结果补语后既可出现宾语也可省略宾语,若结果补语后出现宾语,则“V”指向主语,结果补语指向宾语。若结果补语后没有宾语,则结果补语指向主语,“V”指向没有出现施事的人。但是由于“坏”和“透”的实在义差距过大,进入结构的动词并没有太多交集,可比性不大。

四、程度补语“V/A坏了”与“V/A透了”

“坏”和“透”作程度补语时,“V/A坏了”与“V/A透了”不是典型的致使关系,构成致使关系的四个语义要素不再清晰。

“坏”和“透”作程度补语时,“坏”和“透”都表示极性,都指向前面的谓词。表示生活状态的词都可以进入该两种结构,表示心理情貌的词二者也存在交集,能进入“V/A透了”结构的谓词心理情貌性较强,表达出强烈的情绪。“V/A坏了”与“V/A透了”中出现的一般为单音节、贬义、口语色彩较浓的形容词。随着二者语法化的进一步深入,一些褒义色彩的形容词也逐渐进入结构中,但用例在数量上还是贬义词占大多。

不同点有4个:1.“透”只能出现在心理活动的谓词后面,不可以出现在表示生理感受的动词后面,而“坏”二者都可以。2.表示人外貌、德行的谓词和表示事物性质的形容词具有[强性质性,弱状态性],而这一类性质性很强状态性很弱的形容词只能进入“V/A透了”而进入“V/A坏了”的形容词则具有[弱性质性][强状态性]。3.“透”作程度补语时,能进入V/A透了结构的动词只能是含有方向义的心理感觉动词,与喜怒哀乐相关的行为动词不能进入,而“坏”作程度补语,能进入“V/A坏了”结构的动词与“透”正好相反。4.只有心理情貌较强的形容词才能进入“V/A透了”结构,而进入“V/A坏了”的形容词则较多,“V/A透了”后不能加宾语,而“V/A坏了”可以加宾语,如可以说“乐坏了他”“他乐坏了”,但只能说“他乐透了”,不能说“乐透了他”。

五、语法化

“坏A”和“透A”的语义实在,相当于动词。“坏B、坏C”和“透B、透C”则出现了语义的泛化。“坏A、透A”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坏B、透B”是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反映,“坏C”和“透C”强调受事所处的一种状态,相当于形容词,这背后的机制都是隐喻。“坏B”意味着主观期待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较大,也就是人内心的美好期待坍塌,二者存在相似性。“坏C”与被暴力瞬间损坏的不同在于时间的持久性,破损义相同,二者是相似的。“透B”意味着阻碍消失,与物体贯通意味着阻碍消失一样,二者存在相似性。而“坏C”与物体贯通的不同在于谓词的具体性,但全部如此义相同,二者也是相似的。另一方面,程度高是达到破损的必要条件,只有程度高才有可能破坏,但是程度高并不意味着一定能破坏。也就是说,只有一部分程度高才能达到破损。“透”表示极端,“表示极端”意味着过程结束与贯通义具有相似性,因此是隐喻。另一方面,达到极端是贯穿的必要条件,只有达到极端才可能贯穿,但达到了极端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贯穿,也就是说只有一部分达到极端才能贯穿。综上所述,“坏”和“透”语法化的过程中包含了隐喻和转喻。

能进入“V/A坏了”的褒义词明显多于“V/A透了”,在此情况下,“V/A透了”后不能加宾语,而“V/A坏了”可以加宾语,“坏”的虚化程度略高于“透”。

六、结语

“V/A”的语义特征与补语含义密切相关。“坏”和“透”作结果补语时,各有三种情况。“坏A”和“透A”的意义实在,相对而言,动词“坏B、坏C”和“透B、透C”则出现了语义的泛化:“坏A、透A”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坏B、透B”是内在精神世界的反映;“坏C和透C”强调受事所处的一种状态,相当于形容词。二者的结构相似,但谓词的语义特征与补语的意义关系密切,不具有可比性。“坏D”和“透D”作程度补语,相当于副词,能进入“V/A坏了”的谓词具有[强状态性][弱性质性],而进入“V/A透了”的谓词具有[强性质性][弱状态性],表示生活状态的词都可以进入这两种结构,表示心理情貌的词二者也存在交集,能进入“V/A透了”结构的谓词心理情貌性较强,且后面不能跟宾语。能进入“V/A坏了”的褒义词明显多于“V/A透了”。在此情况下,“V/A透了”后不能加宾语,而“V/A坏了”可以加宾语,“坏”的虚化程度略高于“透”。

[1]戴震.“V/A+极/死/透/坏+了”的搭配关系考察及教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侯瑞芬.“动(形)+死+……”的结构语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林华勇,甘甲才.“V/A透(了)”格式与谓词的类[J].世界汉语教学,2012,(1).

[6]刘兰民.现代汉语极性程度补语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7]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袁成雯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100089)

猜你喜欢

谓词补语宾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康德哲学中实在谓词难题的解决
宾语从句及练习
汉语补语小议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汉英补语对比研究
谓词公式中子句集提取的实现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