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故事的当代解读与诗性评析
——雁翼散文艺术新探

2015-02-28高瑞芳赖雪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性价值

高瑞芳,赖雪芳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历史故事的当代解读与诗性评析
——雁翼散文艺术新探

高瑞芳,赖雪芳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20世纪90年代,处于我国思想文化大解放的时代潮流中的雁翼也正处于其文学创作的成熟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下雁翼完成了他的散文集《雁翼说古》。在《雁翼说古》中作者用自己的现代观念去观照古代的故事,阐发了自己作为现代人对于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和对社会不平等的地位的反抗精神的肯定,对人性价值的发掘和肯定。而这些在古代故事的重新解读的过程中对女性意识、人性和个人价值的思考,对我们当代社会的人文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雁翼;《雁翼说古》;女性意识;人性;个人价值

《雁翼说古》是作家雁翼在20世纪90年代为数不多的一部散文作品,也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部散文集。作家通过对104则历史故事的重新解读,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观。这些故事来自于作家喜欢读的一些历史书籍,不仅包括历史教科书以及《史记》《汉书》《唐史》等所谓正史,也包括一些笔记、传说、杂记、野史等,此外还有一些省志、县志。正如作家在这本书的小序中写到的那样“我认为更多更细的了解我们先人的活动,对成长灵魂和人格大有必要,但我不是历史学家,不习惯用历史观念观察考究历史上的人和事。我只是诗人,喜欢动情又动思。”[1]1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不同于传统的方法来对历史进行解读,在其中透露的是作家雁翼作为当代人的情与思。这些古人古事是雁翼讲述的,而雁翼不是历史学家,只是一个诗人,那么这些作品中所显现的不是历史作品的客观冷静,而带有诗人的主观感情,有诗人的爱与恨。

雁翼散文集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大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对于女性的看法,虽然这在现代并不算新的观点,而传统中对于女性这个群体的关注,通常是讲述她们的受难史,重新确立她们的社会话语权,但雁翼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通过赞扬他们中的异类,来肯定他们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是对人性和个人价值的发掘和肯定。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等级和专制制度的压迫,使得人性变得扭曲和麻木,而个人价值在权势面前变得毫无意义。而作者通过对这种扭曲人性的环境的鞭笞,以及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发掘从而启发现在社会中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新思考。

一、女性意识的褒扬与礼赞

在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强化,它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重要的是它已经内化于人们意识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而这种内化的观念又外化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地位、婚姻家庭地位、受教育的权利等等。雁翼在作品中对于封建社会中女子的这种不平等处境持着愤怒态度,而对于女子的反抗行为则是大加赞赏。

《雁翼说古》中,男女不平等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和婚姻家庭方面。在古代,无论是政治还是婚姻家庭领域,男性都是占据主导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也不乏那些敢于打破成规,为平等和爱情勇于抗争的女性。

散文集《雁翼说古》中,作家选取的故事大多是关于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较之于寻常百姓,他们拥有权势和财富,但是也无法摆脱社会带来的尊卑差异,处于上层社会的女子并没有因为出身而改变自己在性别上的劣势。在《雁翼说古》中,有关女性的篇章占到了近五分之二,她们或是后妃,或是公主、女将军,或者是一些虽然出身平凡但却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女子,更有甚者在中国历史上达到权力的巅峰。例如《女将军妇好》中的女将军妇好、《平阳公主改嫁》《戴绿帽的国王》中姬郑的妻子翟叔隗等等。她们拥有智慧,拥有荣华富贵,需要施展抱负的舞台,不甘于成为男性的附庸,勇于突破社会的桎梏,或者获得认可、留名史册,譬如妇好,或者成为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落得悲惨的下场,如翟叔隗的下场。其中关于女将军妇好的故事,我们更多的是从其留至当今的殉葬品中略知一二,而《女将军妇好》则使我们看到一个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那时候女人走路也要躲避男人,何能讲领兵打仗”,但是妇好并没有就此退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商朝的安全和富强立下了奇功,也赢得了认可和尊重。作者无不流露出对这位敢于打破成规,要求与男子拥有一样的保家卫国权利的女子的赞许之情。

另外,在封建制度下的男女不平等也表现在婚姻家庭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有《戴绿帽的国王》,虽然国王与王后不是平常的家庭,但却是整个封建婚姻制度的集中表现,男子可以三妻四妾,最高统治者甚至可以三宫六院,而女子必须从一而终。在这篇文章中的王后翟叔隗生长于翟国,一个相对自由的游牧国家,“从小跟随着父亲过着一种骑马射箭的生活,脑子里就根本没有封建制度中三从四德那一套,要求丈夫热烈的爱是生命的自然”,在她的潜意识里要求自己的丈夫的爱是唯一的,渴望自己的婚姻中有爱。可悲的是,姬郑与翟叔隗的婚姻纯属政治的产物,更加令翟叔隗不能接受的是自己是姬郑的第一百二十五位妻子,不能享受正常的男女之爱,这就导致了翟叔隗的出轨——国王的绿帽子,而这一切在翟叔隗看来却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你国王老汉有一百二十五个女人,我只有一个男人,你却躲起来不理我,我再找一个男人代替你不行吗”[1]38,但这一想法在当时那个在婚姻关系中男女处于不平等地位的社会中是不合乎情理的,最后落得个死于乱刀乱箭的下场。在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这位勇敢追求自由、要求平等的女性的褒扬及其悲惨结局的惋惜之情。

无论是女将军妇好,还是王后翟叔隗,她们在历史上只是女性中极少的一部分,但是对男权社会下女性价值的发现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人性价值的肯定与发掘

人性是什么,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下有不同的概念和理解,社会的发展使得原来被压抑的人性得到发掘、解放和肯定。“知识分子是以‘觉醒者’的身份和姿态出现在民众之中的,而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觉醒者’,就在于他们拥有着‘知识’,或者说是‘道’——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来说,就是经世济民、兼济天下、以民为本等人文精神以及体现和反映这种精神的方法途径”[2]66-74。而作家一向被称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伟大的作家一直在关注着人类的命运,而人文关怀从来就是而且也应该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作家雁翼以一个诗人特有的“悲悯”之情,一方面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人性泯灭既同情又愤怒的复杂情感,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于个人价值的肯定。

对权力地位和金钱的无限欲望,使人逐渐迷失了自我,最终使人格变得扭曲和畸形,而在雁翼的作品中,太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在古代的上层社会中,太监制度是对人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残,对他们自身来讲是一种屈辱,在这种屈辱中许多人的人格开始扭曲,在人格的扭曲过程中又逐渐沦为了权势的傀儡,成为上层贵族的工具,失去了尊严和人性。他们的悲剧无不控诉着封建专制对人的摧残。《中国最后一位太监》中的太监小德张正是中国历史上太监群体的一个缩影,也是对封建社会对人身体摧残,导致人性的泯灭与畸形的控诉。作者批判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中太监制度的残酷,还有与这种制度相伴相生的对于权势的狂热追捧。《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中的小德张是一个例子,他幻想成为那些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拥有权势和金钱,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自残成为太监不失为一个捷径。这样悲剧就产生了,不仅对他个人而言,对于黎民百姓也是。另外一个例子是《人变成野兽之后》,明朝大太监高寀吃掉一千多个童男童女的脑子,当他们这类人在成为被害者,成为制度和权势下的牺牲品之后,人性完全泯灭,而后私心兽性完全暴露无疑。所以作者不禁感叹“杀人的是高寀,制造杀人犯的是帝王的专制制度。”“狼狗不可能变成人,而人可以变成狼狗”[1]。

权力欲望对人性摧毁的另一个代表性的群体是历史上那些逐渐达到权力巅峰的女性人物。《馆陶公主嫁女儿》《美女在计谋中死去》《屠夫女儿当皇后》等这些篇章中的故事的主人公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历史冷静叙述中多是在讲述她们的励志史,但雁翼从个人的角度来诉说她们的悲剧人生,认为是她们对权力的狂热追求迷失了自我、泯灭了人性。

在作品中,雁翼一方面否定那些为权力地位而泯灭人性、迷失了自我的人,另一方面也有对那些追求个人价值的人物表示赞许。

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体现个人情感情绪的作品一度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但在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文化背景下,对于个人的关注重新进入文学视野。文学作品需要宏大的主题体现民族的精神和人类的呼声,但是如果仅因此而抹杀体现个人情绪情感作品的存在价值,就不免会造成文学上失衡的局面。雁翼在《雁翼说古》中就表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关注和肯定。

花木兰在中国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是女中豪杰的代名词,有关她的故事广为流传,并且拍成了豫剧、京剧,从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而国内外都有以此改编而成的电影,但戏中和影视中的花木兰主要讲述了她的“活”,她的价值似乎只是作为“巾帼英雄”这样一个符号而存在,倾向于英雄建构历史的宏大叙事。而《花木兰之死》中主要讲述的是花木兰的“死”,从而使其个人价值得到彰显,这是对人自身的关注。花木兰死于自己功成名就之后。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打仗中立下了战功,成了将军成了英雄,本以为功成可以身退的时候,却被当时的皇帝杨广看中,而这在古代似乎是应该高呼万岁皇恩浩荡的事,但在花木兰心中想的是家中等待她的情人,为此得罪了皇帝以致丢了性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花木兰的价值比量中,爱情比富贵荣华更为重要。

在上文中分析了太监作为丧失人性的代表,但还有一些人则是杀身成仁的代表。例如《杨进忠自阉进宫》中的杨自忠为了天下百姓,为了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甘心割掉自己的生殖器,委曲求全,等待时机用屈辱和鲜血谱写了一段流传于世的佳话。另外,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人称之为“侠”,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义”,心中存大义却又不遵守礼法,在整个封建系统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重的是义,正所谓“高人重于义,俗人重于利”。在“学而优则仕”那个封建社会中,女性与这些不守礼法的侠义之士是处于价值体系之外的。但在《雁翼说古》中,作家雁翼对他们的价值给与充分的肯定。

三、《雁翼说古》中现代意识的启示

在《雁翼说古》这部散文集中,作者从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出发,对历史故事进行重新阐释,从而抒发了自己对女性勇敢追求自由平等和爱情的赞许和对封建社会下人性扭曲的批判。这些深刻思考对处于多元文化之下的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对于现代女性的自我和独立观念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的巨大改变。就现代女性而言,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从未间断过,而就男女平等这一概念而言,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内涵是不同的。就中国而言,尤其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独立,对男女平等的要求开始成为时代的潮流,无论是在法律制度,社会文化环境,还是在人们的心理思想上都要求男女之间可以达到平等的对话。当今时代,男女平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有专门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女性可以与男性拥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有与男性一样获得工作的权力与环境,但男女在当代是否已经达到了完全意义上的平等,或者说真正的平等是什么样的,似乎没有人敢于给出肯定的答案。而《雁翼说古》对于当今时代正确的女性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个体发展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复杂化,社会价值也呈多元趋势,其结果是个人价值观念多元化,这一方面是个性解放的表现,使得思想不再受到禁锢,但另一方面,“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力的欲望等扭曲的价值观对于人性的毒害又是价值观多元化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当今社会必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可以使整个社会健康发展。在《雁翼说古》中,作者对于人性的关注对我们理解人性中的美与丑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以及人性的真善美是雁翼在许多作品中都涉及的,作者在《雁翼说古》中饱含着对专制制度的痛恨之情,同时也对人性中的善与美大加赞颂。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雁翼.雁翼说古[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2]王昌忠.浅谈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自省话语[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and PoeticAnalysis of Historical Stories:ANew Exploration of theArt of Yan Yi's Prose

GAO Rui-fang,LAI Xue-fang
(College of Humanities,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

The 90's in twentieth century,Yan Yi in the era of the great liberation of our country's ideology and culture is in the mature stage of his literary creation.And at this stage,Yan Yi completed his prose collection:Yan Yi comments on Ancient Times,the author used his modern ideas to contemplate the ancient story,and elucidated himself as a modern for women to pursue self-value and the social inequality position against the spirit of affirmation,and the discovery and affirmation of human value.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ancient stories,has important revelation for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Yan Yi;Yan Yi Comments on Ancient Times;the feminine consciousness;the humanity;the personal value

I207.67

A

1673-1883(2015)04-0073-03

(责任编辑:董应龙)

2015-10-09

高瑞芳(1990-),女,河北邯郸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猜你喜欢

人性价值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