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彝族婚俗变迁及其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5-02-28罗边伍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婚俗礼金凉山

罗边伍各

(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四川西昌615000)

凉山彝族婚俗变迁及其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罗边伍各

(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四川西昌615000)

凉山是彝族最大的聚居区,居住在这里的彝族同胞们勤劳勇敢,代代相传着古老的传统习俗,其中婚姻习俗仍然保留着独特民风民俗。但是,近年来凉山彝族婚俗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着不同程度上的变迁。对婚俗变迁几个方面进行简述,并对其中变迁最大的聘礼金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婚俗变迁;凉山;彝族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凉山彝族婚姻实行严格的“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一夫多妻制”、“转房制”、“包办婚姻”、“聘礼金”、“禁食”等主要婚姻习俗。由于民主改革的胜利,人们也获得了自由。解放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法治理念的宣传,国家众多政策的支持,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彝族婚姻习俗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彝族传统的婚姻习俗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变迁的婚姻习俗

(一)“同族内婚”习俗变迁

所谓的“同族内婚”是指只能在本民族内选择通婚,不能和其他民族进行通婚,否则将被惩罚。过去在这种制度的限制下,无法和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流,也无法吸取外面世界的文化。民主改革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各民族之间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互相交流。人们接受外来思想的洗礼,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族内婚”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再随着许多人外出工作,许多彝族青年进入不同地区读书,他们越来越喜欢自己做决定,寻找自己喜欢的人,追求其他民族的少男少女逐渐增多,“同族内婚”的思想观念也渐渐被人们抛弃,“同族内婚”的防线被突破,这样的转变,给彝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同时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共同发展与进步。到今天,很多彝族年轻人和其他民族通婚,有许多美丽的姑娘嫁给了汉族等其他民族,也有许多帅气的彝族小伙子娶了其他民族的女孩。这说明,在社会的极速发展下,彝族婚姻习俗中“同族内婚”的传统观念改变了许多,在婚姻的选择上开始由看重民族,看重家支向看重个人感情转变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等级内婚”习俗变迁

在民主改革之前,凉山彝族地区仍然处于奴隶社会,存在明显的等级,其等级分为兹伙、诺伙、曲伙、嘎西、阿加五个等级,其中兹伙是等级最高的一级,其次是诺伙,再次是曲伙,然后是嘎西,最后是阿加,其中嘎西和阿加是兹伙、诺伙、曲伙的家奴,为他们劳作,嘎西和阿加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主子的安排。而在彝族婚姻习俗中的“等级内婚”指的是只能在同一个等级内选择结婚,不能跨等级结婚。比如,诺伙只能和诺伙通婚,不能和兹伙通婚,也不能和曲伙通婚。因此广大彝族青年的婚姻选择受到“等级内婚”观念的限制。直到民主改革以后,才将“等级内婚”制瓦解,广大彝族青年从不同层次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到今天多数凉山彝族同胞都不以“等级内婚”制为准,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等级”这种观念也逐渐淡化。但“等级内婚”的观念并未彻底根除,在一些落后地区仍有人坚持“等级内婚”制度,有些彝族青年的婚姻选择权依然受到限制,毕竟凉山彝族是一步跨千年的民族,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改掉旧习俗,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只能慢慢引导他们适应新时代,适应新社会。

(三)“包办婚姻”习俗变迁

在解放前,彝族地区大多数婚姻都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子女来说,听从是唯一的选择,不能有任何的反对,也不能有个人的怨言,否则将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在父母包办的婚姻中,更重要的是结婚的男女都不知道自己的对象长什么样,对其一无所知,因为他们没有婚姻选择权,所以只能等到结婚时候才知道对象长什么样。从今天来看,彝族婚姻习俗中的“包办婚姻”从过去父母决定子女的婚姻变成了子女自己选择婚姻,子女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父母不再为子女限定婚嫁对象的身份和地位等。在现代社会彝族婚姻中,对于结婚双方男女,要么是自己早就认识的,要么是经过媒人介绍认识后交往了一段时间的,要么是自己偶遇并结识的彼此了解的人。通常情况下经过子女自己认识交往,再通过媒人当桥和父辈们同意就可以结婚成家了。当然,也不排除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个别“包办婚姻”的情况。

(四)“姑舅表优先婚”习俗变迁

“姑舅表优先婚”指的是在姑姑家和舅舅家优先选择结婚。这是一个很严格的习俗,女儿长大了要优先在姑姑舅舅家择偶,不得选择其他人,等姑姑舅舅家不要以后才可以嫁给其他人。为了避免没有经过姑姑舅舅家优先选择而被其他人娶走,经常会在儿女小的时候为儿女定下娃娃亲,以便有所依据,可这样做有一个弊端,两个孩子长大后感情不和,两家便会发生械斗,闹得不可开交,导致两家关系不好。直到今天,因为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子女自己寻找真爱,不会再受到限制,同时有很多人也越来越懂得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更加重视后代的生长发育,于是这种习俗渐渐被遗弃。

(五)“一夫多妻”习俗变迁

彝族婚姻习俗中的“一夫多妻”和汉族等其他民族的“一夫多妻”制不同。大多数彝族的一夫多妻制是在无子和少子的时候,经过父母长辈们同意后才成立起来的,而且将妻子娶进门后,只有新老称呼,没有大小之分;没有正偏房之分,都是同等的地位,这是与其他民族的一夫多妻明显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一夫多妻”制早已不存在,也不允许存在,如今都是一夫一妻,实行计划生育。

(六)“聘礼金”习俗变迁

“聘礼金”是男方家给女方家的彩礼或贵重的物品,一般都给钱,“聘礼金”分为聘金和礼金,聘金主要是给女方父母的,算是一种补偿,礼金是给女方的叔叔、哥哥、舅舅、伴郎等,称为“叔叔钱”、“哥哥钱”、“舅舅钱”、“伴郎钱”等。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聘礼金很少,几乎每个家庭都能接受,聘金一般都在五六百元,礼金则是二三十元,有些甚至不需要给礼金,有些只要双方父母都同意,不需要给聘礼金,直接牵一头牛去就可以娶到媳妇了,按照当时牛的价钱,一头牛也就是二三百块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婚姻聘礼金也开始增加了,但还是没有人敢公开讨论婚姻聘礼金的多寡,聘礼金仍然在大众都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聘礼金极速增加。从2008年开始,婚姻聘礼金的增长速度惊人,受到传统爱面子思想的影响,让部分人按照读书投入多少论价,读书层次越高聘礼金越高。如今,没有读书在外打工的女孩最少都要十五六万元,读到大中专的几乎都超过二十万元,有些甚至达到五六十万元,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相比,这样的聘金是翻了三四百倍,甚至是千倍。如此之高的聘金对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很多家庭为了娶媳妇省吃俭用,东借西借,很艰难地把婚结了,但却背上了几十万的债,或许他们一辈子都还不起这笔债了,这也是影响后代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大小凉山彝族婚姻习俗的变迁引起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更多的关注,因为在传统婚姻习俗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迁,特别是彝族婚姻习俗变迁中聘金和礼金的变化最快也是引起热议最大的一个话题,因此也引发出一些社会不良影响,比如“2015年3月8日小凉山峨边县因婚姻彩礼钱(聘金)引起的一场惨无人道的蓄意杀人血案,事件一出震惊了峨边,震惊了彝区。”①因此,凉山如何把传统的婚俗在和谐中继承和发扬成了当今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2015年3月州政府组织十四个县市开展全面调研,并召开了一次大规模的会议,要求有关部门会后做好相关工作。之前小凉山马边县已经通过民间组织,把婚俗中的聘金和礼金做了一次全面的规范,据组织者之一曲比兴义老师统计,马边县自从2014年对该县彝族婚姻习俗中的聘礼金规范之后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而大凉山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彝族分布在十七个县市,近年来聘礼金猛涨,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压力最大的一个现实问题,许多群众,特别是有儿子的群众苦不堪言,这一问题急需加以解决。

二、婚俗变迁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传承民主改革后好的传统婚俗

彝族婚俗具有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民主改革后凉山彝族的婚俗更是体现出独特多彩的传统文化。然而,近些年来,凉山彝族的婚俗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要么把婚俗中一些好的传统习俗忽略了,要么一味地改变了。一些有意义的习俗,比如订婚时泼水、抹黑、背新娘、结婚前需要媒人介绍和唱送别歌等仪式,如今逐渐看不到了。笔者认为这些都很有意义,虽然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但是如果婚后出现问题时,媒人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调解,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媒人不仅是介绍人的身份,他更重要的是一个见证者。唱送别歌仪式也是体现彝族传统婚姻习俗的一种文化,在唱送别歌时可以淋漓尽致地表露出彝族姑娘出嫁时的那种无奈和悲伤心情。所以我们不仅要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要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后世铭记过去的辛酸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因此,应该把好的传统婚俗继续发扬。即使现在有些传统习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但是,只要大家都来关注民族文化,多投入一些精力来维护和引导,相信会恢复传统原貌。

(二)规范聘礼金习俗

在大小凉山的彝族婚姻习俗中,聘金和礼金是变化最大的,也是彝民族生活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如何才能把这种变迁了的婚姻习俗恢复原貌呢?笔者认为到民间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是第一步,群众自身也是受益者,也是力量最大的,说到底聘金和礼金的增长和这些群众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先把群众的思想做好了,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然后以一个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金额范围为基础,可以把大家最关注的聘金礼金进行规范化。其次让他们明白,为了个人面子观和互相攀比的心态把婚俗中的聘礼金一味地提高,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而且给后代带来永远的贫穷。所以,目前的这种发展趋势不能放任不管,必须要规范聘金和礼金。只有采取规范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高额的聘金和礼金。并且凉山州十七个县市或所有的彝区都用一个标准来规范是最好的,至于细节如何规范,可以参考马边县已经规范的聘礼金标准和凉山州政府《关于印发〈开展婚丧嫁娶高额彩礼和铺张浪费问题调研方案〉(凉府〔2015〕89号)的通知》要求,比如,聘金不超过3万或5万,礼金也要细化,最后主要靠政府有关部门牵头落实,让村民互相监督举报等方法控制聘礼金再次高涨。

(三)政府主导实施

做好聘礼金的各项问题需要依靠社会团体、人们群众、专家学者、政府有关部门等力量去积极地引导、教育、宣传、做思想工作等。首先政府主导建立机制。凉山州内至少要统一一个聘金礼金标准,而且建议不要分有无工作,都是彝家儿女;既然是平等自由的婚姻,不要以读书投入多少来衡量聘金的多少。其次严格干部纪律。干部要做好表率作用,目前彝族干部女儿收聘金是最多的,特别是公职干部要模范遵守。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实施这项工作。政府要大力宣传《婚姻法》等,并通过电视、网络、标语等多种双语形式,让群众自身意识到,并自觉抵制高额的聘金礼金。所以政府要主导实施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并监督落实,那么彝族婚俗将继续展示独特多彩的一面给世人。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凉山小贝.四川峨边彝族婚约礼金问题造成4死多伤的惨剧[EB/OL].[2015-03-05].http://www.mala.cn/thread-117669 58-1-1.html.

[2]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婚丧嫁娶高价彩礼和铺张浪费问题调研方案》的通知:凉府办函〔2015〕89号[A/ OL].[2015-02-28].http://www.lsz.gov.cn/lszrmzf/jyxc/1952697/index.html.

The Marriage Custom Changes of Liangshan Yi

LUO BIAN Wu-ge
(Yi Culture Research Center,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00)

The Liangshan is the bigest agglomeration,where the industrious and brave Yi people lived here who passed on the old tradional customs.The marriage customs still kept unique folkway.But the Laingshan Yi marriage customs changed varying degrees with economy developing.This article sketched several aspects of marriage changes and given a personal advice on the big changes cash gift.

marriage changes;Liangshan;Yi people

K982.22

A

1673-1883(2015)04-0014-03

(责任编辑:王明雯)

2015-10-12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凉山彝族传统习俗对扶贫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XJDY1504);西昌学院研究生资助课题“彝族婚姻习俗中礼金的规范研究”(项目编号:13SQS44)。

罗边伍各(1979-),女(彝族),四川喜德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彝族宗教文化、婚姻习俗研究。

猜你喜欢

婚俗礼金凉山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现代性语境下的再边缘——从《我的凉山兄弟》谈起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
拉黑
漫画 四川专项整治干部收受红包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