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性别语言差异研究

2015-02-28吴栋梁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话语差异语言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15)01-0158-03

收稿日期:2014-12-16

作者简介:吴栋梁(1978-),男,汉族,福建南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

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引起重视,却似乎忽视了男性与女性在语言特征上的差异。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一些社会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这一社会现象。他们发现语言与性别之间存在非常必然的关联,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以及标志自身社会地位身份的手段,在不同的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并不一致,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男性与女性的差异上 [1]。男性和女性在语调、语义、句法、话语量和语题应答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文中以社会语言学为视角,追溯男性和女性语言差异产生的根源,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深入剖析,为跨性别交际的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一、英语性别语言差异产生的社会根源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语言差异是由多方面社会根源造成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社会语言学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调查。现在普遍认为社会分工、社会地位和社会心理是造成英语性别语言差异产生的根源。

(一)社会分工的不同

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实行着“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男性身强力壮,是权威的象征,他们通常需要在外奋斗拼搏来扛起一个家庭,而女性则被视为弱者,她们的活动范围大多数局限于家庭中,极少有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即使在二十一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仍然存在着对女性的轻视思想,妇女的思想和身体都被禁锢在了家庭中,这也导致了美国妇女的就业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尽管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总是更为直接的表明男性在体力上要强于女性,一些对外的事务只能交由男性处理。并且女性花费在养育儿女的时间上较长,这就导致了男性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特质也由此扩散到了语言文字当中,男性所拥有的话语权要远远高于女性,即使是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下,男性依然在语言中处于一个主导的地位。

(二)社会地位的差异

《圣经》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上帝趁着亚当睡着的时候偷偷地从他身上取走了一根肋骨,创造出了夏娃,从而有了人类的繁衍。这也表明女性其实是由男性主导的,男人创造出了这个世界,同时也创造出了语言,并拥有着语言的操纵权。在过去的时期里,女性毫无地位可言,只能依靠男性而活,根本无法拥有与男性相等的地位与话语权力。女性受压迫和奴役的历史十分漫长。即使是在当今社会,女性开始从经济上获得独立,但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对女性依然存有偏见,认为女性不应当享有和男性相同的权利。这一观念即使在妇女地位最高的瑞典也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女性在经济生活中无论发挥出多大的作用,也还是会遭受到社会的轻视,这也导致了女性在语言的操控和把握上变得更为弱小。语言的性别变体逐渐表现为性别歧视,而性别语言的差异又直接反应到了社会当中,导致女性在社会语言中缺乏与男性的对抗条件 [2]。

(三)社会心理的偏袒

无论在哪个国家的社会观念中,人们都对男女性别角色的行为有着不同期望。女性语言偏向温和、亲切,男性语言坚定和粗犷,这些都是社会压力所赋予人们的一种模式,人们依照自身的性别模式进行语言的发展。女性从小被要求行为淑女、规范,不能使用过激词语,并且为了在社会争取自身的地位,女性通常会更为努力去纠正语音,使用规范的语言。而男性本身性格要更为直接,在语言的使用方面偏向于非标准语来体现自己的男性特征。因此,男性在交谈时往往较为粗鲁,但即使男性的言语表达混乱和出现语法错误,也仍然会被人们视为是正常的现象而受到偏袒。长期以往就逐渐形成了男女语言的性别差异化特征。在社会的要求和期待下,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语言行为分化变的越加明显,而这种差异化的社会语言心理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

二、英语性别语言差异的静态分析

英语性别语言差异研究逐渐成为了近年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别语言差异的静态和动态研究两方面。性别语言差异的静态研究主要针对性别语言本身及对一些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性别语言差异的动态研究则主要对性别话语特征进行分析。

(一)语调层面

就语调层面而言,由于女性自我要求高于男性,且对语音都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其在语言发音上也会更接近标准语音。但女性音调生来比男性要高亢,很多人都会将女性与情绪不稳定的贬义概念联系起来,如timidness(胆怯)、hysterical(歇斯底里)等等。在英语词汇中也通常用“hen sessions”来形容女性之间的聚会。而在实际语言交际中,语音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能够为说话者传递不同的情绪和信息。如语调上升通常代表着说话者期待和犹豫的情绪,语调下降则代表着说话者肯定果断。女性通常采用升调来回答问题,而男性则惯用降调表达。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女性在处理事情时情绪较弱,不够果断,故采用试探性的语调,而男性则相对坚定,所以在语调方面有所降低 [3]。

(二)语义层面

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在英语中有一系列专门用于形容男女性别特征的词语,用以表明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看法。但在这些词汇中,用于表达女性的词汇通常偏贬义,带有一定的轻蔑,如indecisive(犹豫不决的)、passive(消极的)、submissive(惟命是从)等等。而对于男性的描述词汇则大多数为肯定和赞扬的,如authoritative(权威的)、independent(自主)、ambitious(雄心壮志的)等等。由于长期的社会发展造成的偏见,除了不同词汇之间的描述,同一词汇在描述男性和女性时也带有不同的内涵意义。描写女性时往往含有贬义意味,描写男性则多褒扬或中性。如imposing一词,原意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威风的”,用于男性表示其是令人深刻和钦佩的,但用在女性身上却表示女性个性淡漠,让人无法亲近。还有如easy指代男性是描述温和、平易近人,而用在女性身上则被形容为“水性杨花的”。

(三)句法层面

在一些语言材料分析结果中,有研究学者发现,女性往往会被男性更多地使用附加疑问句来表达意义。如在商场进行物品选购时,丈夫对于满意的商品所表达出的语言是“This is better.”但妻子在表达肯定看法的时候却要加上一句反问如“This is better, don't you think so?”这种处于句法层面语言表达的不同也能够观察出男女性别语言的差异。附加疑问句能够为说话者提供一个挽回的机会,避免说话者因为话题与对方产生冲突,使语句变得更为委婉。男性在表达自身看法时往往与女性相反,通常会果断采用陈述句或者省略的特殊问句。此外,男性使用不规范语法句式情况也要远远大于女性,这说明女性在表达上更为小心谨慎,能够通过规范的语言来表明自身的教养,而男性则没有那么拘束,相对较为随意。

三、英语性别语言差异的动态剖析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交际场景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性别差异在社会各阶层都随处可见。在公众场合,男性的谈话方式直接明了,甚至偶尔带有命令式的语调,而女性的谈话方式则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显得更为礼貌和含蓄。

(一)话语量的控制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在交谈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要远远超过男性,女性话多的特质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变得根深蒂固。在英语中更是有不少谚语来形容女性话语量多。但经过研究调查表明,女性在绝大多数交际场合中,话语量都要少于男性,且常处于从属地位,男性则掌握了话题的控制权,甚至交谈时间长,话语量大。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在朋友、同事甚至夫妻之间。男性的话语控制能力远远比人们想的要强。

著名社会语言学博士D·Tannan曾在研究中指出 [4]:男性在会话中多采用report talk的方式进行,目的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地位,同时向对方提供自身信息。女性主义学家D·Spender也曾从社会学角度来解释男性和女性在说话权利上的不对等关系,适当的沉默是父系社会中的女性必备的一项美德,如果女性在公众场合的话语量高,就代表着其背叛了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

男性在话题的选择上通常围绕着公众话题,如经济、政治、商业以及竞争等等,很少涉及到私人的情感和问题。而女性在与友人进行交谈的话题选择上则恰恰相反,女性习惯于情景化的谈话,更多的谈及自己的情绪。在跨性别谈话中,男性往往是话题主导方,女性则附和男性进行谈话。

(二)话题应答的策略

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即使出现自身并不乐意交谈的话题,也会为了使话题顺利进行下去而使用一些简单化的应当语,如“oh”、“yes”、“mm”等。这一点在男性方面的表现得较为明显。女性在交谈时,通常会考虑对方的情绪而适当的插入一些简短评论,表明自己对话题的关注度。这种交谈方式并不会被认为是抢夺对方话语权,还通常会令说话者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使双方维持一个友好的关系。男性在交谈时却并非如此。其更多的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话题,并对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使用最低限度应答语。

女性的话语一度被认为缺乏决断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在交谈时习惯使用闪避词来进行试探,如“you know”、“I think”以及“perhaps”等等,都代表着女性对话题的一种试探和不确定因素。认知语言学大师George P·Lakoff指出 [5],女性之所以频繁使用闪避词,更多的是因为长期社会发展偏见造成。女性习惯于屈从社会期望,避免使用肯定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柔弱。使用闪避词能够降低话语力度,让对方下意识解除防备的心理,如在讨论一些敏感性的话题时,女性采用基于听话人的闪避词可以适当的表露自我情绪,避免造成威胁。而男性则较少使用闪避词,因为其谈话内容多为公众性,无需进行自我表露。

研究报告指出 [6],跨性别交谈中的男性往往呈现主动的趋势,习惯在谈话过程中打断对方,并时刻掌握着话题的选择权,以此控制话题的导向与进程,女性就多以服帖的态度来迁就男性的话题,遵守话题轮换的谈话规则,从而造成了明显的语言交际性别差异。

四、结语

语言在漫长岁月中产生的改变存在一定的客观性特征,其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更为显著,这也反映了英语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格外注重性别差异意识与能力。只有不断深化对语言性别差异的现象认知,才能够帮助自身更好的认知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由于语言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其社会功能直接决定了语言的性别化差异与发展,男女性别语言的差异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所赋予的角色特征。英语性别语言差异化之所以产生,其原因与语言本身并不相关,而是在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两性受到来自不同语境和期待的冲击,而逐渐出现了差异化的语言特征。这种特征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多种变化,由此可见,在社会语言视阈下进行英语性别语言差异研究将会有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与把握性别语言的差异性,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话语差异语言
相似与差异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语言是刀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