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接收信息方式的新特点

2015-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功利性读图文字

田 宇 廖 琪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接收信息方式的新特点

田 宇 廖 琪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也使传统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网络化、读图式、互动式、功利性等新特点。新的接收信息方式在方便快捷、提高效率、增加兴趣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回避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警惕和思考。

新媒体;接收信息方式;特点

随着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媒体在内的新媒体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官刺激。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同时也让传统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一些新特点。

1 从纸质载体接收信息到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接收信息

20世纪以来,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受众的接收信息方式和接收信息习惯,人们从传统的纸质接收信息逐渐过渡到网络化接收信息模式。网络化接收信息是指用电脑、手机、电子书等电子设备通过网络的连接,在网上直接接收信息,与纸质接收信息形式截然不同。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网络接收信息方便快捷,信息丰富多样

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网络化接收信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接收信息依仗其庞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了方便快捷,可随时随地搜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与信息。网络接收信息因其费用低、速度快、形式新等特点,在改变原始接收信息方式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更加自由、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在追求个性、自由的新媒体时代,网络接收信息因其迎合读者接收信息兴趣的优势,使纸质接收信息渐渐被受众忽视。2014-2015年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被用在互联网,尤其是手机等移动端上,只有十分之一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本阅读。”

1.2网络接收信息助推“娱乐至死”精神

网络化接收信息在改变人们接收信息方式的同时,一种“娱乐至死”的文化精神也正在悄然进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中。美国的尼尔·波兹曼指出,现实社会(书中主要以美国社会为例)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1]这正是现代社会娱乐化的真实写照。这个观念提出的是在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电视业蒸蒸日上,人们被电视的娱乐化表达方式所影响,呈现出的一种文化精神。然而,在今天,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出现,让“娱乐至死”的精神又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传达着新时代下娱乐的文化精神。

网络接收信息给了读者认同与满足,满足了受众内心幻想、赋予信息交流的平等权利,使信息的生产、传播、共享日益大众化,让人人都可参与其中。但也因网络没有等级、没有限制,信息依照大众的自身偏好而传播流通,出现了“娱乐至死”的文化精神。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生活追求的仅仅是快乐本身,而不在乎快乐的内容,于是一种“娱乐至死”的审美观念也渐渐形成,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中。

2 从深度接收信息到浅度接收信息

新媒体环境下的“读图时代”,图片不再是文本的配图或插画、漫画,而是作为帮助理解文字内容的作用而出现。“读图时代”中的图片是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如果图片与文字关系过于密切,那么,有时缺少了一张图片就有可能导致无法理解接收信息内容。图片从单一的图像变成图像与文字的结合,其图片中也会出现文字,甚至有些文字摆在一起可以看成是一张美观的图片,这就是新媒体环境下“读图时代”的新内涵与新趋势。

2.1读图接收信息内容清晰有条理,一目了然

“读图时代”之所以快速到来,一方面依赖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压力不断加重而导致,身心疲惫的人们缺少空余时间去接收大段的文字信息。在现代社会,单纯的文字让人失去接收信息的兴趣,而图片通过其生动形象等特点,激发受众接收信息的欲望。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较少的空闲时间迫使我们更倾向于读图,通过图片传递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受众既了解了信息内容,又节约了时间成本,使读图成为一种风尚,进而推动了“读图时代”的发展。

2.2读图接收信息易形成浅显化,限制读者理解力与想象力的发挥

与曾经主流的文字接收信息相比,读图式接收信息以其生动形象和简单易懂的特点获得了受众的青睐,但图片对原始文字的表达内容却有所削弱。“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图片可以浅显易懂地描述信息内容,简化文字接收信息的难度,减少深度思考的文字空间,让广大受众能够积极参与到信息的接收中,使接收信息呈现浅度接收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从而缺少了接收信息的真正乐趣。

接收文字信息的乐趣就在于让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大脑也会产生思考,进入自己的想象空间。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当文字变成图像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图片因其生动直观的画面、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身临其中,但同时又由于受到画面冲击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读者的理解与想象力的发挥。当想象力被制约,受众接收信息的能力将会不断下降,受众就更不愿意接收枯燥乏味的文字信息了。长此以往,受众就会丧失对接收文字信息的深度思考,更不利于受众文学素养的提升。

3 从个体被动接收信息到个体互动式接收信息

接收信息原本是一种社会行为,但传统的纸媒接收信息仅仅是受众对信息发布者思想被动接受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使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受众在接收信息中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发布者的信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与信息发布者积极互动,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提出意见与建议。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接收信息过程中的这种交流互动也会更加便捷。

3.1互动接收信息增加了读者接收信息的兴趣,参与接收信息的主动性更强

互动式接收信息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纸质接收信息模式而言,更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实现用户之间资源交换的分享。受众摆脱了枯燥乏味的单向接收信息方式,受众与信息发布者的互动交流不但可以增加受众接收信息的兴趣,更能激发受众的学习力和创造力,促进知识的交流、利用,以实现知识价值的无限放大。“此外,互动式接收信息也注重接收信息学习的社交性,倡导用户共同生产内容、共同传播内容和共同获取利益”[2]。

3.2互动接收信息“意见领袖”责任大

“意见领袖”最早提出于20世纪40年代,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而进行的传播活动。新媒体的出现让新时代下的“意见领袖”在网络上发声,通过新媒体向受众传播他们的意见或见解。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让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斥着大量而庞杂的信息,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我们已无力一一品读每条信息,辨别其内容的真伪。此时,承担两级传播重要角色的“意见领袖”就应发挥其在特定领域的个人影响力,为大众梳理和过滤海量信息,从中挑选出有新闻价值的重大事件、热点关注等信息内容传播给大众,形成两级传播。这就需要“意见领袖”严格筛选信息,不推荐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内容,让受众接受的信息充盈满满的正能量。因此,“意见领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作用不容小视。

4 从大众接收信息到功利性接收信息

现代学者认为,“广义上的功利性阅读,是指为了获取‘功效利益’,强调阅读是为了取得某种功效或是利益,亦可理解为阅读是有目的的。狭义上是指‘功名利禄’,尤其指为了短期可见的利益或者实际利益而阅读。”功利性接收信息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为功利性接收信息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功利性接收信息的方式占据了受众接收信息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与时间。

4.1功利接收信息选择性强,接收信息效率高

不可否认,在快节奏的今天,功利性接收信息不失为大众接收信息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当受众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相应的知识时,功利性接收信息的确会帮助人们快速掌握知识与技能。功利性接收信息选择性强,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可以方便快捷地利用智能手机或接入互联网的电脑随时随地找寻相关知识与书籍并进行接收信息,以求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这不仅能节省了人们的大量时间,还提高了接收信息效率,提升了收集、整理、筛选、判断以及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4.2功利接收信息目的性强,接收信息片面

接收信息功利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接收信息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功利性接收信息的指向是特定的阶段性目标,不是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是外在于人的长远发展需要的。因此,这种接收信息类型无法实现现代学习型社会所要求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发展要求,这样接收的信息也不是人的内在的、自觉的需求,对个人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

功利性接收信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目标的单一性和接收信息内容的片面性。新媒体的出现简化了受众查找信息或书籍的时间与精力,精准的快速查找和强大的搜索引擎系统让功利性接收信息更加方便与快捷。在网络中接收信息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可能会造成人们知识掌握不全面、知识结构不系统、缺少经典文学作品熏陶、文学素养缺失、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等不良影响。接收信息本身带给人们的应该是快乐的接收信息体验,在功利性接收信息的影响下,人们只知道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忽略接收信息本身的乐趣,对今后的终身学习与发展都存在着较多隐患。因此,我们要高度警惕功利性接收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做新媒体时代下接收信息的主人。

新媒体环境下虽然受众的接收信息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日益为人们接受并喜爱的新特点,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接收信息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使用新媒体进行接收信息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的优势,使接收信息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接收信息获得智慧和力量。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7.

[2]陈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国人休闲时间主要用于互联网[EB/OL].(2015-3-13)[2015-7-15].http://news. hexun.com/2015-03-13/174012437.html

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3CXW011)。

田宇(1981-),男。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功利性读图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