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趣味主义”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2015-02-28游慧慧
作者简介:游慧慧(1987-),女,山西文水人,辽宁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
梁启超一生信奉的是“趣味主义”,“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 [1]他将“趣味主义”融入人生,不论是参加政治活动,还是从事著述、教育事业都离不开“趣味主义”。在梁启超看来,“趣味”是一个人做事情的动力,“趣味”如果干枯了,那么活动也将随之停止。同样,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也应该有“趣味”,否则干枯无味的教育活动,不仅教师在从事这项职业时感到索然无味,而且还会使所教的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所以,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来说,在其职业生涯中融入“趣味主义”是相当重要的。
一、教师教学的要旨
1.培养学生的兴趣。梁启超认为,教育事业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从消极的方面来说至少不要摧残学生的兴趣。梁启超认为摧残学生兴趣的罪魁祸首当属“注入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像是古代的八股教学法,不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力,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兴趣了,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书中的知识,毫无“趣味”可言。在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中,“注入式教学”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兴趣完全被压制,学生的创造力一点点被消耗掉,学校生产出一批批没有创新思维的“书呆子”,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国家能够培养出许多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冠军,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之一。所以,梁启超这种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最差的也是不要压制学生兴趣的主张,在当代教学中是很适用的。
2.合理安排课业量。梁启超认为,学校安排的课程量要适度,若是安排的太多,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同时,梁启超认为对于学生的兴趣应当进行深入的引导,培养其对某一方面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控制课堂教学内容的量,在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的现象。为学生安排合理适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注意尽量使自己所教的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兴趣联系起来,积极培养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为学生安排合理的作业量,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
3.为学问而学。在梁启超看来,学生要学习一定要源于自己的兴趣。他认为,不能拿教育的事项当手段,拿学问当作敲门砖,把目的当手段,这样学生对学习不会产生持久而深入的趣味。“我们为什么学数学?因为数学有趣,所以学数学。为什么学历史?因为历史有趣,所以学历史。为什么学画画、学打球?因为画画有趣、打球有趣,所以学画画打球。” [2]在梁启超看来,人生的状态就是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做什么,同样对待学习也是如此。在教育中,如果把学生的学习取得好成绩的手段,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产生趣味,学习行为将很难持久。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要为学而学,而不是通过学习去取得某些目的的手段,学生能领会这个见解,他对学习的兴趣自然终生不衰了。
二、用“趣味”对待教师职业
1.教师职业的利己与利他。梁启超认为,教师职业终身要做的事情就两件:一是学,二是诲人。其中学是利己行为,诲人是利他行为,教师职业兼具利己与利他两方面,如果换做其他职业,往往这两方面是冲突的。比如,拿销售这一行业来说,销售一件商品,如果销售员自己要得利,那么消费者就得出高价格去购买这件产品;相反,如果消费者得利了,那么销售员拿到的提成将减少。教师这个职业就不一样了,教师一面教人,一面自己学习,这样两件事并作一件事,形成了一种自利和利他不可分割的活动。的确,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发展,同时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梁启超认为,“对于人生目的之实现,再没有比这种职业(教师职业)更为接近更为直捷的了。” [3]他把教师职业视为实现人生目标的最好职业。
2.教师职业的“双重趣味”。梁启超认为,教师职业比别的职业更有优势,是因为教师一面教学,一面还可以自己学习。所以,别的职业只有一种趣味,而教师职业就有两种趣味。在他看来,教师职业是拿学问做本钱,赚来的利钱也都是学问,这是因为教师每天都要在知识学问上下工夫。所以,教师的知识储量一直在增加。“试看,古今中外在学术上的发明,一百件中至少有九十件成于教育家之手。” [4]这是因为,教师每日要把他的学问教给学生,教师对这些知识了如指掌后,只要稍加用心就会有新的体会与发现。所以,教师要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种用知识做投资的事业,争取在学术上有所发现与创新,这是趣味之一。
梁启超认为,教师职业正如种花一样,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像是自己亲手种植了一株花卉,经过自己的精心打理,就能看到它发芽、长叶直至开花。同样,“教育学生正是这样,学生变化的可能性极大,你想教他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只要给他一条路,他自然会往前跑。” [5]此外,学生的思想往往是单纯的,他从教师那里得到多少恩惠,也会以同样的恩惠回报老师,梁启超将教学生比喻为只会赚钱不会赔本的买卖。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像园丁那样,对自己栽培的花卉充满爱,教师在付出真心,认真培养学生之后,一定会收获学生的报恩,这是趣味之二。
3.用“趣味”战胜教师职业倦怠。梁启超认为,“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志,也是人生第一件苦痛。” [6]人在厌倦一件事的时候,工作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孔子说过:“居之倦则行之必不能忠”,人在一边工作,一边厌烦的时候,是不会忠于自己的工作的,工作效率不免低下。在当代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职业具有循环性的特点,可以将以前讲过的内容以同样的方式方法教给另一批学生,这样没有创新的教法,不免会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梁启超认为,要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就要有不断的创新,“天天有新教材,年年有新教法,怎么还会倦?” [7]教师在不断地创新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规律等,这样教师在从事自己的职业时就会很少有厌倦情绪的产生。此外,既然把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那么就要用良心去做,古人云“教然后知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在校外获取的知识量是相当大的,教师想要教给学生充足的知识,那么自己必须要有比学生更多的知识储备才行,这样会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生活的情趣,在这样的教和学的情形下,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很难再产生厌倦的情绪。
注释:
[1][2]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M].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
[3][4][5][6][7]梁启超.教育家的自由田地[M].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
(上接96页)
解关于家访的专业知识,做好准备工作。例如,要家访幼儿的家庭背景和发展状况、进行此次家访的目的、需要与家长沟通的问题以及专业的育儿理论。再次,教师应该灵活地把握家访的技巧。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才是家访的中心,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作用,将谈话的重心落到幼儿的身上,家访工作才能有效地进行下去。最后,教师要注意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教师应该以一种平等的语气和家长进行沟通,肯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同时,贯穿家园结合教育的重点。
(三)总结家访过程的经验
反思过程往往是教师家访工作中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在访问的教师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都没有对家访的过程进行反馈和总结。对此,教师应该首先做好家访记录,整理与家长的对话重点,落实到书面。其次,教师应该对家访笔记进行深入分析,将相似的情况进行汇总、不同的幼儿和家长及家庭的信息进行分类,并借助分析软件来进一步分析,得出有益、有效的经验。最后,教师应该将家访记录,分析结果与其他教师共享,教师团体参与讨论后付诸实践。或者利用网络上传功能,使更多的幼儿工作者来关注幼儿家访问题,来完善对幼儿的培养。
综上所述,笔者仅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家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和更多关注幼儿教育,或者幼儿家访工作的同仁们进行探讨,为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