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视角下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探讨
2015-02-28王慧
作者简介:王慧(1991-),女,江苏淮安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一、生命与教育
生命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人,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是世界微小的一部分,又是完整个体的全部。世界缺少了生命,将是一个残缺的世界;个体没有了生命,会是一个不存在的个体。人的生命与人的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活动,必然与个体的生命发展和生命活动相关联。
教育与生命,不是彼此独立的组成。生命的理念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全部,而教育又应在生命的历程中进行。教育缺少了生命的支撑,将不再是教育;生命缺少了教育的规训,也不是完整的生命。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可见,生命是教育存在的前提。教育的价值不应该只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更应注入对生命的认知和实践。“教育是促进人灵魂的转向”。古往今来,哲人们对教育一直有着正确的理解:关注教育,关注教育的本体,关注生命。而在现实实践中,对教育本质扭曲的现象数不胜数。生命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把握个体的生命意义,从个体生命成长的角度去发展和完善个体。关注生命的教育以及关注教育中的生命,应该是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中恒定不变的定律。
二、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
生命教育是什么?生命教育是指一种关注生命本身的教育,既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关注大自然一切的生命。除了关注生命本身之外,生命教育更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关注生存能力的培养,关注生命价值的提升。在教育领域内所提倡的“生命教育”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对所有生命的敏感,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意义,” [1]教育是关注生命本身的。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础,关注生命本身的教育。
(一)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
教育的本真意义是发展人的本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完成人的“灵魂转向”。教育的指向是为了使人学会生存。教育应该是关于人的教育。教育的归宿点和出发点都应是与人的本身相关。人的生命是个体存在的基础。生命教育也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因此,生命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存在,关注个体的发展,关注个体的价值,关注个体的归属。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人是以生命为基础的。所以,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教育的本真意义是发展人的本性,教育的最终归属是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真正的教育应是人与人的对话,也就是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生命教育是以人为基础、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关注人的出生与死亡,关注人的生命安全,关注生命的自由形态,关注生命的所有。
(三)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
教育追求的是人的至善发展,生命追求的是生命价值的最终体现。生命价值是生命归属的参照。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的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属性。生命教育的实质是感知和体悟生命,最终在人生实践中实现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是基于对生命感知并践行生命的教育。也就是说,生命教育不仅要从理念上认知生命,更应高标准地践行生命的真谛,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在教人感知生命的同时,也在教人学会如何经营生命。
三、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念模式
正如顾明远所说:“生命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问题,而是教育理念的问题。” [2]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应贯穿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
(一)生命教育的起点——敬畏生命
生命教育应该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的教育,生命教育要渗透到个体成长的每一阶段。这不仅意味着整个生命的历程中要进行生命教育,还有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也是包括整个生命历程的,即从出生到死亡。生命教育的理念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从而敬爱生命、敬畏生命。出生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起源和出生的秘密,从而尊重生命的到来;死亡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终结,了解死亡是人的生命周期的一个特定的环节,从而敬畏生命;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到身体的物质属性,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生命。因此,生命教育的起点是感知生命,从而敬畏生命。
(二)生命教育的过程——尊重并融入生活
生命教育的过程是教育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生命历程的整个过程。生命教育让学生感知生命后,必须要让学生融入到生命历程中。生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生命教育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尊重并融入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展开的。生命教育是在生活中开展的教育。生活中需要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就应给予相对应的安全教育;生活中需要道德教育,生命教育也应给与学生对应的道德教育。在生活中,一切善的、美好的教育都应给予学生。因此,生命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尊重生命,并且融入生命活动中去。
(三)生命教育的追求——寻求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的起点是感知生命,从而敬畏生命,但这并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追求。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3]生命教育的追求应该是寻求生命的价值。追求生命价值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作为自然界基本的存在,生命给了万物灵气。生命还是一种价值的体现。生命的价值在于享受生命、体验人生。这不是单纯的物质享受,而是建立在意识和精神的基础上的。寻求生命的价值是生命的存在意义,也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追求。
四、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出路
生命教育的理念是美国最先提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生命教育与体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并列成为六大教育,足见国家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应该将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在“知行意”的模式中优化生命教育的现有途径。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设置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
在中小学课程中,生命教育需要被专门的教导。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十分淡薄,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不清晰, [4]这也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对中小学进行生命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最直接的生命教育应该是设置专门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专门的生命课程,教师传授给学生有关生命的知识,让学生感知生命,从而珍爱生命。出生教育、死亡教育、安全教育等等,这些有关生命的教育都应该作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生命课程的设置也要注意对生命实践和生命情感的培养。了解生命知识,参与生活实践,体验生命积极情感,中小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生命知识课堂里感悟生命、了解生命,进而促进生命价值的实现。
(二)进行生命教育的学科和管理渗透
中小学学校的生命教育不应只是生命教育专门课程的孤军奋战,而应该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本任务。生命教育需要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去。如语文课程中,通过赏析美好的自然风景、励志的人生故事,引导学生审美价值的提升,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感悟生命;历史课课程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人生价值的评述,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正确理解,鼓励学生积极追求生命的至善价值。同时,学校的管理中也应该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在日常的管理中,教师是与学生紧密联系的。教师必须有生命教育的理念,时刻关注学生。学校的管理制度中,也要渗透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学校要将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生命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
生命教育应该受到中小学的高度重视,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切身的体验生命的价值,更好地感知生命、体悟生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应该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既易于接受又有体验价值的实践活动。如“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现实实践中体验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更能促进学生对生命价值观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认知观,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全面地成长。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很多,设计者不仅要将生命教育的主题理念设计在活动内容中,更要在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四)营造生命教育的积极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学校
(下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