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幼儿园教材的适应性调查
2015-02-28常亚雄,邢俊利,张艳秋等
作者简介:常亚雄(1990-),女,甘肃定西人,西藏大学师范学院学生。
该论文为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训练计划项目“拉萨市幼儿园教材的适宜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CX055。其它作者为项目课题组成员。
围绕研究内容,2013年11~12月,课题组先后到拉萨市周边的堆龙德庆县中心幼儿园(石景山幼儿园)和南木乡小学学前教育点、林周县的中心幼儿园和边角林乡平错林幼儿园、曲水县教体局和县中心幼儿园,就《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双语”幼儿园幼儿用书》的使用情况和教师反馈意见进行了调查;2014年4~6月,课题组分别对拉萨市的民办幼儿园——“拉萨市纳如大地幼儿园”、清华优才“星之升”双语幼儿园及公办幼儿园——西藏自治区实验幼儿园的教材选择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选用教材的基本情况
(一)市区幼儿园
拉萨市区幼儿园选用的教材都是园领导购买或者是援建幼教机构资助的。教材种类繁多,但均是针对内地汉族幼儿教育而编写的全汉语教材。被调查的三所幼儿园教材选用情况如下:
纳如大地幼儿园是台湾大地幼教机构设在西藏的幼教园所,该园现招收的藏汉幼儿比例大致平衡,使用的是大地总部编写的大地系列教材,它包括三大主课程教材——阅读、数学、美语和两门辅助课程教材——音乐、美术,每门课程包括亲子本、操作本和故事本,教材每三年进行修订更新一次。美术用的是大地中心开发的咪迪美学,咪迪美学有配套的教材、教师用书、教案、光盘(光盘上有教师的示范课等),是该园的特色课程,每学期都会更新。
星之升国际双语幼儿园中藏汉幼儿比例构成大约为3:7,该园最开始使用的是清华幼儿教材。但由于清华幼儿教材的内容较为整合、难度较大、幼儿不易理解,后来就改用内容分解、难度相对较小、易于幼儿理解的全汉语忆童教材,同时将华夏爱婴幼儿教材作为其配套教材使用。
西藏自治区实验幼儿园藏族幼儿占80%以上,幼儿园现在所使用的是和星之升国际双语幼儿园一样的全汉语亿童早期教育教材(在这之前使用的是蒙氏教材和自己编写的园本教材,教材的操作性及游戏性较弱,缺少相应的辅助教具),同时也辅助使用自己编写的园本教材和其他幼儿读物。
(二)农牧区幼儿园
拉萨市各县、乡、村幼儿园或学前教学点自2011年秋季开始使用《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双语”幼儿园幼儿用书》,这套教材是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的学前双语教育及教学资源研发领导小组编写的,包括《语言》、《艺术》、《科学与数学》、《社会与健康》四本常规教材和《幼儿汉语300句》、《幼儿小故事》两本辅助教材。课题组调查的石景山幼儿园、南木乡小学学前教育点、林周县的中心幼儿园、边角林乡平错林幼儿园、曲水县中心幼儿园均在使用这套教材。为推进该套教材的使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对农牧区双语幼儿教师进行了培训,西藏各地(市)、县(市、区)幼儿园及自治区实验幼儿园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除了这套教材,农牧区幼儿园都或多或少地有全汉语编写的少儿读物或其他参考教材在使用。
二、教材的适应性分析
(一)教师对教材的态度和意见
1.市区幼儿园教材。大地系列的教材中没有体现西藏民族文化的内容,但教材编写较为成熟,配套资料完善,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教师反馈使用情况较好。尤其是咪迪美学教材重在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很受教师和幼儿欢迎。对于亿童早期教育教材,星之升双语幼儿园和西藏自治区实验幼儿园的教师反馈均较好,认为内容丰富,贴近幼儿生活,比较适合幼儿学习与理解,特别是书中的碟片可帮幼儿理解与记忆;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使用该套教材编写好的内容和配套教具(基本不用自己制作),减轻了备课工作量。
但是,市区幼儿园选用的教材并不适合西藏幼儿双语教育,因为这些教材是全汉语编写,教师几乎是用全汉语进行教学,而藏族幼儿的母语是藏语,汉语沟通十分有限,尤其是小班幼儿。鉴于此,大地幼儿园总部要求,在西藏、云南、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应按照70%的教材内容结合30%的当地文化来进行实际教学。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校园情况来教授孩子,依据幼儿的接受度来安排课程。星之升国际双语幼儿园和西藏自治区实验幼儿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地加入一些地方课程资源,如西藏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美术、音乐等。
2.农牧区“双语”幼儿园教材。问卷调查显示:农牧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对“双语”幼儿园教材的投入使用均持欢迎的态度,80%以上的幼儿教师认为《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双语”幼儿园幼儿用书》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突显本土多元文化特色,注重为藏族幼儿提供健康、丰富且具有现代性的生活经验,教材有利于藏族幼儿价值观、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民族认同感的增强。首先,农牧区幼儿园98%以上的幼儿是藏族,该套教材用藏汉双语来编写不仅有利于教师双语教学,也便于幼儿自己阅读;其次,该套教材内容选取了大量西藏民俗文化、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等内容:教材中的大部分人物的服饰是藏式服装,人物名字多是藏式名字;教材中吃“古突”、酥油茶、格桑花、认识藏式茶具、踢踏舞、认识青稞、制作酸奶等体现了西藏地域特色,贴近藏族幼儿的生活经验。
但是,这套“双语”试用教材的编写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材里的藏语有些少,每节只有题目用藏语,内容基本上全是汉语。其次,教材内容均过于简单、拓展不够、对教师教学的引导不够。如,“爸爸叫多吉”这节的内容只有两句话——“爸爸叫什么名字?爸爸叫多吉”就结束了,然后就进入下一节课——祝你生日快乐。又如,“有趣的圆”,内容只是给了几个图片让学生辨认哪个是圆,这个主题就完了。有教师建议:该主题可拓展为和圆有关的游戏,如垫一个方格的报纸,垫一个三角形的报纸,垫一个圆的报纸,然后让小孩子在里面跳。到底哪个是圆,就让他们在游戏中来熟悉认知;还可以拓展一些与圆相关的演讲、比赛、歌舞等。再如,“认识水”这节课,有几个与“水”有关的图片,但是几个图片表达的教育内容并不一致,有的图片表达的是认识水的形态、有的图片表达的是节约水资源等。教师在教的时候不知道该从哪方面来组织关于“水”认知的教学,教师参考指导书上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建议。第三,各智能领域整合不够。如,小班上册《科学与数学》中“我们一家人”和中班教材中“你们家有几口人”重复;林周县有教师提出:《艺术》(大班上册)有《我爱国旗》、《庆祝国庆》和《语言》教材里的《五星红旗》重复。《艺术》(大班上册)里《我爱国旗》、《庆祝国庆》是唱“国旗多美丽”这首歌,几天后上《语言》教材里的《五星红旗》这节时,老师还没开始讲,小孩就开始唱“国旗多美丽”这首歌,老师就说不是要学唱歌,是要学习关于“五星红旗”的故事。教师认为应该把这两节课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或者放在一个主题下面学习比较好。第四,教材中有个别图片难以辨认。如“认识蔬菜”这节课,让学生辨认每个图片的蔬菜名称,其中有一种蔬菜很难辨认,是金针菇,黄花菜,还是其他什么菜?有些藏族教师还认为是黄瓜开的花,教师参考用书上也没有解释或注明。此外,“有趣的圆”这节内容里放了一个球的图片,幼儿很容易把它误认为是圆,圆是平面的,而球是立体的,所以有教师认为不应该把球放在这里。
(二)教材故事材料所反映的文化
故事是最能反映文化的一种文学形式。为了解拉萨幼儿园课程教材文本中故事价值观念及文化倾向,课题组用内容分析法对教材文本中的故事材料进行了分析:将故事分成特殊故事(中外神话、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经典故事和中外人物传记等)和一般性故事(无明显区分)两类。统计特殊故事中,中国故事和外国故事数量、分类标准以故事内容和立意为主;一般性故事按照社会心理的情感、品德、审美、认知及其他五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每类故事的数量,分类标准也以故事内容和立意为主。 [1]
1.市区幼儿园教材。《亿童优质学习材料阅读》(第五版)的故事中90%以上、《大地阅读——情境式幼儿全脑教育课程》的故事中80%的故事属于一般性故事,两种阅读教材对神话、童话、寓言、民间故事、人物传记均关注不够。将《亿童优质学习材料阅读》(第五版)中的一般性故事按照社会心理分类,故事多属于情感类、品德类、认知类,缺乏审美类故事;故事多反应中国汉文化,也有少量反应西方文化的故事,但缺乏对西藏民族文化的关注。
2.农牧区“双语”幼儿园教材。《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双语”幼儿园幼儿用书》中《幼儿故事》教材中的故事大多是一般性故事,这些故事主要体现的是汉民族文化,很少涉及西藏的神话、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和人物传记等。
三、意见与建议
(一)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园本教材
调查发现,市区幼儿园经常变换教材和幼儿读物,购买的这些教材和读物编写质量较高。我们鼓励西藏地区的幼儿教育引进内地教学理念、配套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西藏学前教育质量。但是,这些教材和辅助读物都是针对汉族幼儿生活经验而编写的,
(下转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