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僵尸肉”事件看新闻报道“标签化”

2015-02-28文秋萍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僵尸眼球新闻媒体

作者简介:文秋萍(1992—),女,重庆人,在读硕士,重庆工商大学舆情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传播学。

摘 要:前段时间,“僵尸肉”成为一大网络热词,线上线下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僵尸肉”一词,首次出现于新华网《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一文,是一个明显的标签化词语,用来形容冷冻多年,销往市场的冻肉。本文将通过分析“僵尸肉”事件中的新闻“标签化”现象,对新闻报道“标签化”的形成原因及影响进行探讨。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7-0266-01

一、新闻报道“标签化”

目前,学界对新闻报道“标签化”并无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近年来,随着“贴标签”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新闻报道“标签化”也越来越受到学界业界的关注。业界记者编辑们常用“新闻标签化”来形容这种为新闻报道贴标签的行为。王勇在《从标签策略看新闻生产的意识形态性》一文中提出“标签化策略”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给所报道的事件、人物贴上人们熟悉的、并形成了思维定式或刻板印象成见的事件、人物类别的标签。 [1]赵雅文认为网络新闻标签是指“网络新闻作品或新闻标题中的关键词语”。 [2]

二、“僵尸肉”报道中的“标签化”

2015年6月底,一篇名为《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的文章拉开了“僵尸肉”事件的序幕。在此之前,“僵尸肉”从未作为一个完整的词语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可以说,这篇文章创造了“僵尸肉”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给“僵尸”下的定义是“僵硬的死尸,常用来比喻腐朽的事物”。按之前人们的使用惯例,“僵尸”特指人的尸体,这篇文章首次用“僵尸”来形容食用动物。从这篇文章来看,“僵尸肉”存在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走私入境。二是龄长的冻肉,有些肉甚至冷冻长达几十年。三是卫生状况堪忧,肉质存在严重问题。四是经过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后低价销售至市场。

自从这篇报道将“僵尸”与“肉”联合起来使用后,“僵尸肉”一词大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据粗略统计,截至2015年8月1日,直接以“僵尸肉”为标题的新闻达49200条,文章内容出现“僵尸肉”的新闻达55000条。这些新闻报道均以“僵尸肉”指代那些冷冻时间长,肉质存在问题却仍在市场上流通的冻肉。就这样,“僵尸肉”成为又一个典型的新闻“标签”。

三、新闻报道“标签化”原因分析

“标签化”成为近些年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态,“中国大妈”、“官二代”、“富二代”、“钉子户”等标签化词汇在新闻报道中随处可见。新闻报道中的“标签”具有高度概括性,往往以一个词语或者简短的一句话来表现整个事件或者某个群体。新闻报道“标签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转型期的重重矛盾

纵观近几年新闻报道中的典型“标签化”词汇,大多都与社会热点问题或者突发事件相关。这些热点问题触及了社会转型期的深层社会问题和突出矛盾,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重重矛盾的外在反映。每一个新闻标签的背后,都有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钉子户”反映的是城市建设与居民个体利益的冲突,更深层地揭示了城市发展中日益严峻的土地问题。“富二代”则是对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的调侃与反思。

与“毒奶粉”、“地沟油”一样,“僵尸肉”反映的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大事,近年来随着众多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相关的新闻“标签”大量涌现、大肆传播。“僵尸肉”的出现,再一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二)眼球经济下的求奇求异

眼球经济,又叫注意力经济,是一种“依靠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获得经济收益的经济活动”。网络时代无疑是眼球经济的时代,谁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谁就能获取更大的收益,新闻媒体亦是如此。

在眼球经济的影响下,新闻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为了追求阅读量和点击率,一味地迎合受众,利用受众求新求异的心理,制造各种低俗、惊悚、刺激的新闻产品。新闻媒体深谙一个规律:耸人听闻的信息远比陈述基本事实更能博取受众眼球。在这种背景下,新闻报道“标签化”成为新闻媒体吸引受众眼球的一种策略。新闻“标签”往往具有现实调侃性,充满黑色幽默,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简短的字数也便于其更广泛地传播。在“僵尸肉”事件中,中国传统思维下的“僵尸”是恐怖、惊悚的代表,因而“僵尸肉”这三个字在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公众眼球,其带来的点击率也远远超过“过期冷冻肉”。

(三)媒体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从主观方面来讲,新闻报道“标签化”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事实真相,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准则。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片面追求新、奇、异。为了迎合受众,吸引受众的眼球,增加视听率,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无视“社会公器”的职责,给各种新闻报道贴上过度刺激、醒目的标签。这些以偏概全、渲染负面情绪的新闻标签,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将产生消极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维护。“僵尸肉”事件中,新闻记者以令人闻之色变的“僵尸”为新闻噱头,夸张地报道“过期冷冻肉”,加重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恐慌。

四、新闻报道“标签化”的影响探讨

从正面来讲,首先,新闻标签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特质,符合当今受众“浅阅读”、“快速阅读”的习惯,容易引起关注。其次,这些新闻标签,字数简短且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便于记忆,也易于传播。再次,一些新闻标签,源于网络语言,有些直接成为网络热词,其传播范围广,在实现自身传播的同时也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最后,那些触及社会矛盾的新闻标签,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媒体关注社会改革、承担社会责任、发挥舆论监督的表现。

然而,新闻报道“标签化”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媒体将各种新异的标

猜你喜欢

僵尸眼球新闻媒体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笔记本电脑“僵尸”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App已死?80%的僵尸应用带来的困惑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