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传播的娱乐化特征分析

2015-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娱乐受众交流

张 涛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顺势出现的各种新媒体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生活与学习方式,给原有的传播交流环境带来了鲜明的变化。微信作为一种备受欢迎的即时通讯媒介,可以说大大满足了用户即时交流的需求,给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流与沟通方式,给现有的通讯手段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正逐渐影响人们的交际方式与思考方式。微信传播在基于活跃的人际传播和广泛的大众传播基础上,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特征,逐渐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微信传播的娱乐化特征不断得到凸显,微信的即时聊天、朋友圈内容发布等都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化特征,不管是从微信传播的主体、内容还是效果来看,微信传播的娱乐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并且正逐渐影响人们既有的网络聊天方式和思考交流方式。

一、娱乐化探讨

关于娱乐化,在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学者在讨论娱乐化时,大多都根据现有的娱乐化的研究进行学术理论方面的提升。以新闻的娱乐化特征为例,学者在研究和讨论时,大多认为新闻娱乐化主要表现在新闻呈现内容逐渐倾向于软新闻,新闻内容清新活泼不呆板,严肃内容的新闻占据的比重比较少,而一些名人事件、娱乐内容占据了主要部分,甚至生产一些煽情性的凶杀暴力色情内容,以低俗的内容来博取受众的关注。另外,新闻娱乐化还主要表现在新闻的写作方式上,大多强调新闻内容的故事性与曲折性,故意制造新闻噱头,吸引受众观看,强化新闻内容的新鲜性与刺激性。新闻娱乐化大多如此,此外媒介娱乐化也有很多相同的部分,媒介娱乐化的内容呈现方式和传播特征,都呈现出轻松、活泼的鲜明特征,内容的生产也逐渐碎片化,迎合了受众碎片阅读和轻度阅读的需求。内容娱乐化的特征,表现在新闻媒体方面比较明显,从很大程度上能够明显看出一个媒介的基本格调。

二、微信传播的娱乐化特征分析

微信传播是基于双方的积极互动进行传播,这跟腾讯QQ传播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微信传播与QQ传播不同的是,微信传播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更加鲜明,微信的即时传播更能给人们即时沟通的感觉,更容易让人感到情感上的放松。从传播主体上来说,微信传播的娱乐化更加精确,主要依靠的就是手机这个工具,在手机客户端上进行实时交流,丰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方式,移动化的操作平台便捷了多方的沟通,更容易产生轻松愉悦的氛围。微信传播的主体更加年轻化,微信的使用者大多是高学历的年轻群体,他们一般是基于学习与工作的需要而使用微信。微信的使用具有鲜明的传染性,一旦在某个圈子里得到使用和推广后,就会迅速增加它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人们在利用微信进行交流时,也侧重于利用微信的多种表情和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将严肃的内容话题转换成轻松幽默的语调去表达,这就从内容生产和表现方式上,大大增加了微信传播的娱乐化特征。

微信传播过程中,充分利用手机客户端的一对一聊天模式,增强了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使双方的沟通更加密切,形成一种有效的强关系链交流环境,尤其是微信的语音功能,更是增添了双方沟通的便捷性,给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增添了诸多娱乐化特征。微信朋友圈的私人化,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吐槽、发言的良好平台,用户可以自动选择朋友圈的屏蔽人,有了心理意义上的隐秘空间,更容易发表一些轻松有趣的内容。微信朋友圈里转载的内容大多涉及娱乐化的内容比较多,内容也都不是严肃刻板的形式,而是迎合受众的心理特征,倾向于娱乐化内容的发布和转发。微信公众号内容的运营与发布,内容表达方式大多使用短语,语言轻松幽默,网络用语比较多,能够结合网络热点,创作出新鲜有趣的内容,吸引受众的转发,这就改变了传统新闻内容生产的刻板严肃的形式,也会给微信朋友圈和个人内容的发布增添许多趣味,影响用户的娱乐化表达方式,从微信朋友圈内各种段子的出现与热捧,也能鲜明地体现出微信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娱乐化特征。

微信传播由于具备一些虚拟社区的传播特征,容易使用户陷入非理性的表达方式中,这就容易造成用户在发布信息内容时,出现一些过度娱乐化的信息内容,使微信生产出无端谩骂、暴力色情的内容。微信的娱乐化传播特征还表现在一个方面,就是微信中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容易造成言语的狂欢化与传播的过度娱乐化特征,让人们的交流不断打破娱乐的底线,产生一种基于虚拟社交平台的语言狂欢,更有用户把微信当成减压、逃避的工具,在虚拟空间内通过过度娱乐化的词汇和方式,去表达内心情感,达到心理压力释放的目的。微信的语音功能使声音传播更加自如,对微信传播的监管存在一定难度,这容易使微信传播的娱乐化特征更加明显,给微信传播的生态环境带来隐患,一旦突破娱乐的底线,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过度娱乐化传播后果。

[1]徐健.媒体娱乐化倾向的经济学分析[J].青年记者,2009(36).

[2]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5).

[3]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07).

[4]刘颖.微信传播问题刍议[J].电影评介,2013(03).

[5]杨保军.论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关系[J].国际新闻界,2003(06).

猜你喜欢

娱乐受众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