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传媒时代背景下新闻真实性新探
2015-02-28张婵
摘 要:中国媒体进入了全新的大传媒时代,媒体显现出更加强大的力量,整合成为该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并逐渐形成产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种媒体形态的不断离散与融合,整合其他一切力量搭建一个新的共享的传媒平台成为趋势。然而,在大传媒时代的背景下,有关新闻真实性的问题再度被摆到人们的面前?人人都可以发声,新闻的消息源更加广泛、复杂,也为虚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大传媒时代新闻真实性表现出哪些新的特征,对新闻真实性而言是福音还是挑战?这些都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7-0250-01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学的逻辑起点,也始终是新闻工作的首要原则和特征,对于新闻真实性的研究自始至终是新闻学研究领域的永恒话题。大传媒时代的传播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更带来了严重的“信息超载”。人人都能发声的时代,传统权威的消解或能引发社会的“价值危机”。那么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叙述也将呈现更为复杂的状态,哪一个是真相,哪一个是谣言,这对当代受众的媒介素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大传媒时代继续探讨新闻真实性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传媒时代与新闻真实性
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它的显著特征包括新闻无处不在、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受者和传者身份的模糊、人人都可以在传者与受者直接自由地进行角色互换、报道迅速、互动性强、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和完全按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内容。这种复杂的、立体的传播模式无疑对传统的新闻真实性提出了挑战,并丰富了这一概念的内涵。
(一)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
传统新闻学主张新闻的真实必须与客观的真实相等同。可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本来面目及其本质须经由人的认识进行解码、编码,它们的隐性属性使得人的认识在报道新闻事件的“本质真实”、“宏观真实”和“深度真实”受到了诸多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新闻真实根本无法与客观真实完全吻合,甚而会有偏差。从哲学意义上讲,客观真实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真实,而新闻真实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实,因而新闻真实则是客观范畴与主观范畴的结合。它依赖于客观事实,同样也是新闻思维内容的一种评判和要求。
(二)真实、客观:难以逾越鸿沟
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从事新闻活动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一条鸿沟。问题的关键在于新闻报道与实际发生的事件之间并不完全透明,而夹在中间的则是新闻人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与选择。为了判断与选择,我们就被迫引入另外一个概念“重要性”,而“重要性”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对新闻的“客观性”的挑战。法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阿芒·马特拉(Armand Mattelart)将客观性称为“新闻实践的黄金准则,职业义务论的基石,相当于希波克拉底誓言”(1980,39),但他对它提出了质疑:第一,这个概念预先假定记者一方具有一定的能够看透事实并决定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的能力。第二,这个概念假定对事实(事实是指事实本身,而不是记者所看到的事实)的叙述不会超过事实本身。第三,事实被以客观性为导向的新闻孤立了,“被从根部切断了,丧失了可以解释其出现的条件,而且有利于赋予其意义并使其易于理解的社会系统之外”。
(三)扩大的新闻真实性外延
新闻的外延与新闻内涵是相对的一组概念,具体指的是现实生活中新闻所表现出来的新闻真实。在杨保军教授看来“具体真实和整体真实、要素真实和事项真实、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闻录性真实和实在性真实”等构成新闻真实的要素。这一系列真实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体现在新闻报道中,也就是被新闻记者符号化、主观化后再现的客观现实信息。大传媒时代,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新闻传播滚动化,把关人地位的弱化,新闻表达娱乐化,新闻信息碎片化,新闻信息形态虚拟化等都使得新闻真实性外延不断扩大。
二、大传媒时代新闻真实呈现新特征
(一)被雪藏的真实
近几年,跨行业、跨媒体的集团兼并愈演愈烈,媒介所有权的高度集中使得媒介声音单一化并逐渐沦为企业的工具,很多触及企业利益的事实被掩盖下来。当企业与媒介勾连、产生利益的合谋,将导致公众与媒介间的信任危机。在这场信息的博弈中,公众已不再单纯等待、接受媒介告诉自己的事实,而是转向自己去发现探索事实,自媒体的出现也恰好给公众提供了一个发布、获取信息的平台。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都是经由网络爆料引发舆论的关注,促使有关部门着手调查,并倒逼相关制度的改革的。大传媒时代各类新媒体的介入提升了公众主动寻求被隐藏的真相的积极性,并为其挖掘信息提供了便利与平台,而公众主动挖掘真相的尖锐性与广泛性都将对传统媒介造成严重冲击。
(二)稍纵即逝的真实
众所周知,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中,绝对静止并不存在。同样,新闻的真实性也并不绝对,尤其在如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新媒体种所呈现的真实稍纵即逝。因此,严格说来,新闻真实只是在一段时间内的事实。互联网的发展大大缩小了传递信息的时滞性,但也正因为网络时代的信息传递呈现数量多、速度快、修改信息操作简单等特点,导致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在新闻真实性的保持上无法长久持续,很多真实的信息处于种种原因被作者删除或者篡改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细节的真实
随着传媒的发展,受众的媒介素养不断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地知道、了解事件大大致过程,而更乐于去追寻新闻事件的细节真相。传统媒介出于对版面或时段的考虑,在报道新闻时往往告诉受众的仅是大致的事件发展,但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的兴起,将电视与报纸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挥其多媒体融合的特长将事件的每一丝细节通过图文直播或视频加文字的直播等方式呈现出来,使报道充满真实的细节和现场感。在诸多灾难性事件中,由于道路不通或其他因素造成记者无法及时赶到现场的情况下,事件的目击者和亲历者即可成为新闻事件细节的主要来源,这些都将归功于4G时代下智能手机的发展及个人传播主题的传播欲望。
(四)发展中的真实
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处在不停地运动发展过程中。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对真实的认知同样也有一个由浅及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尤其在一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