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电传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015-02-28杜方伟
作者简介:杜方伟(1980—),男,河南信阳人,硕士,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媒文化。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传媒行业迅猛发展,数字时代全面来临,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集群发展迅速,和传统媒体一道将世界带入数字化媒介生存时代。同时媒介产业作为新的经济体被誉为是当今世界最有潜力的朝阳产业,倍受资本的青睐。本文对广电传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7-0198-01
传媒行业成为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行业,吸收了大量的社会人才。但是,当前的传媒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势却不尽如人意,全国开设广播电视传媒相关专业的院校数百家,在校生十几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4万多人。教育现状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传媒类专业毕业生并不能满足传媒产业的人才需求。广电传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清晰。中国的传媒人才培养是以高等院校的新闻教育为主,中国传媒教育的历史悠久。从1920年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开设报学系到当代传媒专业在国内高校的遍地开花。这些院校的传媒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向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面向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几种主要的传统媒;培养方向也是基本相同,都是注重学生基本传媒技能的培养,如采访、写作、制作等简单的新闻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周期短、见效快”。
(2)重视理论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轻实践教学。传统的传媒教育注重理论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传媒人才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目前理论课占课程体系的比重远超过实践课的比重。传媒专业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媒介作为社会的信息传播平台,需要学生学习和接触多方面的知识,吸收和积累多方面的资源,不断健全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传媒工作水平。传媒人才不仅需要高超的传播技能,更需要一双“慧眼”,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中找出问题的实质。
(3)专业划分过细,不利于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传媒教育专业设置不尽科学合理,专业划分过于细致,不利于融合发展和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融合媒体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媒体融合趋势明显,新媒体强有力地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传统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新媒体建构新的媒体格局。融合媒体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要求培养出具有采、写、编、播、摄、录、演等技能的高素质实践应用型人才。
二、当前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
(1)数字媒体时代,传播形态的融合。在数字媒体的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引发了新闻信息传播的变革,媒体活动逐渐完成数字化与网络化转换,传播形态不断融合,社会进入“融媒”的时代。在未来传媒人才市场上,传媒专业的毕业生必须通晓和掌握各类媒体数字化操作技能的多面手将更加具有竞争力。
(2)传媒产业人才观念的变化。随着2010年我国广播电视数字技术推广普及年的到来,卫星频道和卫星节目将大幅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将急剧增加,同时,影视产业化制作将进入规模化阶段。广播、电视、电影三大机构将对戏剧影视文学人才的需求将更多,人才的需求也更趋专业化、明细化。广电传媒业的这些转变,对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传媒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1)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广电传媒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结合得比较紧密的专业,针对专业特点,在众多的传媒专业中要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广电传媒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着眼于文化产业、广播电视发展的学科和前沿,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全局把握能力、专业精神、团队意识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广电传媒人才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完善的结构、娴熟的应用能力和良好的素养。专业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影视广告的编导与制作;频道、频率与广播电视栏目策划;电视新闻、文艺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企事业单位大中型文艺晚会的策划、编导;网络视频的编辑、制作与传播;文化产业项目的创意;各类文化传播公司组织活动的策划等工作。
(2)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推进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一套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录像教学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并通过研讨课、工作室,分组讨论实习,业界参观等不同形式,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同时融入相关学科等相关知识来启发和开拓学生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开阔视野,不拘泥于学到的知识点和概念上。同时,完善课程教学评估和监督体系,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估和监督体系。
(3)建构成熟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理论教学(研讨课)、实验教学、专业测评“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模式;针对生源程度不同,个体能力差异较大,学生对就业意向的需求各不相同的实际状况,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实施分类培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就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最终,构建以专业教学为核心,以职业素质培训和专业适应能力培养为两翼的三线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传媒人才“创意与操作一体化”的培养要求,为弥补校外媒体因普遍具有时效性和导向性,难于满足以实习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际创作的不足,探索了一条以校内生产性实训为主体、以校外集中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两翼的“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所谓“三位”即立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结合,依托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等紧密合作单位实施工学交替,对接校外合作企业推行顶岗实习;“一体”即三种方式是前后相继的有机系统,互相依存互为补充,共同为人才培养服务。
总之,社会越多元化,高科技迅猛发展,简单知识结构已无法适应影视艺术发展的需求。扩大知识面,加强媒体人乃至全民的艺术素养,发挥高等院校的教育功能作用,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我们高等院校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