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事件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叙事研究
2015-02-28李晓辰
摘 要:就最近一段时间内,频发的突发事件来说,媒体作为传播的先导者,在报道中占有绝对的发言权,就在各大媒体如火如荼地开展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时,隐藏在报道背后的问题也逐一显现出来,出镜记者作为突发性事件现场的亲临者,在与演播室连线时要起好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而有些出镜记者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对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进行了梳理,力求提高出镜记者在突发现场表达力。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7-0197-01
突发性事件是人们对出乎意料事件的总称。我们将其按照内容分为社会性突发事件和自然性突发事件。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危机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史安斌将其总结为“危机传播,就是在危机前后及其发生过程中,在政府部门、组织、媒体、公众之内和彼此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大众传播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危机传播环节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电视新闻以现场直播对突发性事件的实时报道成为受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最近这一系列关于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现场连线中,我们可以看出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叙事表达在逐步地趋于成熟。而笔者认为出镜记者在现场的叙事表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为现场报道找准叙事定位,做有意义的报道
每一则完整的新闻报道都包括导语、核心事实、背景和评论,而电视新闻亦是如此。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在整个新闻叙述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上。这样就为新闻报道的整体做了很好的补充,而现实中有很多出镜记者在灾难现场发回的报道是漫无目的的。在2007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了关于在云南普洱地区发生6.4级地震之后,开展震后援助的新闻。出镜记者江平在新闻节目一开始做了如下新闻导语式的现场报道。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正在源源不断地送往云南普洱地震灾区,物资将以最快的速度发放到灾民的手中。”
在出镜记者江平的身后是一批官兵正在装载救灾物资的情景。从出镜记者报道的典型环境来看,背景中含有一定的信息量。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江平的报道内容,乍看没有什么问题,事件叙述很完整。但仔细想来就会发现江平的这一段现场报道的意义何在,他的报道内容和播音员的口播内容信息重合;他的现场报道也没有任何新的信息出现。第三,出镜记者自身在现场报道的目的模糊。
与之相比而言,同样是有关云南地震的新闻,中央电视台记者公海泉在当天的《新闻联播》中的出镜报道就显得更加合情合理。由于云南发生地震可能影响到当地的高考工作,为此国家教育部要求云南省政府启动国家教育考试紧急预案。以下是公海泉所做的现场报道。
“这里是宁洱中学。宁洱县唯一的高考考点就设在这里,今天上午在校园里搭起了几十个这样的大帐篷,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在考试中一旦发生震情,同学们将被转移到这些帐篷里,继续考试。”
公海泉的现场报道地点选在校园的大帐篷旁边,一边报道一边走到大帐篷边。作为导语性现场报道,这段报道中信息点较多,体现了新闻的实效性。信息点包括:唯一的高考考点、上午搭起帐篷证明预案开始实施、预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考试。这三个信息点与云南省当前高考工作紧密相关,更是与教育部最新命令有关。这样的现场报道才是对整个电视新闻报道的有力补充。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报道手段,辅助现场叙事
就目前的电视新闻突发性现场报道来说,最常见的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大多采用了出镜记者中景取景方式,镜头语言太过单一、老套。变化多样的拍摄手法很少出现在出镜节目报道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出于没有创新新闻报道手段的意识。随着各种新型媒体手段的出现,在现如今的新闻报道中真实、生动、客观的报道成了电视新闻报道获取更多受众关注的有力手段。而在国外,像美国、日本等国家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则经常出现仰拍、俯拍等多种镜头的表现形式。对于观众来说出镜背景是出镜记者在现场活动的画面标识,信息含量丰富的新闻背景现场会起到衬托、强化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向观众展示实时变化的现场画面,使背景成为传达“映像信息”的载体。
可是如果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时所展现出来的新闻现场背景太过于复杂或者新闻现场背景太过于杂乱无章,不仅会使出镜记者本人的现场报道产生很多干扰因素同时也会使得观众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背景的取景上而忽略了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对于现场报道的出镜记者来说,新闻现场报道的背景取景一定要做到依计划而行,出镜活动区域的选择对于出镜记者来说是顺利完成现场报道的有力保证。除了现场的新闻背景的选取以外,记者还要注意具体细节的展示,在突发性事件的现场记者可以充分地调动起自身感官机能细细体味现场,利用自身身体器官获取大量的信息用来丰富有声语言现场报道的信息量,使得现场信息从平淡无奇变得色、香、味俱全。在2004年3月20日日本九州北部福冈县地震新闻节目中,有一位记者所在的新闻现场是由于地震导致地面出现了巨大裂缝;这位记者对裂缝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还特意蹲下来,用手触摸了一下裂缝中的泥土。在报道中他说:“裂缝下的土摸上去,明显要湿润一些,说明这条裂缝形成时间还比较短。”通过他的描述,使观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此次地震的强度。真正做到采用多种形式辅助现场叙事。
三、结语
在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应该掌握报道的两个层次,即我之前所说现场报道的两个方面:第一,找准现场报道的叙事定位。作为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尤其是在突发性事件面前,一定要为自己找准报道定位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报道既具有全局意识又可以从细节处着眼,整个报道井井有条。第二,采用多种报道手段辅助现场叙事,电视本来就是一个视觉的艺术,如果我们放弃了电视的视觉效果这个先天优势,就使得出镜记者的报道显得平淡无味,与此同时,我们在现场进行报道时除了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外,也可以通过借助现场的“实物”来辅助我们的报道,这样有利于增强报道的现场感。本文以这两个方面来为突发性事件现场报道的出镜记者划分出报道的两个具体层次,希望可以对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