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重庆)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新思路

2015-02-28朱光福黄昌兵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库区三峡移民

朱光福 黄昌兵

(1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00;2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审计处,重庆 400010)

三峡移民安置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三峡工程的成败。三峡移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目标的实现。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培训是三峡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此项工作对于搞好三峡移民其他工作将产生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三峡(重庆)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主要研究成果简述

2009年以来,关于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训的研究文献,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观点如下:

(一)三峡工程移民培训工作回顾与思考

周银珍等(2009)对三峡工程移民培训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思考,提出三峡后续工作时期移民培训工作要明确重点,建立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马传松,张世友等(2009)研究了三峡移民培训问题及“后三峡”时期移民教育培训对策,分析了重庆库区移民培训还存在着行政指导性过强、转移就业效果不够理想、培训经费资助不科学、培训资源整合不力等问题,剖析了移民培训政策不系统、培训过程设计不完善、培训对象素质不高等政策和操作层面的原因,提出了从指导思想、教育培训模式、资金保障、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进行修正的对策建议。

(二)三峡库区移民职业技能培训绩效评价与质量保障研究

彭亮,万明春等(2009)对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峡移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行政指导性过强,市场调节机制偏弱;培训时间较短,实践性技能训练不够;培训内容缺乏前瞻性,转移就业效果不够理想;培训对象选择不严,就业考核指标不正确;培训经费资助不科学,移民参与培训不够主动;培训资源整合不力,就业合力机制不够健全。作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尚未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对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不够。要进一步做好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绩效研究,建立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基于此,作者拟订了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分办法、评价结果处理和具体的实施建议。姜伯成、朱捷等(2013)进行了三峡库区移民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保障研究,指出在三峡后续工作阶段,加大三峡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是实现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的一项重要举措。分析了移民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影响因素包括动力因素、管理因素、教学因素、物质因素,总结了目前移民培训存在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价标准不成体系、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价机制尚不健全、培训单位资格认证不够科学、培训资金配置标准不科学、培训项目管理办法需要调整等问题,提出了保障移民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的六个策略:建立权责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目标责任制度、建立承训单位的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承训学校(机构)竞争性比选制度、建立培训质量第三方考核评价制度、创新经费配置和项目管理制度。

(三)库区产业、就业与移民教育培训之间的关系

梁福庆(2011)在《三峡工程移民问题研究》一书中阐述了“产业-就业-教育培训”之间的密切关系,改善和解决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安置问题,确保移民安置稳定,加快库区产业发展是关键,解决移民就业是核心,开展移民培训是基础。总结了三峡移民培训的五条经验:调整完善移民培训思路,创新移民培训模式,坚持培训与移民就业紧密结合,以培训促进移民安置稳定,规范移民培训管理。

(四)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培训就业成果总结研究

(朱捷、程丽君等,2012))在《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培训就业总结性研究报告》(后简称《报告》)中总结出三峡(重庆)库区移民的五个特点:移民人口规模大,三峡(重庆)库区共有移民113.8万人,占三峡工程总量的84.33%;三峡移民是非自愿移民和不可逆性移民;农村移民搬迁安置后因生产条件、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有的生产技能不适应安置地农业生产的需要;部分城镇移民在新的安置区、新的生产条件下,原有的生产技能、职业技术和经营能力基本丧失作用,导致人力资本损失,就业能力下降;移民群众平均受教育水平偏低,就业竞争能力较差。

《报告》总结了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学历职业教育的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对象特殊。即初中毕业后未升入普通高中和高中毕业后未升入普通高校的移民新增劳动力。第二,目标明确。及通过接受中等学历教育,取得学历证书和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实现就业。第三,政府资助。即有政府对接受职业学历教育的三峡移民学生实行全程资助,免收移民学生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基本上可保障移民学生的教育支出。

《报告》还总结了三峡(重庆)库区移民技能培训的主要特点:第一,受训对象多元。第二,年龄跨度大。第三,文化水平较低(47万移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7.7万人,占82.21%)。第四,培训时间较短。第五,政府提供补助。

《报告》统计了三峡工程重庆库区2004~2011年移民教育培训完成情况,教育培训类型包括订单式劳力输出、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资助中职学历教育、劳务经纪人、创业培训等,累计培训436823人,其中资助中职业学历教育59392人,农村移民培训超过20万人次。

《报告》总结了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培训就业工作的四种典型模式:资源整合、园校互动的“巫山经验”,培训就业一体化的“万州模式”,政府主导、政策扶持、部门配合、企业参与的“江津特色”,创业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的“开县实践”。

(五)重庆职业教育适应“五大功能区”建设的应对策略

谭绍华,谭莉莎等(2013)对重庆职业教育应对“五大功能区”(包括三峡库区)建设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五大功能区”的职业教育需求,提出了涵盖三峡库区腹地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职业教育应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为主要方向,梳理了“五大功能区”中职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学校布局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不合理、优质资源利用不够、改革创新步履艰难,提出了增强重庆职业教育服务“五大功能区”建设能力的六个应对策略:秉持服务宗旨、坚持科技引领、优化投入机制、密切产教融合、创新市场配置、改革评价制度。

上述研究成果对三峡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进行了总结回顾,对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移民培训的成果进行了总结提炼,主要集中于制度、师资、经费、质量保障、考核评价、模式等方面。对创新三峡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机制,整合三峡库区高职教育、应用本科教育及教育培训资源的研究和实践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三峡(重庆)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分类偏粗,补助标准偏低

对三峡移民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资助实行了免、补、奖的政策,能够基本满足就读学生的学习、住宿和生活的所需的经费,但缺乏就读高职院校的资助政策。

三峡移民接受培训的经费补助分为二产技能培训、三产技能培训、简单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劳务经纪人培训等类别,资助标准从200元~2000元不等。培训补助标准只按产业区分,没有考虑各专业、工种的难易程度、培训成本和时间的差异以及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导致部分专业和工种补助标准偏低,从而影响承训机构开发培训项目的积极性和移民参训的积极性。

(二)培训及补助方式的灵活性不足

移民只有参加学校或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才能得到补助,而自主培训获取证书却得不到补助,有些偏离移民培训的初衷,不利于调动移民提升技能的主动性。

移民培训市场的供需存在错位,一方面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项目难以吸引移民参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移民愿意参加的培训项目又因费用过高难培训机构以实施组织实施。

移民培训方式表现为“四多四少”:课堂集中培训多,现场操作分散培训少;利用本地自身资源培训多,跨区域按需培训少;短期初级培训多,长期中高级培训少;技能培训多,创业创新综合培训少。

(三)培训资源整合不足

重庆中职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实训条件相对薄弱,处于三峡库区的中职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更显落后,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难以对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理念难以对接,优质专业师资不稳不足。各地各部门组织培训的条块分割较明显,较为分散的培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四)受训移民自身尚存一些问题

部分移民参训主动性不够:对培训认识不足,培训目的不明确,因年龄和文化基础的原因存在畏难心里,甚至认为培训无用。部分移民学员对培训的期望值较高,对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缺乏正确评价,对工资收入、工作环境的过高期望缺乏理性分析判断。

三、前期研究与实践成果对三峡后续发展期间移民教育培训的启发与思考

三峡后续发展时期,针对移民群众搬迁安置后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困难等阶段性突出问题,从职业教育培训的视角,可兼顾当前,考虑长远,来逐步解决当前的就业困难和长远的移民安稳致富问题。

(一)转变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思路,激活培训内部潜力

(1)转变教育激励方式,提高移民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对所有符合条件的移民学生和移民劳动力发放移民职业教育消费券,由移民自主选择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消费职业教育服务;设立全市性的移民职教奖学金,覆盖所有接受移民学生的院校和专业,扩大影响力,增加移民学生的认同感。开放式管理移民教育培训资金,以培训结果或证书为主要依据来核拨移民教育培训资金,教育培训机构凭移民教育培训消费券领取培训资金。通过培训资金的拨付方式转变引导培训机构围绕培训人力市场需求和受训对象转,而不是相反。

(2)转变职业教育的资助重心,解决移民整体就业能力提升的源头问题。由资助就读中职学校移民学生向就读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移民学生并重,对移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全覆盖,确保应读就读,并纳入对地方移民管理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校的工作考核。

(3)转变技能培训的资助重心,提高资助的灵活性和实效性。由基本普适性的技能培训向创新创业、中高级职业技能、和社会急需的新型职业技能培训转变,由批量培训向个性化培训方式转变,由按项目资助培训向按需资助培训转变,由培训主管部门对培训成效的认可转变为由受训移民对象对培训成效的认可为主。确保受训移民对象应培就培,培有所获,并就培训的成效纳入对地方移民管理部门、培训机构的工作考核。

(二)用大教育培训观念引领三峡后续发展期间的移民教育培训

顶层设计、系统推进三峡移民教育培训,聚集全市的教育培训资源全方位开展移民的学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现代生活与生产经营观念的养成培训、个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培训,在提高移民职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提升移民融入新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综合素质。移民教育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移民安居乐业、安稳致富,并最终超越、淡化移民身份,使“移二代”变成“知一代”、“移三代”变成“知二代”。

(三)强化职教移民和技术移民,着力提升移民人力资本和就业创业能力

职教移民和技术移民是最具基础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移民发展路径。移民学生通过进入中职或高职院校学习实用技术专业,移民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使移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得以提升,可以较顺利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

2014年三峡(重庆)库区15区县共有中职学校62所,占重庆市156所中职学校的39.74%;高职院校17所,占重庆市42所高职院校的40.48%;本科院校(含分校)5所,占重庆市28所本科院校的17.86%。上述学校主要集中于江津、渝北、万州、涪陵等地,库区其他区县基本上都只有一所职教中心。仅仅依托移民安置区县的职业教育资源,难以满足移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三峡(重庆)库区接受移民安置的区县建有21家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15个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形成了服装加工专业等10个培训品牌、万州三峡电焊等10佳劳务品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具有一定影响的培训品牌和劳务品牌。上述培训基地由于历史的原因,也主要集中于有搬迁安置移民的区县,培训涉及的领域相对有限。

面对新时期移民教育培训需求的多样性,大规模运动式的移民培训任务基本告一段落。用开放的思维,调动全市的教育培训资源,打破区域和部门界限,从政策和制度上保障移民学生跨区县在全市范围内自由选读中职学校相关专业,保障移民劳动力跨区县在全市范围内自由选择培训项目。可以通过向移民教育培训对象发放教育培训消费券,让其自由选择教育或培训的专业或项目。尤其是适合移民需求的非移民专项培训项目,要鼓励移民培训对象自主参加并享受同等的经费补贴待遇。

(四)创新三峡后续移民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增强移民教育培训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初步形成了以移民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移民致富带头人培训、移民创业培训以及移民干部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移民部门主导、教育、劳动就业、农业等多部门参与,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实施的组织管理体系。

三峡后续移民职业教育培训,要从吸引力、针对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创新教育培训服务项目设计、招标、组织实施、考核、补偿的新机制,增强三峡后续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针对资助培训获取证书得不到补助、培训机构培训的项目移民参训的积极性不高、移民愿意参加的培训项目又难以实时组织实施”的现象,要依托市移民局教育培训处和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职教试验区,整合移民教育培训资源,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步伐,通过公开招标评审的方式,吸引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动态开发移民认可社会所需的培训项目并向社会公布,跨区县组织移民培训或送教上门培训、网络培训、远程培训。

借助国家职教政策的东风,组建三峡(重庆)库区职教集团,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为移民培训提档升级所用。2014年6月,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提出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就三峡(重庆)库区而言,由移民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有代表性的院校作为发起单位组建三峡(重庆)库区职业教育集团,吸纳重庆库区及主城区的本科院校、职业院校、中职学院、培训机构及相关企业加入职教集团(联盟),以职责和利益为纽带,统筹设计、资源互补与共享、有针对性地开展三峡后续职业教育培训,可以有效克服库区职业教育培训“散、低、重”的状况。

(五)注重培育打造三峡移民劳务品牌

三峡(重庆)库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借助教育培训的翅膀,可以形成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人力资源和劳务品牌。三峡(重庆)库区现有的“十佳劳务品牌” 融入了三峡移民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在国内用人市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可挖掘各地人力资源潜力和优势,培育打造新的劳务品牌。例如,“云阳面工”、“三峡保健”、“三峡家政”等,并由移民和人力社保、地方政府等部门统一组织、打造和宣传,使这些知名劳务品牌走出重庆、享誉全国甚至世界。对于知名的劳务品牌,要进行品牌的注册保护和品牌质量监控,使劳务培训输出科学有序,确保每一种劳务品牌有规模、有核心竞争力、有稳定的就业市场。

综上所述,新时期新阶段三峡(重庆)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拓宽工作视野,创新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职教移民和技术移民在移民后续安稳致富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和能动性作用。

[1]朱捷,程丽君,等.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培训就业总结性研究报告[R].重庆市移民局(内部资料),2012.

[2]梁福庆.三峡工程移民问题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甘宇平,等.当今世界殊——重庆三峡移民纪实[M].重庆出版社,2007.

[4]陆纯.三峡移民管理概论[M].中国三峡出版社,1999.

[5]周银珍,等.三峡工程移民培训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三峡论坛,2009(11).

[6]马传松,张世友,等.三峡移民培训问题及“后三峡”时期移民教育培训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

[7]彭亮,万明春,等.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绩效评价研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11).

[8]姜伯成,朱捷,等.三峡库区移民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保障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6).

[9]谭绍华,谭莉莎,等.重庆职业教育应对“五大功能区”建设的策略研究[J].现代职教,2013(12).

猜你喜欢

库区三峡移民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突变理论在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成效评估中的应用
库区防护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签证移民
春到三峡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