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

2015-02-28王黎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民生受众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闻节目综合能力的增强,电视界在民生新闻节目的热潮中日趋深化。相比传统新闻节目,民生新闻有着其独特优势。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民生新闻滋生出娱乐化、庸俗化、同质化、形式化等问题。本文就民生新闻的价值优势、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略作探讨,以期对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7-0147-01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颇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电视新闻样式。它对新闻进行了延伸,着眼点深入百姓的生活中,将百姓的生活状态、生存方式以及心路历程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镜头更加原生态地呈现在电视荧幕上。让百姓有了说话的地方,让人们找到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

一、电视民生新闻价值优势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反映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价值观”是民生新闻最突出的特征。民生新闻是中国传统民生精神与社会新闻结合的产物,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并与其日常生活相关信息的新闻报道。它体现了民生视野、民生态度和民生情怀。民生新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扫描,在正确舆论导向下,以服务化的理念来关注民众生活,让新闻变得可看、管用,让受众更加期待。报道的内容不仅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因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不同,报道的具体内容也不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它的出现不仅不会造成同质化传播的恶性竞争,而且还能凸显各媒体的优势。

二、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体上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堆砌琐事,厚重缺失。某些省份的“民生栏目”报道内容比较片面,对单一问题一味重复性报道,缺乏新意。例如,就自然灾害、家庭纠纷、水管爆裂等生活琐事多期重复性报道,不但使受众视觉产生“审美疲劳”以至于无暇顾及新闻背后的严肃命题,也从另一面反映出从业人员关注民生视野的片面,理解深度不够。从而浪费受众时间,难免使民生栏目陷入僵局。

(2)媒体娱乐化、庸俗化现象突出。有些民生栏目在利益驱逐下,为了提高收视率,吸引受众眼球,对一些情色、暴力、凶杀等刺激性事件报道乐此不疲,进而脱离了民生的本质,也比较片面,倾向于娱乐性质。让新闻栏目显得庸俗。单从民生角度审视,如此片面利益化的媒体报道,难免使受众的心理承受过多的阴暗面,也让受众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产生过多的主观臆断,产生对事件的主观臆测,有失真实性。

(3)媒体缺乏客观精神。媒体的精神是要基于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实施监督的权利。人文关怀精神是媒体的精神食粮,一些媒体在报道事件过程中,往往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将事件的天平倾向于弱者。例如,对拖欠工人工资的报道,不就表里,在对工人的辛劳和弱势渲染下,引导受众对工人的同情而忽略了企业的客观实际。这样有失公允的态度,很容易挑起事件责任人的浮躁情绪。

(4)节目同质化、形式化。民生类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尤为严重。在表现主体方面,“公众”囊括了比“民众”更广泛的各阶层社会群体,而民众则正着重于突出其平民性质;在取向上,公共新闻的传媒视点站在公众立场,关注的领域由日常的生活圈子转向更广阔的公众生活领域;在解读方式上,媒介在解读新闻时提供的意见和引导公众参与的功能也愈发突出。在与其他节目进行对比的同时,我们能够看到,民生新闻的模式的确能够拓展媒体新闻的内涵和外延。

三、电视民生新闻蓬勃发展的策略

(1)减少“琐闻”,深化表象报道。作为媒体记者,应该顺应时代,高于时代,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基准,只有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把握事件本质,让事件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尤其是人民普遍关注的社会敏感问题,在报道时一定要通过社会价值观来判断其价值大小,有选择性地报道。另外,民生新闻不能单纯从收视率的角度去选材报道,只考虑民众的兴趣而忽略民生事实的纵向拓展,让节目利益化,受众市侩化,缺乏人文精神。而是要理性报道,唤起受众的理性层面,引导大众健康生活以及顺应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从而凸显媒体的强大生命力。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媒体新技术变革的推动下,媒体形态和舆论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新兴媒体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针对当前一些媒体娱乐化、庸俗化节目的频生,民生新闻媒体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举时代旗帜,深入生活,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和提炼,真正做到报道内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实际,报道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生节目。新闻记者通过媒体平台,真正承担起人民赋予的责任,时刻不忘使命,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正面报道,不能执迷于炒作、煽情和猎奇,多发挥警醒和教育作用,以反映民众心声以及主流价值观念为宗旨。

(3)倡导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调报道立场的中立性,主张记者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和感情色彩,客观如实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记者不能追随利益集团或政党组织的价值判断,而是要完全按照“新闻价值”的客观判断来选择新闻、报道事件。强调报道事实的真相。不仅要报道部分真相,而且要报道事实的全部真相。专业的从业者捍卫新闻自由精神,为公众提供尽可能翔实、准确、客观、公正的报道,实现“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四、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展望

总的来说,“民生新闻”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然而此类节目在诸多省市电视台的相继成功“打响”,无疑对国内电视新闻界多年来凝固不变的采编播理念有着一定的突破意义,给电视新闻注入了新的活力。电视民生新闻将拥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相关从业者应勤动脑、善思考,当好“把关人”,不断创新节目形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使电视民生新闻沿着新颖、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

猜你喜欢

民生受众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就业是民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