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野下民生新闻的生存法则

2015-02-28江雪晴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传统媒体

摘 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直接改变着受众的媒介选择,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电视新闻传播层面受到严重的冲击,各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首先介绍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兴起的成因,其次阐述民生新闻存在同质化栏目严重、“市井新闻”内容冗杂、舆论监督功能失范等问题。最后,针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7-0141-01

一、民生新闻现象浅析

(1)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从1990年开始,民生新闻开始出现在各大都市报、晚报的社会版块,形成了较为有影响力的阅读群体。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被看作是我国电视屏幕上第一个民生电视新闻节目。随后,《直播南京》《1860新闻眼》《都市一时间》等民生新闻栏目如雨后春笋出现在电视屏幕,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体从中反映自己的需求。这一时期的民生新闻采取大时段直播的形式,立足于本土市民的生活形态,掀起了一股城市新闻的“民生风暴”。目前,无论是我国各大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都具有较广的受众群体,较大的影响力。

(2)民生新闻兴起的成因。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新闻节目收视份额数据可知,我国的31个直辖市与省会城市中,一半以上的城市地面频道新闻节目收视比重较高,达到了50%以上。其中,很多地区的民生新闻节目高收视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事实上,地方台新闻竞争的阵地主要是民生新闻栏目。如今,伴随民生新闻百花齐放的趋势,其收视表现比较养眼,还有优渥的广告收入,逐渐变成各省市的王牌新闻栏目。同时,民生新闻还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受众群体,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支持。由此可见,民生新闻备受喜爱的原因在于它不仅遵循了新闻的标准和原则,将新闻价值定位在老百姓的需求上,而且形式大多贴近市民,贴近生活,把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当作关键性的内容。此外,民生新闻还开设热线电话、网上留言、手机短信等信息渠道,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编播方式,不再是“我播你看”,而是“你说我播”,提高受众参与到民生新闻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新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如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生新闻栏目逐渐转入了收视疲软期,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传统媒体逐渐朝新媒体时代转型,产生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1)同质化栏目严重。许多省市电视台看到其他民生新闻节目可喜的收视成绩后,纷纷推出一系列跟风栏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本地节目形态缺失的需求,但是长此以往,这种拿来主义的复制模式,导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逐渐缺乏区域化特色。此外,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手机用户的迅猛发展,受众会选择有价值有特色的民生新闻节目,这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无疑是雪上加霜。

(2)“市井新闻”内容冗杂。事实上,民生新闻最初的切入点是反映大众民生的生活,获得他们对节目的认可。不过,许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逐渐空洞,大多只反映老百姓生活的表面事件,没有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度,造成报道题材大多集中在感情纠葛、稀奇怪事等繁杂素材上。此外,许多报纸的民生新闻内容也缺乏价值,大量的版面和时间都聚焦在邻里纠纷、奇闻怪事、婆媳矛盾等方面,大大削弱了新闻的教育性,反而是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色彩。

(3)舆论监督功能失范。民生新闻的最终目的是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不过部分媒体人把自己充当是老百姓的“代言人”,肆意地批评和指责政府部门,没有从实际情况上找寻问题的根源,发出不太理智的“声音”。此外,部分民生新闻盲目地迎合受众,没有站在媒体的客观立场上进行报道。尽管主观性浓厚的新闻看起来解气,但没有遵循民生新闻的原则,也没有真正贴近老百姓的初衷。

三、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栏目的生存法则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介环境发生变化。作为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打破思想的枷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展跨媒介融合。

(1)拓宽内容发布渠道。不同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新闻的传输与编辑成本并不高,传递的速度十分快。因此,传统媒体必须在表现形态上进行突破,降低内容生产、多重售卖的体制,并采取多介质的发布模式。事实上,多介质发布不仅能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力与竞争力,而且还能减少新闻的生产成本,增加赢收渠道。例如,杭州电视台的老牌民生新闻栏目《新闻60分》推出了手机报,可提前1小时播发每天的关键性新闻。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借助节目预告,调动受众的兴趣,吸引他们观看节目,又能开展手机增值服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2)提高新闻的深度加工能力。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采编印刷模式比较缓慢,无法做到网络媒体信息的及时播发与更新,所以必须在新闻的深度加工上下功夫。事实上,报纸、电视台等专业的传播机构,在信息的深度加工具有显著的优势。以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虽然能最快速地播发信息,但往往是彼此割裂的状态传播事实碎片,缺乏有力度有深度的事实真相。所以,民生新闻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打造一套完整的观察社会和市民的框架,提供思考问题与是非判断的新闻标准。这样,就能更多地赋予民生新闻栏目的权威与口碑,吸引受众观看。

(3)强化受众参与意见广场功能。传统媒体往往采取单向的传播,无法及时地做到新闻信息的播发,而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突破技术的限制,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介工具广泛地传递信息,获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欢迎。因此,民生新闻应超越传统的传受关系,提高新闻信息的技术含量。以电视民生新闻为例,可设立QQ网络互动平台板块,提高平台的在线人数,这样能利用网络增加观众到新闻播报中的兴趣。同时,设立《网友发言》等互动环节,倾听群众的声音;设立“千元悬赏”线索征集活动,提高观众对节目的参与感;《草根播报员》等活动,能调动普通老百姓的积极性,加入到媒体主播的队伍中,从而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因此,传统媒体在民生新闻的栏目与板块设置上必须树立互动意识,强化观众参与,发挥意见广场功能。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传统媒体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