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做好深度报道的几点思考

2015-02-28唐京进,李楠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选题传统媒体深度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的采集、传播速度空前,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主体地位受到强烈的冲击。面对挑战,做强深度报道,使传统媒体更具生命力,不失为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突围路径。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7-0103-01

一、深度报道的概念

深度报道,又被称为深入报道和解释性报道,是一种具有内容上的深刻性和形式上的广延性的文体类型。从报道方式上来说,它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与动态报道相比,深度报道关注的是“新闻背后的新闻”。

深度报道要求记者“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除了传统的5W新闻要素外,它更加关注How(怎么样)的挖掘。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以其特有的魅力赢得越来越多的受众。

二、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存在价值

(1)深度报道承载海量信息无法提供的思想和价值。在文字、声音、图像与新媒体并存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受众的思考自由日益受到尊重,人们对新闻事件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一般的“动态消息”,即发生了什么。人们更想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原因是什么,以及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预示了什么、意义何在等等,这些复杂的内容是一般的“动态消息”无法承载的,主流媒体才能够满足需求、答疑解惑。正如复旦大学李良荣所说“主流媒体的报道需要从信息模式转向解读模式,即不但提供信息,更提供思想。这才是主流媒体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因为,如今的受众不缺乏信息,缺乏的是在对信息深入解读基础上的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

(2)深度报道给受众带来情感满足。在这个经济与文化全面转型、社会变动剧烈的时期,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团体,其生存和发展无时无刻不面临着选择。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受众不再满足社会表层现象,而更关心社会变化的深层内容。他们不再简单地相信传播的内容,而是不断地对这些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比较鉴别。深度报道帮助受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评判、选择、分析、认识,建构新的理念和价值观;不仅向受众提供信息,而且告诉他们怎样认识这些信息,受众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情爱感”和“阅读感”。从而满足受众对于信息深度的心理需求,形成共鸣。

(3)深度报道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媒体影响力的构建很重要的一项是议题设置功能。例如,央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焦点访谈》,早期播出的节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能够成为公众讨论的一个话题。再比如《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即使产生了一些争议性的报道,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只要作品出来了大家都会去关注它。深度报道的社会影响是其传播效果的最终表现形式。以“马航客机MH370失联”的报道为例。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刷屏般流传的信息中,哪些是谣言,哪些是事实,一般人很难分辨得清。马航客机到底发生了什么?显然,理清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无法靠网络报道和传播来完成,这正是传统媒体的空间所在。深度报道所强调的“深度”和“广度”概念,突显了作为新闻理念而存在的深度报道的社会价值——通过社会议程设置,实现其舆论的引导、话语权的持有、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等功能。

三、传统媒体进行深度报道的优势

就深度报道而言,传统媒体在操作上无疑更具有优势: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严格的审稿、把关制度,专业的采编队伍、规范化运作的流程和惯例,这是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保证;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可以对一个新闻事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长期深入调查,满足受众对新闻背景、细节展示、前景预测等深层次需求。

而新媒体在深度报道上则存在与生俱来的弱点:首先,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把关能力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问题。其次,新媒体带来信息的快速消费,但同时因为不断有碎片化的信息出现,带来了媒体公信力不强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仍是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当下最可见的优势。

四、传统媒体怎样做好深度报道

(1)选题要抓热点。深度报道的选题是否成功,不仅决定着栏目的成功与否,还决定着所在媒体对社会的贡献和自身效益的实现。深度报道在选题上要注意抓住当前的热点、焦点,抓住公众普遍感兴趣的内容,不能“炒冷饭”,“孤芳自赏”,要围绕时政热点做文章、围绕社会热点找线索、围绕生活找选题;舆论监督报道要注意设置议题,寻找能够延伸和拓展的事实,选题既要从大处着眼,挑选那些在全局上有重要作用或具有独特意义的事物,又要从小处着手,从贴近受众生活的诸多具体事物中进行选题,引起公众的注意。

(2)立意要深刻。深度报道的“深”主要体现于两点:尽可能地接近事物的本质,尽可能发掘出偶然事件背后的普遍意义。一个报道花几十个小时、几十次去采访,这样操作下来才能真正展示一个问题的复杂性,让主题立意更为深刻。例如,天津“8·12”爆炸事故,当浓烟似已散尽时,对于深度报道来说,媒体的思考才刚刚开始。爆炸为何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爆炸的影响及后果是什么?受到伤害的人们如何重振信心、恢复家园?对全国危化品安全经营有哪些教训?这些都需要深度报道来揭示新闻背后的故事以及产生的普遍意义。

(3)采访要深入。好的深度报道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挖”出来的。因此,在采访时,记者必须回归生活、融入群众,从中找到真理性的东西。作为一种“高级”报道形式,深度报道对记者的新闻敏感性、知识积累、经验积累以及采访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深度报道还原事物固有的复杂属性,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但只要记者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始终以受众为中心,以生活为源泉,保持对客观事物的尊重,不放弃对事物本质、对真理的追求,坚持对自己多方面能力的修炼,并在纷繁复杂的现象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理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就一定能让深度报道做到深入浅出、让传统媒体不输给新媒体。

总而言之,数字信息时代,媒介所提供的内容与提供方式同样重要,内容质量与服务质量同样重要。深度报道仍大有可为,是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在,也是传统媒体扩大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选题传统媒体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