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生态作文评改的原则与策略

2015-02-28杨小明

现代语文 2015年29期
关键词:青蛙共同体原则

◎杨小明

谈谈生态作文评改的原则与策略

◎杨小明

面对中小学作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近年来,中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生态作文”这一新理念。“生态作文”涵盖面很广,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作文时不痛苦、抒真情,使作文教学能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其中生态评改是属于“生态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生态作文评改的涵义

生态作文评改就是以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作文评改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建立一种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作文评改形式,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生活特点的作文评改形式。

二、生态作文评改的原则

(一)平等性原则:

生态系统遵循各要素之间平等的原则,因此,生态作文评改倡导在习作评改指导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话语平等,都是习作修改过程中的参与者。在过去,教师习惯于对学生的作文指手画脚,习惯于发号施令,但这种指导方式,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而生态作文评改要求教师要以和学生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习作评改中来,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忧伤着学生的忧伤,只有这样,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才能相互协作、和谐共处、共同提高。

(二)多样性原则: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缺乏了多样性,该系统就不具有生命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作文教学这个生态系统的组织实施中,每个独特的个体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是各异的。因此,在习作的修改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样性,倡导题材的多样性,文体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充满兴趣、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作文教学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和谐性原则:

生态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和谐”。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存在着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并且也存在着教师、学生与他们所处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当前,作文评改缺乏活力的明显标志就是缺乏个性和协同性。所以,在作文评改时,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构筑语文学习的“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是基于差异的共同体,是“交响乐”般的共同体。每一个成员的习作的立意取向,文体选择,语言表达都如同一曲正在演奏的交响乐。所发出的音色音阶有所不同,但都在和谐地演奏着。

三、生态作文评改的策略

作文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进行生态写作,这是学生思想的言说与表达,是自主写作、自由写作和创造性写作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活动。而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就必须遵循作文评改的生态性原则,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生态作文评改要坚持平等性、和谐性、多样性的原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以下策略:

(一)引导学生敢于表达真实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一切,如果都用笔记录下来,这就是原生状态下的作文,表现原生态的自我。因此,我们的作文批改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在作文中的内心情感,只有真实的情感表达才是原生态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生态作文批改。

比如有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能做到,就死去了。”

这则材料学生的审题立意角度很多:有的学生从反对“青蛙”角度立意如要看清事物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慎思之;克服片面的主观认识;独具慧眼;莫被浮云遮望眼;三思而后行;审时度势;不可纵容自己的误判;对盲目行为说“不”……

也有学生从赞成青蛙行为角度立意如谈失败的悲剧美,对生命的敬畏、赞美;也有学生从“摄影师”的角度立意,如要常怀悲悯之心;要善于发现美。

针对这样多的立意,教师不应该机械性的用一个所谓的核心立意来轻易否定或肯定学生的思考。因为从生态作文的批改原则来看,这些立意只要是从材料中思考出来的,不超越材料本身的内涵,都是有价值的。在作文评改时,我们要坚持平等性的原则,公平对待学生的任何一种思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评价和判断其他学生的审题立意是否合理,是怎样从材料中得来的,自己为什么没有思考到这一点。师生经过讨论、思考、辩论,形成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加深大家对对材料的理解,使评改的过程成为了思考和思想碰撞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所思所感

“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

而现在高中作文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训练议论文,许多老师对于记叙文写作持一种“不提倡”的消极态度,其实这是一种违反生态原则的教学方式。教师以这种态度来评改作文,势必会伤害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和信心。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有的学生善于理性逻辑思维,而有的学生则擅长感性形象思维,思维方式又内在的决定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在作文评讲时尊重学生对于文体的自由选择,其实就是尊重他们的自然天性,这是生态作文评改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比如江苏省高考作文“怀想天空”,许多考生按照议论文的套路去写,写出的文章都是对于历史人物如屈原、李白等人的赞叹,千篇一律,没有思想深度,没有独特的见解。而有一位考生则选择记叙文,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这样的作文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评改中必须鼓励,要消除批改霸权,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文体、语体。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只有这两个要素相互平衡,生态互动,和谐共处,师生之间才能形成有效沟通,提升写作能力。

(三)师生构筑语文学习的“共同体”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缺乏活力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缺乏个性以及所体现的个性之间的和谐。以作文评改为例,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学生成了旁观者,局外人,教师的一番心血未能收到预期效果。从课堂生态的角度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没有形成一个互动的生态环境。生态作文批改,就是要求我们在作文批改中,可以放下姿态,引导学生共同批改,构筑作文批改学习的“共同体”。

在高二高三的作文课上,要倡导作文互批互改和教师适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构筑这样和谐的共同体,激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可以按班级作文水平分组,让学生明确互批互改的方法;评改前教师要作示范评改,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和方法,并统一、规范评改符号;可以要求学生从评价文题、修改字词、修改病句、品味语言、分析结构、总体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批改过程中不断向各小组的负责人了解批改情况;最后展示并点评批改比较好的作文。

通过构建这样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掌握互批互改的方法与步骤;学会欣赏他人的作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以及评判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生态作文评改,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只是还原语文课程实践性的原貌,反对教师中心的经验主义,让作文的修改在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活动中自主完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修改、提高。使学生逐渐回归“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本质当中,引导学生 从作文修改的“胁迫”转变为“主动”,由“恐惧”转向评改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娄立志,广少奎.中国教育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著,2001.

(杨小明 江苏省昆山中学 215300)

猜你喜欢

青蛙共同体原则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