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增强地方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

2015-02-28王振荣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党报舆论

摘 要:地方党报,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努力适应舆论环境的新变化,遵循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规律,从新闻性、指导性、服务性和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升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7-0063-02

地方党报,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不同地区反映社会文明进程的新闻载体,在整体报业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党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为主的办报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宣传引导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同时,新闻队伍发展壮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经营管理逐步加强,媒体融合正在提速,办报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党的十八大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地方党报,应努力适应舆论环境的新变化,遵循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规律,提升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做出新贡献。

一、坚持新闻性,把握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作为一种传播行为,是运用舆论来疏导人们的意识,匡正人们的思路,从而影响、调节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按照一定的规矩去参与活动。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形成和影响社会舆论,对于社会全面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党报,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报的灵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集体核心人物的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提出了系列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观点。邓小平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实际,强调新闻舆论的责任,指出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江泽民强调:“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008年,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传媒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党的领导核心人物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在新时期坚持正确新闻舆论导向的极端重要性,是对党的新闻工作与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内在关系的精辟概括。当前,认真深刻领会党的领导人关于舆论导向的论述,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无疑是我们新闻宣传工作要把握的首要任务。

作为地方党报,是一个大容量提供本区域内原创新闻信息的权威平台,是本地区的“第一新闻源”,相对中央级的媒体而言,地方党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方新闻资源”。然而,在把握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方面,与中央级媒体相比更为微观,但实现新闻舆论引导绝对不那么抽象,而是实实在在的新闻实践活动,是应当将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具体地涵盖于所形成的新闻作品中,是应当通过其新闻性来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性。

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性,重要的是要坚持党报姓党,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地方党报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牢记习近平同志“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这句话,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的新闻实践活动中,使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和人物事迹,体现出是“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性,新闻作品要起到“团结稳定鼓劲”效果。地方党报的新闻宣传必须高扬主旋律,当前,这个主旋律就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线和聚焦点、落脚点,深入宣传本地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讴歌本地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讲道德、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新风尚,引导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新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发现、挖掘、展示体现时代风采的新闻作品。作为“社会导航的瞭望哨和雷达监测仪”的新闻单位,要牢记社会责任感和树立媒体形象,通过不失时机和正确引导“热点”问题,做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压器”;通过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做疏导社会情绪的“整流器”;通过化解各类矛盾,做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的“安全阀”,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为党委、政府帮忙而不添乱。

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性,要坚决恪守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宣传的基本原则,没有真实性,就没有新闻的公信力,更谈不上媒体的引导力与竞争力。新闻宣传要从整体上反映时代的真实和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要反映事物的特征和时代的特征。新闻报道必须全面客观真实公正,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坚决杜绝损害党报威信与公信力的虚假报道。所形成的新闻作品,要按照这个主旨反映时代现实生活,讴歌时代英雄,体现时代精神,展示时代风貌,推动时代发展。

二、突出指导性,服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过:“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他还说:“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地方党报作为当地党委机关报,肩负着创造性地把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基层,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宣传到干部、群众中去的重任。因此,地方党报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宣传指导效应。

通过新近发生、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报道指导群众的实践和引导舆论。地方党报要按照党委工作方针思路,“第一时间”代表党委、政府“发声”,讲道理、明态度、表立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日常新闻报道,要充分渗透有本地区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的内容,使地方媒体的新闻宣传更直接地指导地方经济建设和服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与精神风貌引导社会风气。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目标,不断推出指导性报道和先进典型事迹。要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美好品德和典型形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奋斗目标提供舆论支持。

通过宣传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引导共创共建。要通过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对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作用,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成果,宣传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环保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庄、文明家庭、军民警民共建、文明窗口行业推行文明服务等生动感人事例,指导和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带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形益彰,两翼齐飞。

三、恪守服务性,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地方党报普遍存在宣传思维较浓,读者往往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读者规模有很大的限制。随着社会的转型,地方党报需在保持严肃性的同时,必须放下“机关报”面孔,把报道的着眼点转向社会民生,讲求宣传艺术,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引导宣传水平,服务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须调整内容结构和报道姿态。要增加人民群众感兴趣的内容报道,提供亲民的、民众乐于接受的内容结构服务。当前,特别要将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反映经济新的增长点、新的发展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气象,将稳增长、调结构、保稳定、惠民生的利好政策,传达给人民群众,以实现新闻舆论引导的效果。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最根本的是要树立群众观点。要增强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新闻舆论引导的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通过大张旗鼓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达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之目的。

现在地方党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多,基层活动、凡人新事报道少;记者发稿多,群众来稿少;政治高调多,贴近生活少;表扬稿件多,批评监督稿件少;长篇累牍多,信息量少;语言倔牙拗口,苦涩呆板;文风行政语言,公文腔调,套话废话;风格居高临下,“宏大叙事”,“冰冷、刻板、说教”。群众批评“要闻版成了要人版”。因此,地方党报应不断改进工作,深入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和社会生活实际,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增强报道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要拓宽报道领域,探索新的报道形式,采用新的报道手法,增强报道的深度和力度。要改进文风,改进版面编排,在内容标题、文体形式,版面制作、语言风格上积极改进创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从总体上看,地方党报新闻队伍是好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爱岗敬业作奉献,锻炼出一批经验丰富、资深望重、发挥传帮带作用的老新闻工作者,也形成一批年富力强、恪守本职、取得一定成绩的中年新闻工作者,还有成长起一批知识结构新、积极向上、勇于创造、很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新闻工作者。但也要看到,新闻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政治理论修养缺乏,服务敬业观念淡薄,工作作风飘浮,业务水平低下等,在新闻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些都影响着新闻宣传影响力与引导力。因此,总体提高新闻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包括领导班子成员的素质,是摆在新闻单位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要继续按“专业化、创新型”的要求培养建设新闻队伍,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发扬“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叫半句空”的敬业精神,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做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把关人”。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当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报纸宣传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形成压力。压力大不是坏事,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关键看报纸能不能吸引读者。地方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应把办好报纸作为新形势下的又一次冲刺和自身形象塑造。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能只注意避短,忽视了扬长。言论和重大深度新闻报道是党报的特色,其他传播媒介难以替代。而有的地方党报言论和深度报道少、分量轻,引导力差,应加大分量。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重点社论、评论、理论文章、深度和解读性报道,有些要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动手写。要写出新意,写出深度,言之有物,鲜明生动,富有指导性,使地方党报成为本地区改革开放的舆论先导、发展经济的必备媒介、面广量大的信息总汇、丰富生活的良师益友,形成信息的权威性、鲜明的导向性、广泛的群众性和报道的开放性的崭新面目,既让党委、政府满意,又深受群众读者欢迎。

四、应对挑战性,融合发展增强媒体的影响力

多年来,地方党报一手抓新闻宣传,一手抓经营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减轻了地方财政的负担,有不少的报业经营走向市场化,实现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经营。但是,应当看到,受近年来互联网及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能力受到影响,特别是地方党报,许多由于融合转型步子滞后,遇到的挑战更为明显。当前,地方党报必须主动适应舆论环境的变化,遵循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规律,积极推动自身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真正守住地方主流媒体这一方阵地,继续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

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必须脚踏实地地走报网融合之路。首先要用互联网思维,实现纸媒与网媒的交互融合。眼下,随着传媒生态的转变,融媒时代的新闻产品内涵也更加丰富,“新闻产品”既包含专业媒体生产出的新闻产品,也包括根据受众反馈生产的互动性信息,还包括受众自制的有传播价值的信息等等。只有生产出具有融媒时代基因的新闻产品,实现这种开放互动和角色互换,才会使内容得到大大延伸,使用户黏度得到巩固与加强。做到了这点,才谈得上内容上的融合。新的舆论环境也迫使我们不得不这样做。

其次是根据纸媒与新媒体等不同媒介的功能,实现平台深度融合。纸媒和网站通过深度报道和原创作品吸引读者用户,微博以简短的内容满足碎片化阅读习惯,微信以“点对点”传播,黏沾用户,新闻客户端(APP)更适应移动智能终端用户阅读新闻资讯。不同媒介的信息传播各有所长,必须通过建立相适应的平台,实现有机融合,形成不同平台的任意组合、内容互补,立体式、互动化、全天候传播,实现主流媒体的“受众在哪里,我们的新闻传播就在那里”。

再次是形成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机制,实现全面融合。融合中,要使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要素互为促进、相辅相成,要对采编流程、组织框架、考核办法、经营模式、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谋划,形成一整套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以在制度上为融合提供坚实的保障。

说到融合,对地方党报来说,最难的不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党报舆论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性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