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语文教学中唯一不可忽略的手段
2015-02-28刘剑锋
◎周 婷 刘剑锋
语言,语文教学中唯一不可忽略的手段
◎周婷刘剑锋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恰如其分的语言,准确而生动地叙述、描绘、塑造教材内容,创设出与教学内容一脉相承的场景、意蕴、氛围,在学生头脑里幻化成一幅幅渗透着浓郁情感、充满深深意蕴的画面,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思维触动,从而拨动心弦、调动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感受知识,帮助学生在深刻的语言诱发下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量直观的视频、动画、音乐、PPT等涌进课堂。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诸多优势,如丰富的画面呈现,模拟功能,动态地表现教学内容,使抽象化为具象;直观的媒体,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多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多媒体课件、自学导读课件或信息网络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单调模式,使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等等。
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多媒体内容的选择、搜集、制作上,唯媒体是从,课堂上如果没有视频、PPT出现,这教学就不潮流,跟不上教学发展;学生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新鲜花哨,热热闹闹,却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语言,忽视了语言的力量与意义。一个简单的道理:虽然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三国》的影视剧充斥银屏,但是这些影像所呈现的只是直观和平面的画面感,与语言所呈现的人物、情节、意境属两种介质。影视是直观的,文本是抽象的;影视是视觉冲击的,文本是思维情感感悟的;影视是浅层的感官接受,文本是思维想象力的语言运动。因此当电视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出现的时候,我们会大失所望:意向中的贾宝玉、林黛玉、曹操、诸葛亮怎么是这种样子?这就是为什么要真正感受经典,还是要去读文本。因为那里有语言,唯有通过语言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贾宝玉、林黛玉、曹操、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个性风采;才能够感受作品中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豪壮,感受到晓风残月、小桥流水的委婉。语言,唯有语言才能铸就不朽。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情语”靠什么来承载?语言。古人的“意境”靠什么来营造?语言。人的思维靠什么来呈现?还是语言。学生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简单说,就是练就语言能力、运营语言外壳进行思维创造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说到底就是语言的学习。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是唯一所要依赖、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李吉林老师说:“以语言描绘情境。”用语言来创设情境、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绝对不能怠慢了语言,忽略了语言。
教师忽略课堂上以语言为媒介开展的教学活动,不恰当地“滥用”多媒体,会使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手段本末倒置。多媒体只是辅助,不适当地运用有诸多弊端。
直观的媒体,隔断了语言思维与教材的联系。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语文教材中大量优秀的文章,其语言优美,形象丰满,哲理深邃,意蕴深刻,通过教师语言引导、意境营造,带着学生展开无尽地遐想,拓展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但是,直观的画面割断了教材与语言的联系,使教材抽象的内容“直达”具象,学生可以不通过想象、思维就看到了教材内容的“面目”,这样一来,语言的训练、想象力的培养该如何进行?优美的文学作品中深邃的意境如何在学生心里形成?
平面的媒体,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力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靠什么来培养、启迪、锤炼?靠语言,靠教师恰如其分的语言引导,靠教师或优美、或幽默、或哲理、或情感充沛的语言来推动。学生在教师的语言里情感被激发,思维被激活,想象力被拨动,学生在抽象的语言里尽情遨游,自由体味,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启迪了学生的情感,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能力。而平面媒体,把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框定在了具体的画面之中,限定在了媒体有限的空间内,学生只好围着媒体转圈儿,思维打不开,想象力飞不起来,情感也调动不起来。
视听欣赏,替代了学生的语言感悟。教材内容的载体是语言,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意境和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等等,学生都要靠摇曳多姿的语言来感受、体悟、理解,离开了语言,语文教学就没有血液,没有灵魂,是苍白、干涸的。教师恰当的课堂语言,是浇灌学生心田的河流,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雨滴。但是在多媒体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许多教师不管是否必要,都要简单地用屏幕画面、音响渲染来诠释或演绎教材文本,不给学生留下任何调动思维、展开想象的机会;师生双边活动没有了,课堂变成了视听欣赏;意蕴丰富、内涵深刻、意境悠远的语言文本,变成了简单机械、肤浅呆板的声像展示。语言训练、思维培养的实现失去了宝贵的阵地。
直接的媒体呈现,容易形成学生思维的惰性。语文教学是语言能力的训练。语言能力训练重要的手段是“读”,是在阅读中体味语言的美丽和魅力,感受和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哲理、情感,语言运用的技巧、技能等等。教师指引学生去“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习得语感”。而媒体的直接呈现,让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鲜活生动、意蕴深厚的语言语文,而是浅层次的影像音响。毋庸置疑,其结果是强化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直观接受,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的深层训练,更容易造成因学生对图像产生依赖而形成的思维惰性。
总之,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其基石是语言,核心是语言,支柱是语言。多媒体仅仅只是辅助,它不该也决不能冲淡教师语言在营造情境中的地位。否则,语言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
(周婷 刘剑锋 陕西省洛南教师进修学 7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