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妙意境难领略 不晓典故枉谈诗

2015-02-28尹洪振

现代语文 2015年29期
关键词:山阴泛舟典故

◎尹洪振

美妙意境难领略 不晓典故枉谈诗

◎尹洪振

在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中,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最明显的障碍之一,就是诗文中的“用典”。

一、引发问题的问题——典故:中国古代诗文创作的独特魅力

在文学范畴内,典故最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解释与此相类:“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用典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以往的典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通过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浮想联翩等作用,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强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创造出相应的优美意境,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但是,典故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地读懂诗词,更谈不上鉴赏,甚至会对作品作出简单化肤浅甚至错误理解。

二、问题缘起

小时候在诗配画卷轴中见到过李白的诗《东鲁门泛舟》,至于诗中提到的东鲁门究竟在哪里,李白如何到的东鲁门,这泛舟又是怎么回事等问题皆不放在心上了。现在因为要与学生探究又名《别东鲁诸公》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于是便欲借此机会把潜藏多年的困惑一探究竟,这一探不打紧,众多解释中的一种独到见解竟引发了新的更深层的困惑。

三、问题再现

(一)先看原诗:

【其一】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其二】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二)再看背景:

《东鲁门泛舟》是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二首。作品记录了诗人寓居东鲁时,与鲁中名士孔巢父等往还饮酒的一段生活,描绘了兖州城东郊(现在一般都认为是泗河金口坝一带)月夜的优美景色,抒写了诗人在月下泛舟的豪情逸兴。

(三)关注理解:

问题在于第一首的白话译诗,直观起见,照搬过来:

太阳下落,沙滩明亮,好像是天空倒着敞开了。波浪激荡,流水环绕岩石,仿佛是岩石摇动。小船在月下飘行,顺著小溪流转。月光照耀山的北面,一片银白,真以为是雪后的景象呢!

问题就在译者把诗中的“山阴”理解为“山的北面”。这种解释貌似很有依据,因为根据古代文化常识,山北水南谓之阴,比如淮阴就在淮水的南岸,类似的还有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克的要塞江阴就在长江的北岸。

假如真做此种解释,李白的诗便是写实了,而且是一种非常庸俗的、缺乏诗人在月下泛舟的豪情逸兴的特殊意境的写实,诗的味道荡然无存,李白豪迈飘逸的诗风又体现在哪里呢?

那么,诗中的“山阴”究竟该作何解呢?

四、问题探究

愚见以为诗中的“山阴”应该作为一个地名来理解,即今浙江绍兴。理由如下:

(一)套用古人“以经解经”的思路,先看《东鲁门泛舟》的第二首:河水像青龙一样环绕着石堤,流向桃花夹岸的东鲁门西边。如果你在明月当空的夜晚,乘舟游览月景,那和游览浙江剡溪一样风流倜傥。其中的“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两句充分表现出月下泛舟的爽意,最后一个反问句使语势更加强烈,不仅写出了东鲁城东郊月下的优美景色,更体现了作者的满怀豪情。不过,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著名的典故予以形容,该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从这个故事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雪夜访戴”表现的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

我们在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李白所用典故更为明确地说明了王子猷住在山阴,因此,可以非常清楚地做出判断:山阴是地名而非“山的北面”。

再回头赏析第一首中的一些重要细节。“轻舟泛月寻溪转”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王子猷的“乘兴而行”,正是李白泛舟心情的真实再现。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访友的打算,然而,他那忘乎其形的豪兴,却与雪夜访戴的王子猷颇为神似,而且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无怪乎诗人不禁糊涂起来,我是李太白呢,是王子猷呢,一时自己也不甚了然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李白游兴高涨、情致盎然的人生体验。之所以能呈现出如此境界,端赖不失时机的运用典故。

(二)依此再看再看李白的另一首诗《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这里的贺宾客就是贺知章。因为贺知章是山阴人,诗的后两句“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又恰到好处地用了王羲之的典故。诗中以王羲之比贺知章,说王羲之写《黄庭经》换山阴道士所养的白鹅的故事,又是在山阴发生。

典故的活用,原是李白七绝的特长之一,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发挥出无尽的诗意。

(三)其他佐证:

1.山阴地名的由来及更替: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山阴县名始此。吴黄龙元年(229年),山阴隶属会稽郡,即今浙江省绍兴市。

2.山阴地名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最典型的代表当属王羲之《兰亭集序》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由上述可见,“山阴”确实应该作为一个地名来理解,而且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五、再说典故

稍有不慎放过了一个典故,李白诗歌的意境顿时索然无味了,由此可见典故在古典诗歌中的重要性,当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典故所产生的严重问题。

前文已经说过,李白是运用典故的高手,不妨再看一个《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用到的典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两句诗用的是《南史·谢灵运传》中记载的故事。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之处,为了登山省力,他特地准备了一种屐底前后装有活动齿的木屐。李白引用此典,意在显示“梦游”中的身心放松和愉快心情。

总之,典故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在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时,了解这些典故的渊源,揣摩典故所赋予的新意韵,能帮助我们体会到诗词语言的奥妙,品味到诗词无穷的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意境之中。

(尹洪振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中 273165)

猜你喜欢

山阴泛舟典故
瞿江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风情万种山阴路
临江仙 全面脱贫
“雁门咽喉”山阴步入动车时代
天下
墨海泛舟 扬帆远航
记冬日泛舟于佩河之上
闻鸡起舞
李学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