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类甄别,比较阅读
2015-02-28李春荣
◎李春荣
归类甄别,比较阅读
◎李春荣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以相同题材为核心的单元整体,教师可以就地取材,也可以自己查找资料,寻找同一题材的组文指导学生比较阅读。尤其是对古诗词的鉴赏,可以归类复习、因题材而分板块学习赏析,能达到较好的理清知识,甄别巩固的预期效果。比较阅读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最好都依托于教材,以本为本,把课内、课外相关的系列文章组织起来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比较尝试::
一、从情感表达角度去比较。
在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上,笔者抛出“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这个话题,引导学生激活记忆,从日常积累进行搜索,大家纷纷发言,笔者选择了学生比较熟知的《赠汪伦》、《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这几首诗组文比较,拓展阅读。“都是送别诗,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接着笔者抛出第二个问题,这时学生发言的答案肯定是不完整的,这就需要教师点拨,引导归纳,指出这几首诗虽然都是以离别为题材,都表达惜别之情,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在细微处却千差万别,有的以诗言志,有的深情祝福,有的是虽有离愁,却透着几分洒脱,有的还充满豪迈的气概。通过甄别体味,让学生明白:送别诗不仅可以写离愁别绪,还可以表达出更丰富更细致的情感,比如鼓励之意、祝愿之情、胸中之志等。教师引导学生用“情感表达”这条主线,把零散的送别类的古诗织成一张网,网里,又有不同的情感表达点。这样,通过量的积累,使学生在古诗赏析的情感表达上产生质的飞跃。异彩纷呈的边塞诗中,都蕴含着浓郁的爱国豪情,循着“爱国”这条情感主线,让学生进行组文比较阅读。这些诗,在边塞这个大环境下,有的写欢宴庆功,有的是抒怀大志,有的是对战争思考,有的是对风景描绘。他们和常人一样有儿女情长,然而一旦国家需要,他们便能舍生忘死,血洒疆场。通过比较,学生对边塞诗的认识变得深刻了,对诗人的爱国情感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表达去比较学习一组诗,学生不仅可以勾联起对以往若干首诗的回忆,在原来的认知基础上,在老师问题引导下,又重新以比较的视角,丰厚了对这一类诗情感表达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相同主体诗的分类归纳,情感上细微甄别,由表及里、并以主动探究的精神进行深入挖掘,他们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对某一首诗、几首诗的感悟,而是习得了一种研究学习的方法,潜移默化地纳入认知体系中。
二、从写作认知角度去比较
同题材的作品,我们还可将眼光放在写作角度上进行组文比较阅读,以读促写。有的文章所写景物、场景相同或相似,但因写作角度不同,效果也就不同,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完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把他和袁中道的两篇《游高粱桥记》列为组文一起阅读,虽然两人为兄弟又出自“公安派”同一流派,并且所游之地相同,但两篇小品的写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袁宏道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优美的风景与幽雅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袁中道采用对比手法,把北京三月的恶劣环境与江南三月的青草山花,风和日丽进行比照,表达自己对安宁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仕途生活厌倦的思想感情。一为“白描”,一为“对比”,景相同情不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也不同。这就可以在学生写作上,指导他们如何面对同一题材,采用不同的写法来细致表达了。
三、从写作手法角度去比较
经典课文不仅承载着“传道解惑”的任务,而且对提供灵活多变的写作范式,也担负着不少“传经送宝”的责任。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可以组织一系列写作手法近似的文章,供学生比较参考。
如《湖心亭看雪》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白描手法”运用,肯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寥寥数语,作者将天长水远的辽阔境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借此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充分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白描手法,重在抓住景物特征,绘出轮廓气质,达到传神即可,并非一定浓墨重彩。鲁迅也深得其味,他在《故乡》开头对景物的描写,就着墨不多,但将故乡深冬原野的阴晦尽收笔下,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无奈与悲凉,一下就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两文一组合,一比较,学生对“白描手法”的理解运用便能感知了。还有学习《藤野先生》一文,了解了明线暗线共用的“双线穿插”手法,就可以联系到《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等课内外文章组文阅读,让学生反复品味双线缠绕的妙处,并尝试着模仿习作,学习并掌握这一写作技巧。
(李春荣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二中学1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