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闻报道的故事化人物化细节化

2015-02-28

新闻传播 2015年6期
关键词:李某舆论细节

季 阳

(泰州广播电视台 江苏 225300)

新闻内容以简短概括和总结为主,论述新闻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需要在新闻的基础上,加强对于新闻故事化的增强,对于人物细节化的论述,我们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在保留和增强新闻基本原则和前提下,增强新闻的故事性和情趣化。冷眼旁观透视世态炎凉,笔墨挥洒尽显风云变幻。镜头推移折射万千世界,文字收放道尽沧桑点点,引领主流引天下民生百事,剑指思潮指大众民心所向,责无旁贷,在你,在我。

一、新闻客观报道事实,引入案例增强故事化,发人深省

1.以故事性增强新闻性的说服力。

摆事实和讲道理是新闻报道的一般原则,引入故事案例要情趣化,防止概括性和简短性,通过适度的故事化情节描述,增强新闻可读性和有益性。如下新闻案例。

从发生到处理,有效简短详实明白,说教性强,我们是否可以从事实出发,去增强一些趣味性,是我们的出发点,比如加入对于过程的故事化概述,故事性内容,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针对社会上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

让新闻更具故事性,让故事更真实。现在看来,其实一篇好稿子不在于你用了多少绚丽的词汇,而在于是否走进了群众一线,是否反映出了群众想知道、想了解、想看到的东西,用真实的故事抓住读者的眼球。尽管我们不能把新闻等同于故事,但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传播新闻。

2.简单故事的插入性描述,简单的内容理解和描述。

节选一段节日前夕的段落新闻报道,人物活动的描述,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其意义在于有利于新闻舆论事业的合理有序发展,完善稳步提高,促进提升新闻报道事业的品质提升,端正新闻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性,提升新闻人的洞察力及新闻素质。

2月13日牛年除夕,生活区食堂溢着浓浓的节日喜庆气氛。公司领导、各参建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及工人师傅们都已入座,各个喜笑颜开。专程从国内赶来的总经理代表集团国际部,向同事们致以新春祝福,同志们谈笑风生,喜气洋洋。

联欢会上,职工们自发筹备的歌曲、舞蹈、京剧选段、魔术、乐器演奏、诗歌朗诵,以及精心策划的游戏,还有穿插其中的抽奖,逐个登场亮相,获得了在场人员阵阵掌声。大家共唱《歌唱祖国》,深深表达对祖国及亲人的怀念。开场舞“扇子舞”及韩国舞“NOBODY”的精彩演出,给在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工人师傅们也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纷纷登台亮相。在享受节日喜悦的同时,大家共同期待明年工程进展顺利,祖国更加美好。

以上的人物描述有利于全面提升民众素质,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国家主人翁责任意识,“关注身边点点滴滴,行为文明分分秒秒,互相监督时时刻刻”,自觉宣扬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气,发扬我国传统人文主义道德精神,使正义之气蔚然成风。

二、新闻报道的纪录性质,体现对于人物的客观描写,人物细节化

1.人物新闻的细节化描写,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吸引眼球。

人物报道的细节化,对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意义重大,而且使新闻表达更全面。例如本案例:云南个旧某小学二年级的课堂上,学生李某因上课睡觉,被老师罚站,为公正起见,老师让李某站在讲台上,征集全体同学的意见,如何“惩罚”李某,让其吸取教训,经投票决议,一致认为,让学生李某回家反思一周后再来上课。悲剧就由此产生了。三天后,学生李某在附近的小湖中,投湖自尽,在作业本上,大家发现了他的遗言:我没脸见认了,对不起爸妈。

细节化的描写一个是介绍了李某被罚的原因,最后通过遗言表达心声,学生李某并没有犯什么严重错误,只是在课堂上睡着了,这种睡着,对于课堂这种环境来说是错误的,是与课堂纪律相违背的,因为行为与地点的冲突的结果,所以李某承担的后果就是接受全班同学的“民主评议”,请注意,民主最早就是由舆论引导而被大众所接受的,而且民众在那个时代的大潮中,积极引导了社会主流的革命思潮,成为人们爱国救国的有力武器,“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成为五四运动时期人们正义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振奋人心,于是人们在潜意识里认可了民主的积极性。

学生李某犯错误后,老师就是用这种民主的方式进行评议,学生们也以这种民主的方式进行“献计献策”,在看似公正的结果中,出现了一个“回家反思”的决策,这个决策就是新闻舆论,这个决策就是舆论的导向,这个舆论就是大众的舆论,大众舆论的导向就是让你“回家反思”,舆论的产生绝对公平民主,在人们看来,已无错误可寻,积极的舆论引导也更坚定了同学们能够负责任的决心,这种决心是同学们能主动为有关民主的事情主动负责,献计献策,新闻舆论在引导民众积极责任的方面达成了落实,但是在达到结果的转换中,李某投湖自尽,积极新闻舆论导向并没有产生预期满意的结果,甚至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留给人们惨痛的教训,新闻舆论在李某的身上起到了相反的负面作用,即新闻舆论并没有在李某身上产生积极负责的作用,反而让他放弃了责任,选择另一种方式逃避责任。

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细节是故事情节的“细胞”。写作人物新闻,如果没有生动感人的细节,只靠平板的叙述,笔下的人物常常模模糊糊,立不起来,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让人物“活”起来——生动逼真、有血有肉,就要善于捕捉并描写出那些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的生动感人的细节。责任到人,加大处罚力度,有权必有责,有责必要究。履行其相应的法律义务。完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真正做到“人人履行责任,健康可持续发展。

2.新闻人物形象通过环境去衬托塑造。

所谓人物新闻,就是具体而形象地报道各种人物的事迹、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刻画人物的形象美,始终是人物新闻写作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是概括人物本质特征的高级形式,是经过作者头脑加工过的一种“模型”或“典型形象”。尽管这种“模型”或“典型形象”从形式上看是个别的。戏剧舞台上常常设置这样或那样的布景,为人物提供一个典型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典型环境中表演。以此更加充分地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同样,在人物新闻写作中,也需要给典型人物提供一个典型环境。

例如在去年的新闻联播中对于中国好人李开珍的介绍,一开头就使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她的丈夫得了癌症,家里家徒四壁,又在深山老林,附近没有一家医院,就连一个诊所也没有,这样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营造出文章强烈的气氛,抓住读者的心。这样也为以后李开珍给丈夫艰苦的治疗和治愈奠定了基础,通过环境烘托了人物的经历,展现了新闻人物的品格。环境描写可以给文章增色,怎样使这一手法得到充分表现并运用自如,那么在平时就要注意环境的“描写”二字。

我国新闻事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形势下,全国新闻事业努力扬长避短,创造新优势,不断提高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和应急反应能力,谱写了新闻舆论的辉煌。■

[1]丁柏栓.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7)

[2]王雄.新闻舆论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2)

[3]杨名品.新闻舆论监督.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李某舆论细节
同居男友去世, 女友能否继承遗产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为了讨还债务而绑架、扣押债务人,构成什么犯罪
10年被抓8次的惯偷又栽了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家长管教不力少年犯数罪被判刑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