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业科技广播节目之浅见
2015-02-28张永红
张永红
(沧州广播电视台 河北 061001)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民对科学技术文化的渴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科技节目作为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农民关注。如何做好农业科技宣传,下面结合几年来创办农业科技节目的实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明确针对性,贴近农民听众,找准节目的自身定位
农业科技节目主要收听群体是农民,这就要求节目在编排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唱活唱好“农”字歌。总体来说,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节目必须易懂易学,而不能晦涩艰深,或具有过浓的学术味儿。为使农民听得明白,学起来方便,我们注重在编排上下功夫。
一是节目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如,在讲解农药稀释时,我们一般不讲一比几,而讲一药桶水倒几瓶盖农药。这样就化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二是节目形式力求生动活泼,让专家进直播间,让种田能手养殖能手现身说法,让农民既做听众,又做主角,增强农民参加节目热情。三是节目语言大众化,把生疏的专业名词、术语进行通俗化处理,变成农民喜闻乐见的“熟语”,让他们听得懂、记得住、有兴趣。归纳起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解释”,比如把棉花的“营养枝”解释为“分枝上没有现蕾的枝条”;“果枝”解释为“现了花蕾的分枝”。第二种是“说含义”,比如养蟹技术中的“大眼幼体”就是我们俗称的“蟹苗”;“扣蟹”就是钮扣那么大的河蟹。我们还注意收集运用庄稼话和农谚,不但说清了一定道理,而且使节目更贴近农民。四是节目表达的故事化,用故事诠释技术,使农科节目与农民的收听心理产生共振。在科教类节目中,如何讲科技故事,是节目是否好听的又一因素。这需要在采访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现成的答案,还要深入挖掘、求证、提炼,找到科技背后的故事,把枯燥的技术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改变以往的陈述方式,通过设置悬念,让知识在悬念的层层破解过程中得以不断展现,让悬念牵引着观众一起去探秘,满足农民的好奇心。为了让节目故事更加有吸引力,在悬念设置的时候要把握好节奏,适时放大兴趣点,给听众一放松、欣赏的空间,做到张弛有度。
二、讲究科学性,贴近科技“前沿”,维护节目的严肃客观
科技节目的本身决定其更要讲究科学性,不论是介绍一种科技成果,还是讲述一项新发现,都必须做到准确、具体、客观,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贯彻节目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节目的权威性。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编播人员要有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严禁随意转发,节目编发过程中的每一句解说词、每一字都力求准确到位。另一方面,根据节目需要,向科委、科协、农科院和涉农部门的专家约稿,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作者队伍,并请这些专家教授作技术指导,避免把道听途说或伪科学东西传授给农民。与此同时,我们与农业科研部门建立紧密联系,让节目紧贴科技“前沿”。努力将他们最新研制的适合本地特点的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出来,把最新的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传播给农民。在农业科技推广宣传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握两点,即报道的新技术、新项目都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或经过科技人员反复实验的成果,尽最大限度地避免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风险。
三、增强实用性,贴近生产、生活,提高节目的使用价值
农业科技节目主要是为农民服务,不仅要具有可听性、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用性,让农民把通过广播学到的科技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此,我们在节目的编播过程中,因地(时)制宜,精心造题,根据每个季节农业生产和农民的需求,及时地向农民推介新技术新信息。在宣传过程中,我们时时注意对一些关键技术与信息的重复播发,因为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从节目播出农民接受到具体使用有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的过程。一项技术去年介绍了,并不等于农民就接受了,更不意味着就普遍使用了,今年适当时候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再次介绍,真正让农民听有所获,学有所用。
沧州东部农村盐碱地多,地下水苦咸,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增收,如何开发利用盐碱地与苦咸水成为当地农民的迫切愿望。针对这种情况,前几年,我们适时组织人员精心采制并反复播发了《苦咸水淡化造福一方百姓》、《苦咸水里长出甜蘑菇》、《苦咸水水产养殖技术》等一系列节目,收到良好效果,激发了农民开发盐碱荒地,利用苦咸水搞养殖的热情。到目前,全市利用苦咸水养殖面积已超过10万亩。两组科技节目《苦咸水淡化造福一方百姓》和《苦咸水里长出甜蘑菇》也分别被评为河北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和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1]葛婕.对农科教节目寓教于乐的几点探索[J].《新闻世界》,2013年第05期
[2]师玉侠.浅谈农业科技电视节目的可视性[J].《今传媒》,2013年第12期
[3]王宝聪.农业科技报道追求新“三性”[J].《新闻实践》,2013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