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路径研究

2015-02-28蒋和平

学术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广西资源

蒋和平

广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路径研究

蒋和平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它遵循生态规律,在环境容量内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广西在区内各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建设已经多年,绩效明显。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在广西最早进行循环经济建设,业已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而且富有成效的建设范式。结合广西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依据循环经济建设理论,广西可通过增强企业节能环保法律意识、完善政策管理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和园区布局、促进科技创新等途径,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确保经济社会持续高效发展。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范式;制度创新

一、循环经济的本质和特征

(一)循环经济的本质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主要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资源环境容量可承载的范围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生产和经营,可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使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循环利用,这样既可以在能源和资源消耗相对较少的基础上发展生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以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线性经济相对而言,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首先,线性经济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开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所构成。在该方式中,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所有的废渣、废水、废气、生活垃圾和其他污染物,不加任何处理,随意排放到环境中。线性经济正是通过这种单向的“从资源到产品,再从产品到垃圾”的单向流动,以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地球环境资源状况的日益恶化,说明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是可持续的。相反,循环经济是一种可逆循环、多向转化、多级利用和无废物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减少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尽力实现“零排放”污染物,生态环境能得到有效保护,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质量能得到提高。其次,线性经济对资源的利用表现为“三高一低”,即“高开采、高能耗、高排放、低利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则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能耗、低排放、高利用”,在生产过程中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三原则。减量化(减物质化)原则,属于系统源头(输入端)治理方法,旨在减少物质生产和消耗过程中的流量,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再使用(反复利用)原则,属于系统的过程性治理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率,要求设计和制造工艺标准化,使物质得到多次重复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循环化(再生利用)原则,属于系统的末端(输出端或终端)治理方法,物质使用完后,要将它回收变成再生资源重新使用,并加入到新的生产循环当中。再次,循环经济提倡全程清洁生产,在物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有效控制污染,而且重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控制污染。

二、广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现状

(一)广西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数量和地区分布

广西工业园区始建于1990年,当时有各类工业园区92个。2004年经清理整顿后保留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开发区)29个,其中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23个。至2013年末,广西经批准建立的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总数增为32个,其中南宁市7个,北海市4个,柳州市、桂林市、钦州市和玉林市各3个,崇左市、梧州市各2个,贵港市、河池市、百色市、贺州市、防城港市各1个。从区位分布看,桂东地区7个,桂南地区17个,桂西地区2个,桂北地区3个,桂中地区3个。北部湾经济区所辖4市设立15个工业园区,占全区工业园区总数的46.9%。从工业园区形态看,工业园区12个,经济开发区9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2个,保税(港)区2个,其他形式工业园区3个。32家工业园区中,工业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有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北海出口加工区、钦州保税港区等。广西各工业园区在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工业产值逐年增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断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广西各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2730亿元,在工业项目投资、税收、招商引资等方面同比增速较大,园区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

图1 广西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数量和地区分布

(二)广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概况

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载体,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一种可持续经济的地域分布形式。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进行发展,通过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为废弃物找到下游的“分解者”,建立工业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使工业污染降到最低,使生产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

贵港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是广西工业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典型范式,于2001年由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贵港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形成了以贵糖集团为核心的从制糖生态工业循环链,发展到水泥、火电、化工等工业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了贵港市各产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11月,在“科学发展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形势下,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点企业。

2010年,广西区环保厅结合循环经济综合循环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等要求,对全区已规划或拟规划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进行规划和编制研究,重点规划建设9家生态工业园区,即南宁市广西—东盟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玉林龙潭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贺州(华润)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百色生态铝工业基地、河池有色金属采选加工基地、钦州市石化园区及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一期1000万吨炼油项目基地,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近年来,这些生态工业园区在清洁生产、减少污染、增加工业产值、扩大生态效应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效。

三、广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典型范式

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是广西最早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工业园区,也是我国批准建立的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示范点。经过多年的循环经济建设,该园区已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形成极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堪称广西各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建设的楷模。

该示范园区以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骨干企业,将各生产系统划分为蔗田种植、制糖、酒精、造纸、热电联产、环境综合处理等6个基本单元,各基本单元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而相互联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且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图2)。园区在原料产品“生产、消费和还原”的全生命周期中采用先进技术,依据环保法规,依靠政策支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三原则,强化废弃物再利用,形成了以农保工、以工促农的循环经济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农业产业化和工业生态化并举,二者统一于循环经济当中。

图2 贵糖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链示意图

该示范园区根据制糖工业污水多、废气大、废渣可利用等特点,精心设计循环经济工业链。经过几年的摸索,已经形成“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甘蔗”和“甘蔗→制糖→蔗渣制浆→蔗渣制浆造纸→纸浆黑液碱回收”两条制糖循环经济产业主链,还开发了利用酒精厂发酵车间废二氧化碳制轻质碳酸钙、造纸黑液碱回收、白水脉冲回收、碱回收白泥做烟气脱硫剂等副循环经济工业链。在这些循环经济工业链条中,工业链上游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可用作下游生产环节原料。比如,制糖产生的废糖蜜可用来生产酒精,生产酒精所产生的废液可用于生产甘蔗专用复合肥,复合肥可用于甘蔗田种植甘蔗。同时,制糖产生的蔗渣可用来造纸,造纸产生的白泥可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物质和能量在这些加工链中得到了最大化利用,不但提高了资源、能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污废物的净化率和转化率,减少了工业生产成本,实现了价值增值并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表1 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循环经济建设效益

2005-2012年,该园区加大投入进行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全力推进12个重点优化项目,循环经济建设效益明显提高(见表1)。该园区除了生态工业已日趋成熟外,还高效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物质集成、能源集成和水系统集成,使产品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传统产品向高附加值的精制糖、低聚果糖、有机糖、酵母精等产品转变,使得制糖废蜜、酒精废液和碱回收白泥利用率均达到100%。由于受市场白糖价格变动的影响,该园区的工业产值波动较明显,但实榨甘蔗吨数逐年提高,能源消耗量、制糖耗水量和废水产生量均有很大降低。

四、广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搭便车”思想浓厚,缺乏实施循环经济源动力

根据传统经济学的观点,资源具有经济和生态两种属性。资源的经济属性凸显资源的“私人物品”效应,厂商或消费者能够通过市场获得资源的全部价值;资源的生态属性体现资源的“公共物品”效应,厂商或消费者无需通过市场获得资源的全部生态价值。一般而言,人们深受传统经济学思想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往往对经济价值有“精打细算”、“适度消费”的市场理性,对资源的生态价值却具有“坐享其成”、“过度消费”的自利性,表现为不顾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样就会导致资源逐渐枯竭和环境恶化。作为公共物品的环境资源在消费方面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假如某家企业投入资金和人力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其他没有投资的企业就会“免费搭便车”,也可以分享环境改善的好处。如此,享受环境好处的企业越来越多,而愿意投资的企业则会越来越少,势必会出现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公地悲剧”。同时,如果企业投资设备控制污染,势必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企业因此会失去控制污染的动力,使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由于“搭便车”现象的普遍存在,相当多的企业不太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展循环经济建设。

(二)企业之间协调配合不畅,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应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的多个公司或部门联合进行,而不应该在单个企业内部开展。如果一家企业单独推行清洁生产,势必导致项目重复建设,资源短缺,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利用,经济效益就会下降。只有形成产业链条的若干家企业联合行动,协力推进区域性循环经济建设,才有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才有利于资源的互补和充分利用,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在产业布局和调整的规划中,以及在生态工业链的生产过程中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广西各区域内企业之间正是缺乏这样的沟通协作,导致大量的废弃物没有回收利用,有些资源闲置严重,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开展循环经济建设目的是实现物质有效循环、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但现实情况是,循环经济工业链延长了,投入与产出却不成比例;工业产值增长了,利润却下降;新开发的副工业链除了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却没有经济效益。由于这种现象,一些企业对推行循环经济心存犹豫。与此同时,政府在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拨款扶持以及环保运行费用补贴等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使得企业在实施循环经济过程中更加顾虑重重,在资金不太宽裕的情况下,就更不愿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以免生产成本上升。

五、广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路径

(一)加大宣传和学习力度,增强企业节能环保和法律意识

企业在实施循环经济建设时不愿加大投入,主要原因是受传统经济学影响较深,对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要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企业的自觉行为,形成浓厚的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事实上,我国早已制定实施了相关法律法规,比如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国家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2007年实施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等。广西区政府于2007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制定了《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都明确了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的作用、原则、办法和措施,关键是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宣传介绍,使之家喻户晓,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转化为工业企业自觉行为。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实效。工业企业是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尤其要重视学习和贯彻各项法律法规,增强节能环保和法律意识,抛弃“搭便车”陈旧思维,自觉按照循环经济先进理念进行全程清洁生产与经营。

(二)加大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使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受到激励。政府应大力推行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的机制。比如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制度,鼓励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政府通过财政、税收、招商投资、土地税费优惠、排污费返还等系列政策和措施,设立循环经济建设专项基金,鼓励和扶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建设项目,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提高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关键技术、信息的共享,促使企业自觉开展循环经济建设。

(三)加大科技创新,增强循环经济建设支撑作用

技术支持是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环节。运用各种资源链融合技术,可有效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而实用技术缺乏往往是制约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要紧密配合,形成循环经济建设共同体,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实现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由难循环向易循环转变。为此,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和工业园区规划,构建循环经济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畅通的成果转化机制,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科研院所负责研发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和设备。企业负责应用新技术和设备并将使用情况反馈给科研院所,以便改进完善。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从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产业链设计等工作,或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进行技术攻关。

(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园区产业布局

依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政府要合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布局,并对园区进行正确分类和定位。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以便提高生态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在规划产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时要严格把关,是企业在在生产的源头上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在循环经济工业链的生产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奖惩分明,明确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真正把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实现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的统一,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循环经济建设管理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完善各类计量仪表,建立起基本物质流量统计体系和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建设先进管理经验和评价标准,完善广西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绩效进行科学考核,通过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建设,全面降低能耗、水耗、物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定期在全区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先进企业和个人评选活动,给予大力表彰,帮助先进企业总结成功经验,全区推广。建议政府放弃现有的GDP统计体系,尽快推行绿色GDP统计体系,以便真实反映各县市及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自觉实施循环经济建设。

[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当代生态农业,2002,(1).

[2]付晓东.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3]刘鑫,吴文瀚,蔡圃,等.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开发研究,2012,(6).

[4]孙承詠,周景博.制度创新与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5]王崇梅.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日本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3).

[责任编辑:南南]

蒋和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贸易经济系教授,广西南宁530007

F127

A

1004-4434(2015)01-0078-05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社科基金项目“广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10KYA01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广西资源
广西贵港
磐安工业园区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工业园区环境治理之法律思考——以新疆阿克苏市工业园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