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累
2015-02-27梁凌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2期
梁凌
在家门口摆修鞋摊的老人,是拆迁失地的农民。
我第一次找他修鞋,是夕阳西下时分,他正忙,头也不抬地说:“明天来,今天下班了。”修鞋还下班?我第一次听说。
第二天上午11点又去,他让我等会儿,然后又低下头,慢条斯理地修手里的鞋。边上的录音机放着歌。我仔细看他,六十来岁,面色红润。半旧的西装也颇讲究。特别是鼻梁上架着的老花镜,把他衬得很文雅,完全没有修鞋人的沧桑。
我问:“你干这行没多久吧?”“我呀,年轻时砌墙、装修……啥都干。老了,才做这个。”他说自己每天8点出来,12点下班,中午回家吃饭,两点再来。下午嘛,夏天7点,冬天5点半下班,雷打不动。
前面一幢高楼,挡住了太阳。我说:“太阳照过来就暖和些。”“太阳过来,我就该下班了……”老人说。我又问:“过些天,你该生炉子了吧?”他说:“天气恶劣统统不出来。”
他的回答令我惊讶。我认识一对修鞋的老两口,从来舍不得歇,大雪天,连鸟雀都躲在窝里,他俩却像树长在路边一样。不冷吗?不冷!他们说。据说他俩一天能挣四五百块,已为儿女买了两套房。我把这故事说给他听,他淡淡一笑:“钱重要,命不值钱呗!”
老人开始给我修鞋。他干活极慢,干完还反复检查,像修复文物一般。我说他干活很细致,也很慢,一天少干不少活。他却说,自己总得看得过眼,粗粗糙糙的没啥意思。老人钉一双后跟收6块,比别人多两块。但我感觉值,慢工细活嘛。
他开始收拾东西,对刚来的人说:“下班了,下午再来吧!”我看看表,正好12点,再看太阳,刚好照在老人身上。
老人让我想起庄子,古代那位智者,他每天钓到一条鱼就回家,他钓鱼时很快乐,不贪不躁。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的理想吗?
(摘自《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