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色经济背景下广西北海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5-02-27刘通王梦曦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1期
关键词:广西北海可持续发展

刘通 王梦曦

摘 要:广西北海在落实北部湾经济规划,贯彻“一带一路”战略中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北海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曾受到“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重创,21世纪,抓住北部湾发展机遇,创下GDP快速增长的广西纪录而备受瞩目。本文在总结分析北海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北海坐拥北部湾地理、自然资源优势,发现经济转型特别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短板,尝试提出适合北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广西北海;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北海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

图1 广西北海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图

(资料来源:《北海统计》(2006-2014))

2006年北海市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为契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总值(GDP)达到215.8亿元,同比增长14.3%。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压下,北海市经济发展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增速放缓。2010年北海市全面开展三年跨越发展工程,至2012年完成三年跨越构想,经济发展保持了年均25.37%增长率,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后,北海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战略口岸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契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产业结构

图2 关系北海三次产业增长趋势图

(资料来源:《北海统计》(2006-2014))

近年来,北海经济三次产业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下,北海市第二产业贡献率增幅较大。受经济发展水平及气候影响,第一、三产业增幅相较第二产业略显平缓,第二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也促使北海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二产业比重。

二、北海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沿海区域开发开放政策,使大量资本、人力流向沿海区域,也加速了生产要素的积聚。沿海各省(市)也都把开发海洋资源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心,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使海洋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北海市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贸易口岸,凭借优良的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逐渐崛起的广西北海一度跻身“一带一路”最具竞争力城市榜。

2.资源因素

北海市地处广西南部、北部湾东海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适合中指亚热带农、林、经济作物,盛产粮食、花生、红黄麻、甘蔗、蚕桑等,亚热带水果种类繁多。

海岸线合计500.13km,其中大陆和海岛海岸线各468.2km、31.93km。滩涂和浅海面积总和约2100km2,滩涂类型包括珊瑚滩、沙滩、岩滩、淤泥滩、砂砾滩及红树林滩等。适宜养殖文蛤、珍珠、牡蛎、海参、鲍鱼、对虾等重要海洋生物。

濒临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渔场不完全统计到的生物有7390种,包括500多种鱼类,200余种虾类,190种左右的蟹类,及各种头足类、贝类、藻类等。其潮间带平均生物以及栖息密度均明显高于毗邻的湛江港和雷州湾。在北海近岸海域,盛产 “南珠”,为北海市的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支持与补充。

北海凭借秀丽的海滨风光和南珠文化,坐拥优越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

3.科技因素

年来,北海凭借其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及生产技术。人才作为经济建设的微观因素,得到了北海市乃至整个北部湾地区的高度重视,逐步推进的“人才引进计划”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开始向北部湾地区流入。

三面环海的北海坐拥丰沛的海洋资源,海洋科技的进步亦成为其经济腾飞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新近的理论研究,对海洋资源进一步的利用、勘査,对海洋环境更好的保护,进一步发掘新的可利用海洋资源大有裨益。提高海洋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国民的海洋保护意识也便于更好的服务于海洋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北海经济发展策略

尽管北海经济发展近年来备受瞩目,但仍存在着诸如: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发展滞后;海洋经济总产值低,海洋经济发展不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凸显,局部环境恶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北海应当寻求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加速产业升级,继续优化产业结构

北海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仍要以工业为主体,捉住政策优势,把北海建设成为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基础上应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北海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海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力度,使各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海陆统筹、以港兴工,加速工业化进程,推进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以及旅游、服务业,努力将广西北海建设成为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地、中国—东盟国际物流、贸易中心。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人口综合素质

政府应给予科研机构特别是涉海科研机构更多的政策福利,对企业单位进行税收上的相应减免,对事业单位则提供更多的财政补助;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让更多的科研机构进行良性竞争;在研发的同时,也要广泛引进适用自己的国外高新技术,通过学习、创新,运用经济发展中去;不断学习海洋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通过对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的借鉴、消化,实现自身某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持续完善、推进人才引进计划,更加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力和竞争力。

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北海应紧抓政策优势,积极对外开放。政府及相关政策部门应该有重点、有策略地制定对外开放政策,注重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避免对外开放政策调整溢出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际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进与东盟各国交通上的亲密联系。顺应全球一体化态势,推动外贸加速发展,加强合作园区建设,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加大与东盟的国际旅游合作,构建“泛南宁国际旅游圈”,拓展国际旅游合作空间,联合东盟各国开辟东南半岛和海上旅游,打造中国—东盟国际滨海旅游胜地。

4.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反战与环境保护起头并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严格执行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北海的海洋工业产值对经济总量贡献突出,第三产业、海洋经济发展迟滞,因此,应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生产技术,工业龙头带动作用,实现综合协调开发。注重资源维护,实行配额环境治理制度,有效限制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加强对生产单位的监管,引导与监管双管齐下。在国际化过程中寻找新机遇,发挥我国劳动力充足、成本低的相对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轻本地区经济发展负,保护资源、环境。

四、结论

海洋经济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北海坐拥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资源,应把握住改革开放、建设“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机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发展海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海洋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光,胡新华,高辛萍.我国海洋高新技术的“瓶颈”制约及对策[J].人文地理,2002(3):91-92.

[2]毅力.世界海洋开发的形势特点及我国的基本对策.海洋经济,2002(3):47-49.

[3]蓝文陆.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問题.吉林农业,2010(10):172-173.

[4]北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14).北海市统计局.

[5]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作者简介:刘通(1991.07- ),男,汉族,籍贯:山东潍坊,本科(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战略管理;第二作者:王梦曦(1992.02- ),女,汉族,籍贯:陕西汉中,本科(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广西北海可持续发展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震慑
广西北海疍家咸水歌的价值及其翻译效益探析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擦亮精准扶贫“信息眼”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多产业布局就业扶贫车间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honology, Morphology, Lexicology, and Semantics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