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经验及问题研究

2015-02-27敖雪峰杨共乐曾淑媛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历史学史学建构主义

敖雪峰,吴 琼,杨共乐,曾淑媛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历史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经验及问题研究

敖雪峰,吴 琼,杨共乐,曾淑媛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针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该文主要从本中心的建设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体系架构、基于建构主义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体制以及建设成果几个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观念转变、硬件升级、数据存储和跨学科队伍建设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索。

历史学科;建构主义;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随着大众史学[1]、通俗史学[2]及公共史学[3-4]等史学分支的发展,传统历史学遭受挑战[5],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培养兼具人文修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型综合文科人才,成为国内历史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应对该重担,多所高校历史学科纷纷倡导历史实践教学改革[6-12]。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也顺势而立。建立之初,隶属一级学科历史学。中心下设历史文献与史料数据库实验室、历史文化影像化实验室以及文物修复与文物研究实验室。中心自成立后,在本校教务处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工程实验项目,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前景。自2009年以来,在校方及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心着重对新兴的历史文化影像化实验室进行建设。中心开设的课程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相关项目的展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接下来将对2009~2012年间,中心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国内乃至国际高校历史学科提供参考。

1 建设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13]为指导纲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总体目标,统筹兼顾,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将实验中心建设与历史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相融合、相适应。

科学发展观包含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历史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

中心的实践课程体系,提倡“以学生为本”,改革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实验教学地位,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提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建构历史知识。在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方面,中心发挥硬件资源优势,建立传统课堂讲授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立体课程体系,深化学生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硬件设备以及信息软件操作技能。中心注重将传统历史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影音多媒体技术结合,是新型史学方向的探索性实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心制定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1]。“厚基础”是指历史学专业基础深厚扎实。中心的实践教学措施,不是分散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努力,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自主建构历史知识。研究证明,从实践中自主建构的历史知识更加牢固、深厚和持久[2]。“宽口径”是指就业出口宽广。传统的历史学人才,大多从事文字或者教学工作。而本中心力求将历史学人才的就业面拓展至博物馆、档案馆及影视传媒单位等多个领域[3]。“复合型”是指兼具人文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历史学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体系,同时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基本信息技术、信息检索技术、文献与史料数据库操作技能以及影音设备及软件操作技能。

2 体系架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实验教学中心下设3个实验室,分别为历史文献与史料数据库实验室,历史文化影像化实验室以及文物修复与文物研究实验室。各实验室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工程实验项目,同时又相互配合,紧密联系,构成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服务的整体平台。中心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图中显示了各个子模块的功能及相关联系。其中,有些课程和项目还处于计划阶段。

图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实验教学中心体系架构图

3 基于建构主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是指导现代教育模式的成熟理论。它提倡知识是由学习者积极进行构建获得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地接受而获取;同时,在知识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4大要素的支撑[14]。本中心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指导思想,积极为学生提供这4大要素,协助学生自主建构历史知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1 实验教学条件

建构主义理论方法指导下的实践教学,要提供“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4大要素,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本中心在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建成了能满足建构主义实践教学的基本环境。中心配备了高端的基础信息设备。例如,高性能微机、扫描仪及打印机等。这些基础设备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保障。而在具体的实验室中,根据功能需求,配备了更加专业化的实验设备。例如,在历史文献与史料数据库实验室中,配置了高精度数字化扫描仪,可对纸质历史文献进行数字化。还有大容量服务器,可对数目庞杂的历史文献及多媒体史料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在历史文化影像化实验室中,配置了高清摄像设备,可供采集图像和视频素材。还有功能强大的影音编辑软件,可对影像素材进行编辑处理。除了硬件条件,中心依附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具有宝贵的文化软资源可供实践。历史文献与史料数据库实验室内,存有大量纸质版珍贵历史文献与史料。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数字化并建设分类合理,目录清晰的数据库,便是很有价值的实验课题。同时,资料中的思想精华为历史文化影像化实验提供了思想基础。文物修复与文物研究实验室依托的平台为校文博馆。该馆馆藏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大多为历史遗存精品。这些珍贵历史文物为文物修复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实物基础。另外,由于北京为著名古都,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实地历史资料,北京悠久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人文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3.2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新型课程体系

中心致力于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新型实验课程体系遵循建构主义的指导思想,与原有理论课配套,涵盖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实验类课程。

在实践教学条件的支持下,参与实验课程的学生可深入历史现场获取史料素材,即实现“情境”要素;中心指导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协作,以小组形式完成课程实验,即实现“协作”要素;同时,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交流,不仅倡导组内成员的积极会话,也鼓励小组之间的协作交流,即实现“会话”要素;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完成对历史知识的建构,最终的实践成果也是意义建构的实体反映,即实现“意义建构”要素。

下面以历史文化影像化实验室内的实践课程设置为例,阐明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主义要素的体现,如图2所示。

图2 历史文化影像化实验室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主义要素体现

4 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体制

4.1 教学队伍

中心现有专职教师4名,兼职教师10余名。实验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并对信息化实验教学具有强烈的兴趣。这支队伍在历史文献资料的获取、搜集、存储与发布方面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同时在历史题材影像作品制作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能为参与实践课程的同学提供专业合理的指导。该教学队伍同时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主持一系列教改和科研项目,项目成果直接与社会应用挂钩,对于历史学的社会化产生积极作用。

4.2 管理体制

中心在管理上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对实验教学负责人分派具体任务。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对实验室的微机、存储设备及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网络的调试和架构,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维护等日常技术型工作。实验教师对各自所任课程负责。

中心具备完整系统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条例、仪器设备管理提案例、消防安全管理提案例、素材管理条例及考核管理条例等。管理制度由主任和主要负责人商讨制定。主任负责监管制度的实施,逐层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公布学期和年度总结报告。中心还建立了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可对教学课程、仪器设备、实验素材进行数字化管理。

5 成果

6 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1 传统史学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

传统史学教育重视课堂传授,忽视学生自主创造性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老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而没有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出发,积极创设知识建构要素,让学生自主建构历史知识。而且传统史学教育具有明显的人文教育方式的特色,基本不提倡工程实践能力,最后导致培养的学生与现代信息多元社会格格不入。而中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传统史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病,因此如何转变传统史学教育观念是最本质的问题。传统史学教育观念由于延续时间长,在老师的思维中已经根深蒂固,要对其进行转变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为了应对此难题,中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学”相关的课程培训、讲座以及研讨会等,让教师接受新型教育理念的熏陶。同时,中心开设的一些实验类课程本身非常强调实践操作,这也是中心从课程设置方面努力打破原有的史学教育模式,为新型教育模式提供实验条件。

6.2 硬件配置升级问题

实验课程的开设,实验项目的开展无不建立在先进的硬件设施基础上。其中开设影像实验相关的影像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及时对影像硬件进行升级购置,否则就可能导致生产的实验成果达不到社会要求的指标。因此,需要财政支持部门意识到本中心硬件配置升级的需求,定期为本中心配备相关经费,以购置能符合社会指标的新一代硬件设施。

6.3 资源存储问题

本中心存储和处理的数据偏向史学图像和史学视频数据。图像和视频数据与史学文字数据不同,具有数据量大、格式复杂和易损坏等特性。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数据资源存储方案,以保障数据资源存储的全面性、鲁棒性和最优性是本中心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中心通过配备大量磁盘阵列及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以及租用学校信息网络中心虚拟空间的方式对数据实行全面存储、分级存储和优化存储。

6.4 跨学科人员队伍建设问题

本中心最基本的定位是传统史学与新兴信息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的跨学科实验中心。因此跨学科人员队伍建设是中心得以发展的关键。本中心要求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史学基础知识,同时又熟悉信息技术和影视多媒体技术相关操作。由于这两个学科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兼具两个学科的人才少之又少,这跟跨学科人员队伍建设增加了难度。本中心力求从引进人才,对已有人才进行短板知识的加强培训来加强跨学科队伍的建设。

7 结束语

本文从4个方面阐述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情况:中心的建设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中心的体系架构;基于建构主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体制;中心已取得的建设成果。在信息化时代,实验教学中心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下,倡导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符合现代多元社会需求的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本文还就中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传统史学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硬件配置升级问题、资源存储问题及跨学科人员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索。

[1]何多奇, 代继华.简论20世纪美国的大众史学[J]. 史学理论研究,2009(3):92-99.

[2]朱慈恩. 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3]姚霏,苏智良.公共历史学与高校史学人才的培养[J].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8(20):92-95.

[4]KELLY R. Public history: Its origins, nature and prospects[J].The Public Historian, 1978(1).

[5]孟德会. “史学危机”与史学人才培养[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8-20.

[6]张晓辉,赵善德. 暨南大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探讨[J].历史教学,2007(11):83-86.

[7]林炎昌.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D].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

[8]汤婕.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历史学习模式初探——“真实任务”下的历史学习[J].教育信息化,2002(4):42-43.

[9]王国红,李鑫,雷依群,等. 高等师范院校历史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口述史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榆林学院学报,2007,17(5):85-87.

[10]张桂芬,腾兰花.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堂+社会”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11(11):165-166.

[11]暨爱民. 从“文本”到“田野”——历史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转换[J].当代教育论坛,2010(6):10-11.

[12]敖雪峰,杨共乐,刘林海,等.高校历史实践教学与影视技术的融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81-384.

[13]谢维和. 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的改革[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2):9-13.

[14]何克抗.建构主义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科学课,2003(12):22-23.

Research on Experience and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in School of History

AO Xuefeng, WU Qiong, YANG Gongle, ZENG Shuyuan

(School of Histor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on of histo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was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nstructive solutions were proposed. As to the center, the author mainly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d the solutions from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the guiding ideas and overall objectives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architecture, the innovativ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 building of team of teachers, management system and building achievements.

historical discipline; constructivism;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2014-06-29;修改日期:2014-08-19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资助的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敖雪峰(1984-),女,学士,讲师,主要从事历史实践教学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技术领域方面的研究。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5.06.047

猜你喜欢

历史学史学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历史学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当代史学的转向
史学研究纵横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