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实验教学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2015-02-27周丽华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素养

周丽华

(上海市徐汇区中国中学,上海 200031)

试论实验教学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周丽华

(上海市徐汇区中国中学,上海 20003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目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提高实验中的化学素养是必然趋势。中学实验涉及实验目的的达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反思以及绿色环保化学的理念等。因而文章通过对实验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提高化学素养的方法和要领。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等多项能力,具备化学意识和化学研究的科学精神。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法、归纳比较法、案例探究法等,旨在比较分析化学素养在实验教学中的表现和作用,选取典型化学实验进行探究,设计教学方案,探究化学素养提高的可行性。

化学素养;课堂实验;拓展实验;科学知识;化学意识;化学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现状分析

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创新人才首先要具备优秀的科学素养。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是亟待提高的,而科学素养的提高最关键的途径便是教育。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的理念,化学课程的编排主旨是要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核心价值来体现。过去,课堂教学目标只是落实在知识点上,而现在更是落实在方法和观念上。不同的学科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式,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不同,因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方法和手段是不同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微观的内在联系,思维方式由宏观到微观,由形象到抽象,用可行的实验研究不可见的微观世界,讲究实事求是,所以教学应该以实验为中心来开展,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忽视实验,漠视实验教学中化学素养的培养。传统教学又比较严谨,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常常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观察实验和做实验,希望学生照搬照演,强调模仿。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施展,学生很难将化学知识内化,化学素养得不到提高。因此,提高化学实验中的化学素养就成了当务之急,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2.实验中化学素养培养的意义

对于实验这个板块,大多数学生是处于“一看就头疼”的境遇。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即使掌握了考试技巧,但是考试一过,便把所学的内容抛之九霄云外,成为“考试型”学生。这些情况并不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也不符合我们国家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我们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当务之急,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依靠的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和人才素质的竞争。著名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曾说过:“为贯彻全面的化学教育,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需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应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2]这段话极大地肯定了实验教学在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的确,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具体的物质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的不可见的微粒间的作用。很多纯理论的分析和辨析,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和验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点。通过实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可以激发学生求学的兴趣,继而无论是通过演示实验也好,还是学生实验也好,都能促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安全意识,卫生习惯的养成。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化学实验知识、技能的同时,进行实验教学的辅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熏陶高尚的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化学素养。

二、化学素养概论

1.什么是素养

从字面上解释,“素”的原意是“本色”、“本来的”、“原有的”意思;而“养”的原意则是“培植”、“教育”、“熏陶”、“培养”的意思。那么“素养”,就是所谓的“平日的修养”、“经常修习涵养”。 笔者认为素养应该包括很多方面,如道德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我国要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经济,首要任务是提高人才的素养,人才素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就是人们在科学领域中所具有的涵养。而科学素养的建设和提高又是主要依赖我们的教育事业,它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教育。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不仅增加了实验的数量,而且丰富了实验的种类,对中学化学实验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最大特点,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渠道,也最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最有效教学形式。”[3]通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化学素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对人才的培养。

2.什么是化学素养

(1)化学知识

在中学阶段学校开设的化学课程中,学生要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能够理解,掌握和运用。化学知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二是操作技巧,三是科学方法和能力。例如,有关元素性质,学生不仅要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还要能理解反应的原理,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理解掌握同族元素性质的共性和递变性。在实验训练中,要具备实验学科的基本功,如能进行物质检验、混合物分离提纯,对重量法、体积法、滴定法等定量实验的操作,做到规范、有序、安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这个版块是化学素养的中间部分,通过化学知识来培养发展化学素养。

(2)化学意识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通过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来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从而逐步养成细致入微、全面的观察习惯。通过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化学的奥妙,养成主动思考、善于捕捉问题的习惯,学会主动探究,强化实践,并且能时常反思,逐步积淀,从而具备较好的化学科学行为和习惯。

当学生具备较好的化学科学行为和习惯后,应该学会尝试自觉运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用实验来研究化学的过程和方法,感受化学对个人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量;感受化学的美好从而对化学产生浓烈的兴趣,拥有学习化学的热情和激情,有想学好化学的欲望,不仅在学科上,更是在生活中关注化学,探索化学。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创造需要人类特殊的热情,同信仰宗教的人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激情不断;从事科学研究完全出于一种不可抑制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别无其他动机。

(3)化学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建立起严谨端正的科学态度,高尚积极的情感与正确进取的价值观。诸如“毁容案”、“投毒案”、“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等问题让人谈“化学”色变,学生理应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真善美的精神对待自然、社会和自我,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实验操作的训练、化学思维的培养、化学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形成正确的三观,认识“化学使人更美好”,表现出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敢于创新、修正错误等精神气质,能有想改善社会的想法和欲望,拥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化学素养要得以培养和发展,离不开这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素养的重要基础结构,只有拥有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才能把握住物质的本质内因,体会事物的对立统一的矛盾性,进而进一步对事物思索和思辨,改进和创新。同时,共同吸收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内化为本,才有可能进一步形成化学科研能力,具备一套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为科学精神奠定重要基础。化学意识是化学素养的外围,只要有想学好化学的想法,有探索化学世界的欲望和激情,才能在挫折和坎坷中逆流而上,施展才智去挑战,才能在过程中体会化学的美好和精妙,确立高尚的人格特质。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曾经指出:“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化学精神是化学素养的核心,化学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敢于创新、修正错误等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不断地熏陶浸润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出高学历、高素养、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成为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栋梁。

3.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素养的表现

(1)在实验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步骤和实验条件的控制、学会实验仪器的使用、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及其解释,而且还要通过实验的分析,能反思实验目的、理解实验结果,能够养成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实验设计的习惯,并能对设计的实验进行审视、寻找不足以及提出改进意见,从而形成和发展科学方法和创新意识。良好的科学方法意识应该具备以下几点:①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能自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②依据实验方案的设计,能正确选择所需仪器,并规范组装成实验装置,从而进行有序、规范、安全的实验操作。③对实验现象能全面准确地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即使实验失败,也能从中反思、重审,重新设计合理方案。④实验结果处理中,能合理运用实验数据和材料,从中导出分析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2)建立实验兴趣,促进化学意识

实验教学的特点就是让学生感悟和感受物质变化,对所知的知识点能够加强理解,加以巩固灵活运用。在牢固的化学知识基础上,再对实验技能加以操练,从而具备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能力。然后逐渐主动用实验方法解决化学问题,实验兴趣是促进这方面提高的动力。有了兴趣,才有可能主动探索化学世界,主动使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有所攻,学有所长;拥有稳定持久的兴趣,便有坚强的意志和屡做屡败、屡败屡做的勇气,对实验活动有成功的信心。

(3)具有高尚的科研精神

在实验活动中,有良好的作风和道德情操,有责任心,追求实事求是,不浮夸,不瞎编乱造实验数据;有美感,追求和谐和整洁;能自觉自控,按照实验目标自我约束行为,指导学习过程;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怕失败,不怕坎坷,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能谦虚,勤奋,不骄不躁,拥有一颗高尚的心。

三、实证研究——实验中化学素养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1.创造实验环境,在环境中学会探究方法,体会合作意识,解决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

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深挖教材,在教材中去寻找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课堂效率的内容,尤其是教学内容上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不易接受的知识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所设计的若干实验。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设计的练习度,经常多次在课堂中实施探究,逐步使学生具有化学实验探究设计的能力,在探究中体会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快乐,不让学生感到遭遇挫折的孤独和无助;激发学生的兴趣,赋予学生创新的灵感,让学生在实验中去经历、感受,领悟科学过程,发展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

案例分析:

在《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学中,在学习完氢氧化铝的两性、铝盐和偏铝酸盐的性质后,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有哪几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优缺点如何?这是一个难点。因而,笔者将此内容转化为了课堂实验的探究——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事先准备好实验试剂和仪器:AlCl3溶液、NH3·H2O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及吸管若干,试管若干。根据氢氧化铝的电离平衡,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平衡移动来制得大量氢氧化铝。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推理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在本节课最后,有学生提出是否可以让平衡全部往中间移动,利用铝盐和偏铝酸盐来制取氢氧化铝,一开始很多学生对此采取质疑态度的,但经过实验探究后,被学生一致认可。这一堂课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很大,通过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学生的参与度是比较高的,当一位学生在做实验时感到迷惑时,其他学生能够一起协助他,合作学习中的团队精神得以提升。这样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做实验讲道理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树立学生对立统一的思想,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精神

在高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这节课中,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对于每位学生都不陌生,而本节内容却是要求从本质内涵中去了解引起变化的微观原因。在溶解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相反过程,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两种过程是同时存在的,这个问题的解决以往大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阅读书本的方式去掌握,而一些没有理解本质内涵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这节课中希望学生不仅能理解这个溶解过程,更能领会化学的精神要领,体会矛盾的对立统一面是处处都存在的。

笔者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常识,去发现问题,找到矛盾,解决矛盾。整个过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全程知识在实验和思考辨析中获得,创造愉快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惑。设计问题的衔接和提出,尽可能使每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和已解决的问题上有所发展。不断创设矛盾,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体验着 “实践→认知→激发矛盾再实践→再认知→解决问题→应用”的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对溶解中能量变化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自主形成相关概念,思维得到锻炼和升华。通过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树立起矛盾对立统一性认识,形成辩证思维,具有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拥有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体验。

笔者对该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为两种,一种是体现上述设计思想的教案(试验教案),另一种为没有实验探究过程的教案(普通教案)。同时把4个班级两两分组,甲组进行试验教案授课,乙组学生进行普通教案授课。

试验教案教学流程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教案教学流程

普通教案教学流程如表2所示:

表2 普通教案教学流程

课后,从两组学生中抽取了3~4位进行了访谈。访谈的目的是为了反馈教学效果,分析哪种教学方式更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提高。

访谈结果如下:

表3 访谈结果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乙组学生只是完成了化学知识的教学要求,而甲组学生已经明显对溶解这个知识点产生了好奇心,进而产生了希望继续探究下去的想法,还想获悉在生活中更多的化学用途,可见他们更希望通过化学学习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甲组学生还能通过相互讨论和质疑,感受到化学的辩证统一面。

3.以实践强化体验,改理论分析为实验探究,进行有目的观察,提高实验探索能力

高一教材中有一节课是关于《原电池》的教学,“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这节课的重点,而教材中没有相应的实验,如果仅靠组织学生进行空泛的讨论,想要得出这些条件是非常困难的,学生会觉得不知所措,知识也不能很快被掌握。于是,我们对这节课进行了这样一些设计并落实到了课堂上。

(1)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探索性实验,得出结论

化学中很多知识点的落实都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去理解掌握,若是既要掌握化学知识又要体会化学方法,从而提升科学精神,那么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的现象是生动鲜明的,学生大都对这些变化充满了好奇和惊喜,演示实验尤其如此,但是坐在后排的学生往往会倍感失落,如若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探索(教师不要害怕仪器的损坏,不要担心试剂的浪费),那么,会让学生倍感生动有趣,且学生在实验中会充满激情,充满目的性,更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这样做,能够增强他们的主观参与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不自觉地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实验的方案由学生自行制订

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起来能更精确,观察更有目的性,求知的欲望更强烈。学生在解决实验问题时会积极主动地回忆是否碰到过类似的问题,能否用先前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这样能让他们懂得如何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这对他们日后进入更高层次学府的深造和今后进入社会所从事的工作、研究以及生活都是有益的,能够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工作能力。

(3)实验之后,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间争论。讨论可以改善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讨论可以训练学生进行思维交流,在争辩中激发思维火花,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大家一同参与讨论可以间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在分析实验结果时自然会产生疑问:相似的材料,相同方式的组装为什么会存在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规律又是什么,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通过交流,同样可让每位学生各自掌握的知识转变为全班集体共享,而且通过交流后,这些知识能被学生长久保存下来,学习的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4)最后通过一些趣味家庭小实验、学生节目表演,使这一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牢牢掌握

当学生理解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后,笔者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家里手电筒没电了,你能不能自己制作一个电池呢?”笔者给了他们一些材料让他们选择,有各种各样的水果、电线,几枚铜丝和铁钉。学生如果掌握的话,就能很快搭好一个微型电池装置。结果所有学生都搭正确了,只是不同水果产生的电流也有大有小,让他们明白当知识落实到实际时,我们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接着进一步联系实际,笔者给他们看了猪首、牛首、虎首、猴首4张圆明园国宝图片以及江南古镇的铜锁图片,提问:同样是以铜为原料,为何前者熠熠生辉,而后者布满铜锈?

最后,笔者设立了“请你当医生”这个主题,学生观看班中学生表演的节目之后,开展讨论,为同伴治病。

这样几个运用涉及到生活、历史及医疗这三个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白课本上的知识不仅不是毫无用处,而且还是相当有趣,用途相当广泛。这样,学生就愿意学好,希望学好,越学越有兴趣。

(5)数据分析

在授课时,笔者将4个班级分成两组进行了试验,一组按照上述教案实施教学,称为实验组,另一组使用传统讲授课形式进行教学,称为平行组,并设计作业以反映教学效果。

两组学生的得分率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学生的得分率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前三题没有存在很大的差异,得分率都比较高,而实验组后四道题得分率明显高于平行组,且总体上可以看到实验组的得分率普遍高于平行组。由这个结果,我们分析得出,平行班前三题得分率较高也只是大脑记忆对知识点的简单反馈,而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甚至不会运用,不能用化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因而,改变教学手段,落实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实验,化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化理论分析为实验探究,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做,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如果教师只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偏重于理论,偏重于验证性实验,忽视实验的探索功能,将会不利于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不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

4.拓展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1)课程设计理念

学校渗透环境教育已将近30年,开设了以环保为主题的各门学科拓展课程,其中有环保化学社团。以高一、高二学生参与为主,社团活动内容主要以环保为主题,主要涉及低碳、节能、水质监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等与人们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进行以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为目标的综合性素质教育,不仅增强学生的化学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方法的自觉性和能力,又学以致用,巩固强化了书本知识。

(2)化学素养在拓展实验教学中的体现

①形成完整的科学方法,体验研究合作的过程

通过参与这次课题研究,学生们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合作承担或独立完成调查、取样、记录等任务。在这阶段里,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把自己研究的成果互相展示和交流,并要将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形成一套完整的科研方法。

②巩固化学知识,内化知识,强化化学意识

结合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并学到技能。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一些知识点是课本中学习过的,能使他们更加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融会贯通。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化学与当今社会生活、实际生产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去努力探询,用知识、智慧和行动保护环境、造福社会,增强使命感。

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在调查过程中,讲究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踏实的学习态度,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唤起学生主动保护地球的意识,由关心环境继而升华到主动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

④数据处理

研究组对参与拓展课程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记录了整个学习过程中化学必修课的成绩情况,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参与拓展课程的学生化学必修课成绩

排前率:指学生成绩的名次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根据每位学生的9次成绩的排前率绘制折线图,如图1所示。从图像中可以看出,除M学生成绩出现退步外,其余学生都呈现进步状态,I学生进步最为明显。由此可以到,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和验证,学生主动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主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进行表达、反思、交流、评价,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能体验科学探究之路的艰辛,能感受战胜困难、不畏挫折的快乐,从而带动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为成为真正的化学人才作了很好的铺垫。

图1 根据排前率绘制的折线图

四、总结和反思

1.总结

化学素养的提高存在多种教学途径,要选择有利于学生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演绎等)发展的方法,使学生将知识感悟、理解和内化,能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能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将课本知识升华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化学基本素养,具有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加工和创新,从学生主体出发,以学生为本,了解共性和综合个体差异性,积极充分地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2.反思

在上述几个方面,我们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工作,去寻找适合提高化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在拓展课程中,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在涉及到具体实施方案时很难操作,脱离了在学校实验条件下的实践可行性。例如,有些学生提出了要研究全球臭氧破坏情况。在既要否决这类很难实践的课题,又要不打击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时,很难做到两者兼顾。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数据和资料当时并没有及时保存下来,以致失去了有效说服力,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作片面的了解和评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戴安邦.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J].大学化学,1989,(1).

[3] 戴安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有效形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4,(3).

The Study of Improving the Students’ Quality in Experiment Teaching

ZHOU Lihua

(Zhong Guo High School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31)

It is listed explicitly in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Criteria” that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is the key objective. As chemistry is a natural science based on experiments, it is inevitable to enhance the chemical literacy in experiments. Whichever type the experiment belongs to, they all involve reaching goals, designing experimental plans, making comments, reflecting and enhancing concep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efore, this thesis offers the methods and gist of enhancing chemical literacy by means of analyzing and studying experiment teaching in such fields and it aims at helping students from chemical concepts, understand and consolidate knowledge about chemistry, develop the ability to observe, analyze and operate, possess awareness of chemistry and a scientific spirit.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thesis include practice, summary, compare and contrast, case study, conducting chemical experimen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lass, collecting students’ feedback, summarizing examination questions about the common knowledge,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and effect of chemical literacy in experiment teaching, studying typical experiments, designing teaching plan and exploring the feasibility of enhancing chemical literacy.

chemical literacy, in-class experiment, extended experiment, scientific knowledge, Chemical comsciousness, Chemical spirit

周丽华,江苏苏州人,上海市徐汇区中国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化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