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研究
2015-02-27徐梦雪
徐梦雪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翻转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研究
徐梦雪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直接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不同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参与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本文重点研究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改变以往的填鸭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
翻转课堂 参与度 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包括学生的心理投入、努力的向导学习、理解、或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参与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判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否可信,是否取得实效,决不能以课堂气氛是否热闹,形式是否多样,学习了哪些活动为根据,而要认真考察、研究、分析学生参与的状态,了解学生是怎样参与的,参与后自身的知识、能力、情感个性等变化与发展。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千方百计促成这些变化与发展,自觉追求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信度与效度。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受学生自身、教师、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对提高学生参与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课上课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1.设置合理问题进行引导
本课程在Excel数据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完函数、公式基本概念后,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相关数据计算,这样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同一种问题可以用多种解决方式。同时,设置问题时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能让更多的学生在新旧内容的联系中找出知识的异同点,引发学生深度学习,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2、分组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将上课学生分为3人一个小组,组员的组成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能力等方面适当调整尽量保持平均分配,形成小组内多层次结构。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交给每个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学习格局。当一个人回答不完整或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可以及时补充,在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起到“合作”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人人参与课堂,师生之间达到良好的互动。
二、合理分配课上与课下学习时间比例
在教学设计前,我们对学生群体做过调研,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课下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并且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主要放置在课上,课下的学习内容偏重于基础知识,且多采用视频引导,以任务驱动。在课上会进行相应的考查,来了解学习情况。
三、课堂内容动态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比如,在讲PPT演示文稿内容时,先给学生展示PPT能干什么?经典PPT案例的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一步参与课堂。
在课堂上,教学对问题设计应该从由基础出发,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呈现梯度,尽量使每个学生这一过程中不掉队,并促进他们积极思考、理解、接受、消化,增强学习的信心。由于能快速理解并消化知识点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适合大部分学生参与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加。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
四、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及时反馈
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学生互评。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学生的关注和欣赏,都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样的学生之间的互评也能促进学习,比如,小组完成PPT作业后,要求每组在课上进行分享,这个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并能够将教师所讲的知识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学生课程成果公开化,优秀作业评选
学生将自己的课程成果(作业)上传至指定位置,所有学生都可以浏览、点评,实现课程公开化。课程公开化后方便了学习者相互学习、提问和探讨。鼓励学生对认为很棒的作业点赞,推荐自己认为优秀的作业。
然而,课程的公开化带来的问题是学习者相互抄袭作业,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和助教的评价负担。因此,这样的开放课程需要建立一定机制去杜绝或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
总之,在信息爆炸、网络普及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邵平安.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J].科学课,2006(8).
[2]刘爱军.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J].吉林教育,2008(6).
[3]王桂青.倾听,和谐交际的前提[J].江苏教育,2010(7).
[4]王玉莉.巧妙引导,深化对话的深度[J].江苏教育,2012(7).
[5]赵晓阳.学生参与度评价:一种学生主体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J].高教探索,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