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如何更好发展
2015-02-27张心颖
张心颖
(武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德州 253300)
中职教育如何更好发展
张心颖
(武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德州 253300)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
(一)中职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的发展呼唤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迫切需要造就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就业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特别是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又尤为重要。
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中职教育工作会议和下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标志着中等中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进入了快车道,成为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中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中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改革思路日益清晰;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主动服务社会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二)中职教育的贡献
中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5、2006年连续扩招100万,到2010年,中等中职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办学方针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识。广大职业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毕业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中职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国中职教育近年来有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中职教育还缺乏吸引力。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轻视中职教育的观念,许多人对中职教育还有偏见。生产一线工人收入待遇偏低,就业缺乏保障。技能培训的位置还不突出,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忽视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2.中等中职教育优质资源偏少,多数学校办学条件差、培养能力弱,在校生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前几年有700多所骨干中职校升格为高职校,行业企业办学受到严重削弱。
3.中职教育的观念、体制、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办职业学校办学机制不够灵活,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机制尚未形成。招生、毕业生就业、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还比较薄弱。
4、中职教育教师队伍不适应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缺乏、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很少。
二、当前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职教育工作,这是中职教育发展空前的政策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开过6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四次是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召开的,两次是由国务院召开的。前3次分别是在1986年,1991年和1996年召开,平均5年开一次会,后3次分别是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召开,5年开了3次会,这是空前的。特别是2005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充分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职教育工作。
(二)、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首先,我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对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其次,城镇化的加速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加快发展中职教育的又一个重要机遇。
第三,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把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普遍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1%,高中文化12%,初中文化49%,小学及其以下文化38%。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占2.4%,获得证书的占18.5%。
第四,对数以亿计的在岗职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技能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是中职教育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温总理讲:“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直接影响产业竞争力提高。数控、汽修、IT、建筑、纺织、煤炭、冶金、服务等行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数控每年需要培养培训数十万以上;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汽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30万从业人员;护理人员每年需要新增15万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总数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第五,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必须依靠中职教育和培训,中职教育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并存的局面,每年有700万初中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中职教育培训;还有1150万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急需进行技能培训。中职教育和培训作为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必经环节,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推进劳动力结构调整,解决就业问题方面意义重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三)、从教育内部看,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
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1.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中职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2、实现教育协调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党的十六大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目前,高中资源极度短缺,普及高中阶的教育任务将更多地依靠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来完成。
3、中职教育办学方向和改革思路日益清晰,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中职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中职教育正在由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并加强技能训练等。
4.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迫切要求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和培训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劳动力跨国流动成为一种趋势,国际劳务市场对技能型人才提出旺盛需求。据国际劳动组织统计,每年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境外就业的人员有6000多万人,发达国家需要引进很多技能人才。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目前向国际劳动力市场输出的劳动力只有60万人左右,占世界境外流动就业劳动力总量还不到1%。
总之,未来二十年特别是最近几年,是中职教育特别是中等中职教育不可错失的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三、中职教育发展和的目标和任务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这是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国家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国劳动者素质偏低,技能型人才紧缺。据统计,2008年底,全国城镇从业人口中,技能型劳动者仅占32.9%。劳动者技术等级偏低,初级工占43%,中级工占36%,高级工占17%,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要通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缓解当前我国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素质偏低、技能型人才严重紧缺的状况。
(二)、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
我国现有进城农民工1.2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7.5%,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4%,受过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占18.5%。到2020年,我国预计还将有2.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
(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较低,现有农村劳动力4.8亿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6.5%,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9.1%。要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今后,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在农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搞好农村中职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四、中职教育发展需要的政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一个体系、两个体制
一个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职教育体系。
两个体制:“十二五”期间,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1、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是关系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设有中国特色中职教育的一个深层次关键问题。
2.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加强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中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3.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4.继续加强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建立中职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中职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体制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公办职业学校的主力军作用。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三)切实加强领导,从上到下全员关心支持中职教育发展
1.人民政府把中职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2.要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统筹协调全国中职教育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3.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中职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4.把中职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中职教育的评估检查。
5.要大力表彰中职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广泛宣传中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
6.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中职教育。要强化企业职工培训,明确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7.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要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8.建立和完善中职教育助学制度。中职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要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家庭学生和选学农业及其他艰苦行业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
(四)完善多渠道增加中职教育经费的机制
增加公共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财政设立中职教育专项经费;地方政府要制定职业院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中职教育;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中的一定比例用于中职教育;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中的一定比例用于中职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的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当地政府中职学校务必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中职教育又快又好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