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步入班级,心融芳草

2015-02-27郑洁璐

新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值日班长班级

【摘要】要培养和组织一个好的班集体,就要使班级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一个团结一致的由关心集体的积极分子组成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的学生集体。教师学会用因人而异的办法,通过实践展开与孩子的心灵沟通。

一年的教师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了“班主任”这三个字的含义。不再是之前自己简简单单认为的:班主任就是一项只要有责任心、耐心、细心和爱心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在持有这四颗基本“心”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学习和摸索的过程。

一、亲力亲为,不如还他“自由”

“老师,×××饭没有吃完,还有好多菜就倒了。”“老师,×××总是把桌子往前推挤我。”“老师,×××他作业没写完就出去玩了。”……就这样,课间,孩子们打小报告的声音就如同蚊子嗡嗡声围绕在耳畔。初为人师,又是二年级这样低龄的孩子,导致我似乎什么事都对他们不放心,什么事都必须亲力亲为,也就让他们养成了依赖性,即使有正、副班长等班干部,但孩子依然凡事都是找老师。然而往往很多时候“祸不单行”,无法分身的我很少能面面俱到,甚至有时事倍功半。此时,我才意识到应该从繁杂的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否则既会透支体力,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的专业成长。

为了保证班级职务公平有效及班级各项事务的顺利开展,我设立了常务班长、五个值日班长、五个值日班委等班干职务,将班级板块划分,责任到个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执政”一天或掌管班级一块区域,负责班级一天的所有日常事务,如纪律管理员、卫生监督使、图书管理员、作业收发员等。值日班长不是虚职,而是有实权的,享有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权力。如果班主任不在,值日班长可以在其他委员的支持下开展班级日常工作,其他班级成员要积极配合值日班长,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

二、批评教育,不如自我反省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小魔头”,还没见过他之前,就早已耳闻了他的种种“壮举”,可谓是一个“集胆量与智慧于一身”的孩子啊。开学第一天,我就在想: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白白嫩嫩的脸蛋,清爽干净的一身,笑起来还带着浅浅的酒窝,这真的是大家口中的坏孩子吗?我抱着怀疑的态度。直到半个月后他的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错误,一件接一件闯不完的祸:恶作剧地将别人的书放到另一个人的书包里;回家的路上将邻居爷爷养的花连根拔起,踩烂;别人蹲在地上系鞋带,他一脚踩到别人的腰上……这些你想都想不出来的事情,他竟毫无顾忌地去做了。我开始渐渐接受了那个结论:他真的是个“小魔头”。面对这样的问题孩子,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其实,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慢慢发现,有时批评学生无需太多的时间和言语,甚至不需要批评,只要说出这样做的后果就可以了。这个孩子之所以这样放纵自己,是因为他并不清楚这样做要承担多大的后果,缺乏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换言之,空洞的说教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我必须借助班级其他成员舆论的力量。

三、忙下定论,不如耐心交流

走在一线的教师们,在投身于教育事业中时,对孩子寄予最好的希望,因而不免有时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冲动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我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个祸害!”“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说者无意,然而却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也错失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最好机会。

一天,我们班的小魔头又犯了一个大错误,听到“报告”我顿感无奈,连批评的心都没了,便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给他说一堆道理,而是开始和他谈心。在谈话中,每当提到爸爸妈妈的时候,他的脸蛋上明显露出了忧伤,眼眶也渐渐湿润了起来。这是我在他脸上从未看到过的表情,我摸到了他的“软肋”,那就是爸爸、妈妈,然而现实状况是他不可能再见到他们的。通过了解,我知道他的父母离异并且纷纷离开家里两年了,一直是爷爷奶奶在抚养他。生活中,他感受不到一般孩子都应该拥有的疼爱,有的只是奶奶对他的严厉。在他的眼里,觉得每个人都是以这样淡漠的方式在相处,所以尽管犯了很多错误,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同时想通过一次比一次严重的错误来引起老师和奶奶的关注,更希望爸爸妈妈会回来看看他。此后我不再对他有反感,更多的是同情,也更愿意去理解他,与他交谈,给予更多的关心。引导他理解和认识到在生活中,奶奶对他的关爱有多深,让他在生活中渐渐感受和发现他人的友善和关心,鼓励其主动地帮助和关心他人。他也因此逐渐与其他小朋友友善相处,对我也多了些亲切。

我们,只有融入孩子的世界,得到学生在感情上的接纳,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还得懂得一些教育心理学和班级管理的知识。时常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一些问题,这样才能理解他们,真正融入孩子们的心理世界。不细心的教师就只会看到表面现象,而错过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孩子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耐心来等待孩子成长,用爱心和方法帮助他们成长。

猜你喜欢

值日班长班级
差一点儿当班长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班长的烦恼
值日歌
小熊值日
小河马值日
每天一个新班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