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主题阅读模式提升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015-02-27张丽娜
【摘要】21世纪是一个表达的世纪,语言价值大幅度上涨,国内外研究者以不同的方式对口语表达训练进行了积极有益的研究与探索。与停留在课堂训练或课外活动、注重表达技巧的研究相比,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积累;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厚积才能薄发。主题阅读模式正是教材与生活、阅读与表达、课内与课外进行有效整合的最佳平台,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源头活水,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根据现代人才学的观点,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在当今开放式、快节奏、高运转的信息社会里,语言价值大幅度上涨,有口才,会事半功倍。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的最佳年龄段,语文教学应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
基于上述认识,借助主题阅读模式探索有效可行的提升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题阅读模式研究
主题阅读即是主题式广泛阅读活动:学生确定感兴趣的主题并围绕该主题选取适合的读物进行广泛阅读,同时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活动。主题阅读模式是指以主题为支点,以广泛阅读为途径,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怀,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主题的确定,让学生的表达有据可依,也让学生的表达走向一定的思想高度、情感深度,形成儿童的智慧世界。我们从教材、名著、生活三方面出发,开发、建构有提升意义、有文化内涵、有表达情境的口语表达训练模式和途径。
1.教材模式。
▲“以文带文”课型:以教材中的某一篇课文为基点,延伸到课外主题相同或写法相似的文章,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整合在一起,课堂上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读——说——背”都是学生的活动,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吸收到倾吐,从理解到表达,从感知到积累,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说一说”环节保证了说话训练的时间,重点采用“复述”这一说话形式,既有旨在积累语言的原文式复述,又有体现个体特征的创造性复述,比如拓展式复述、联想式复述、仿说式复述等,切实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自主阅读课型:在同一主题下,学生自主阅读多篇文章,通过不同文章间的对比和类比学习,比较异同之处,并进行陈述。前者是输入,后者是输出,在积累的基础上,更能激起学生对分享表达的期待。
▲分享展示课型:这类课一般安排在完成了对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以后,对该单元的学习收获进行回顾、梳理、展示、分享。它以大量的背诵积累为基础,以充分展示为目的,或诗文背诵、或片段朗诵、或即兴创编、或表达感想,形式多样,参与面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分享展示的喜悦。
2.名著模式。按照“好书推荐——师生同读——交流分享——成果展示”这一线索组织读整本书的阅读活动。
▲好书推荐:教师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兴趣的经典书籍。
▲师生共读:在规定的时间内,师生阅读完同一本好书。
▲交流分享:深入挖掘书本的内涵,用具有统领性的问题,引出口语表达的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再一次走入文本,去组织材料,内化成语言,开读书会、读书沙龙。
▲成果展示:利用板报角、展示墙等区域展示活动照片、交流分享稿,让学生感受阅读与表达的成就感。
3.生活模式。“确定主题——搜集资料——选择活动”是生活主题阅读模式的主要步骤。
▲确定主题: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生活中发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搜集资料:在充分重视个体经验的同时,让学生围绕主题查找资料,充分阅读,丰富说话素材,获得语言积淀。
▲选择活动:根据不同话题,选择恰当的展示活动。参与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活动形式可以是演讲,可以是朗诵,可以是辩论,还可以是展演等。
二、在主题阅读模式中提升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研究
为了有效地达成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教师应在主题阅读模式的指引下,在课堂和活动中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形成有效的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我们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日积月累,赏析观摩,思维导图,活动展示。
1.日积月累。教师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引导其每日一诵,每周摘抄,为表达积淀素材。教师每月交叉抽查班级背诵,每周批改《阅读护照》,以利于学生日积月累的坚持和更有针对性的阅读。
2.赏析观摩。对于名篇名著,我们创设多种形式,让学生走进去;可引进相关的电影、朗诵视频等资源,让学生赏析、观摩,以期受到触动,去开启言语智慧,主动表达。
3.思维导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的训练,其本质就是思维训练。思维导图是组织语言有效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若干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所以它能很好地串联起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料,有利于学生建构框架,找出重点,细化语言,内容归档,所以极其有利于口语表达的发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运用在复述课文、讲述故事上。
4.活动展示。积极地创设各种活动,如课前演讲、月书会、特色展演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懂得抓住中心,围绕中心筛选素材,组织内容,从把话说完整到把话说生动,逐渐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前演讲。开展每日“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拟定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比如:“这就是我”、“有趣的童话”、“新闻播报”、“最逗的事”、“诗词里的春夏秋冬”等。学生每天轮流上台演讲,做到人人参与,个个锻炼。这些主题还可以张贴在教室里,孩子们又能借别人的眼睛看书,分享知识,回味演讲过程,深化口语表达的意识。
▲月书会。每月开展一次主题书会,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开展美文诵读、童话表演、辩论赛、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提供多元的锻炼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享受口语表达的乐趣。
▲特色展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德育处的“我秀我班”特色班级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创建“朗诵班”、“小书虫班”、“绿色书吧”、“角色扮演”等特色班级,周一在国旗下展演,既凸显了班级特色,又能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平台,更好地把口语表达的培养寓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三、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手段研究
为了跟踪学生的学习,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有效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给学生阶段性的学习一个恰当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采用以下评价方式,务求评价更全面,更科学。
1.师评、生评、家评相结合。
2.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纵向地对照,横向地比较,才能及时反馈学生在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更有针对性地改进。
3.亮点与总体相结合。发掘亮点,赏识教育。这种评价方式,能消除孩子的焦虑紧张,与总体评价相结合,既有客观性又有赏识性。
本学期一至六年级所有的班级都参与了国旗下展演,开展了三次以上的月书会,至少进行了两个主题的课前演讲,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锻炼。从班级活动的视频和照片来看,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在表达的流畅性、准确性、条理性和生动性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万丈高楼平地起,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关键在于厚实积累。相信只要找准了策略,注重兴趣和方法,做到长期坚持,主题阅读模式下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就一定能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