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折纸活动“图示策略”运用探索——由教研活动《美丽的花》引发的思考

2015-02-27秦秀娟

新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折纸教研符号

【摘要】陶行知曾经指出“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基本方法是“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折纸活动正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

折纸活动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能随机随时地开展,它完全可以成为十分有益的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但在日常的折纸教学中,教师大部分还是以技能的训练为主,教学形式以灌输式居多,常采用分步示范、幼儿跟学的方法,幼儿往往不能争先只能紧跟,不能有所创新只能重复教师动作。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幼儿动手操作和创造表现的机会,教学目标难以完成,严重影响了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引发了我们重新审视折纸教学的方法,改变折纸教学策略,让幼儿认识折纸符号,观察阅读折纸图示,运用和图示相关的情境性故事语言,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学习。为此,我们开展了关于看图示折纸的教研活动《美丽的花》,以此对幼儿看图示学折纸活动进行了探索、研究。

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重点是“图示策略“在幼儿折纸中的运用,因此从一研到三研,老师们都设计了自己的图示策略及教学方法。一研活动中姚老师运用的是PPT,她先引导幼儿看图示步骤一步步地示范折下来,最后再呈现完整的折纸步骤示意图,让幼儿在示意图的帮助下凭借记忆进行折纸。但这种方法实施下来,发现幼儿在自主折纸时其实根本就没有好好地观察图示,基本上还是凭借教师之前的示范在折纸;幼儿一下子记忆那么多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难点部分问题就出现了,部分幼儿干脆跳过难的步骤直接到最后一步涂胶水……在一研发现的问题上,执教二研的刘老师舍弃PPT,运用大面积的展板完全呈现了实物图示的步骤,教学时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图示并折纸,但这样完全呈现的方式又有了新问题,能力强的幼儿能看懂图示自己往下折,于是脱离了老师的教学节奏,课堂出现了一定的混乱……

在进行三研活动时,笔者又借助了PPT,较一研姚老师不同的是在所呈现的图示上新添了折叠符号“虚线”和折叠方向的箭头。我先呈现了完整的示意图,让幼儿大概了解了折叠出花瓣需要几个步骤,然后逐步播放示意图,让幼儿自主观察图示并折纸。在观察图示的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地做到完全放手不示范,让幼儿自主探索,但这样的方式却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能力有差异,能力强的一会儿就按图示折好了,而能力弱的则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已经折好的幼儿就着急喊着:“老师,接下来一步的图示是什么样的?快给我们看!”我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觉得可能把刘老师的展板一同呈现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力强的可以观察展板自己探索往下折,而能力弱的就跟着老师的节奏慢慢进行……

本次教研活动很直观地呈现出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看图示折纸时所遇到的问题。“图示策略”到底如何运用,不仅仅是利用几个集体教学活动就能有结果的。要真正实现幼儿自主看图示折纸,则需在区域游戏中实现,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一、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折叠符号

在我们的折纸图书上,都会呈现一些折叠符号。在最开始时可以“符号朋友来作客”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并通过练习,让幼儿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我们还可以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张贴一些图示符号来加深对符号的认识,同时又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并做到一定的更新、累加。除此,我们还可以在饭后、课间休息时,用符号玩游戏,如随意抽出一张符号,看谁说得对,以此巩固对符号的认识,为学习折纸做好了准备。

二、引导幼儿掌握折纸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自我创造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教师帮助幼儿主动地发现这一规律,能有利地促进幼儿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使幼儿看图折纸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学内容的安排具有规律性。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总结了一些有规律的内容便于幼儿学习掌握。按由易到难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同时每种基本的折法又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

2.运用联想法寻找规律性。在折纸活动中运用联想,可帮助幼儿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学习新内容。幼儿在纸工活动中,能将复杂的整体内容进行分割,同时与已学过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再将这些知识技能与新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来完成整体的制作。

三、将折纸平面图示转换为立体图示,设置折纸图示情境

图示是幼儿学习折纸的有效方法,但毕竟孩子的思维是具体、直观形象的,通过反复的操作发现,幼儿对平面绘画提示线的图示在识别上存在一定困难,而对一些实物的观察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立体步骤图引导幼儿学习,将折纸平面图示转换为立体图示,即对照平面图,将每个步骤用纸折出(《美丽的花》第二研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平面图示转换成立体图示后,还可以将图示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表现出来,用情境性的故事语言帮助幼儿理解,既有趣味,又容易记住。

折纸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这项创造性的劳动能活跃幼儿的生活,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性,刺激幼儿大脑和神经的发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尝试和实践,积累好的经验,更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折纸活动,开发幼儿智能,陶冶幼儿性情,让幼儿变得心灵手更巧!

猜你喜欢

折纸教研符号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变符号
折纸鹦鹉
折纸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折纸图形
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