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下人家》的教学与设计理念

2015-02-27周卫梅

新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瓜架乡下人装饰

【课文简介】《乡下人家》是一篇描写乡村风情的散文,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六单元第1课。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片段,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呈现的画面。

2.能抓住词语、句子感受语言美。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能够围绕一处风景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感受语言美、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最初不是现在的样子,而是经历了一番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现在老师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PPT依次出示“山、水、田、园”的甲骨文或者小篆字体)

★设计理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引出本单元主题。

师:这个单元我们所有的内容都是讲山水田园。你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语?老师也有几个词语,一起看看。(PPT出示词语)一起读一遍。读给同桌听。请把前面两个词语抄在自己的课本上。

★设计理念:主题阅读教学积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积累一定的词语和句子。这些词语与本单元主题相关,也可以帮助学生概括景物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山水田园的课文,看陈醉云是如何写出乡下景物的特点的。这篇课文就是——《乡下人家》。(板书:写出景物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作者围绕乡下人家描写了哪几个画面?(屋前瓜架、前花后竹、鸡群觅食、鸭子戏水、院中晚餐、秋虫伴眠)

★设计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四年级学生的一个训练重点就是概括能力。这个环节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预习是否认真,一方面考察学生的概括水平。

2.是啊,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乡下人家的画面。让我们来看第一个画面,也就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大声读第1自然段,然后来分享你的感受。

3.你怎么理解“装饰”?我们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乡下人家用瓜架装饰自己的屋前,城里人呢?这种写法叫什么?谁能分享你的体会?(板书:生机勃勃)

★设计理念:学法指导永远是阅读指导课中的重点。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引读:师:春天来了,乡下人家总爱——生:在屋前搭一瓜架……爬上屋檐。

师:比那——生: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夏天来了,当花儿落了的时候——生:藤上便结出了……绿绿的叶。

师:比那——生: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秋天到了,青、红的瓜——生:碧绿的藤和叶……装饰。

师:比那——生: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设计理念:引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分清课文的层次,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5.生机勃勃的乡下人家,诗情画意的画面,不仅可以用课文的语言来呈现,还可以用诗句来呈现,请看——(出示改写的现代诗)齐读。

6.正是因为这种生机勃勃,所以作者才发出这样的感叹: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生: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7.乡下人家除了用瓜架来装饰自己的家园,还用什么来装饰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自读课文,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汇报,每汇报完一个装饰,都引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8.品味语言: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老师把“探”换成了别的词语,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谁来分享?

★设计理念:品味语言,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用句的妙处,感受修辞的美。

9.小结全课:瓜架上的花、果、叶是生机勃勃的,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花是生机勃勃的,雨后春笋是生机勃勃的,觅食的鸡群、戏水的鸭子是生机勃勃的,傍晚门前吃晚饭的人家是生机勃勃的,纺织娘用歌声伴随人们入眠也是生机勃勃的,这生机勃勃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季节——生: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0.面对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老师忍不住写了一幅对联。(出示对联,学生根据提示写对联)

★设计理念:再一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让学生在写对联中学会所积累的词语的运用。

1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描写一处景物——写出生机勃勃的校园韵味,开始吧。

★设计理念:读写联动,让学生在写景中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12.总结全课。

猜你喜欢

瓜架乡下人装饰
鲤鱼旗装饰坠
乡村瓜架(外一篇)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聚焦别样的乡村美景
即景
DIY节日装饰家
夏天的童话
乡下人与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