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快乐“微”起来

2015-02-27曾伟宏

新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活动语文课程

【摘要】实践证明,将语文与当今最为流行的“微”系列巧妙结合起来,可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跳出文本的局限,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与大千世界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为何不将时下最流行的“微”系列巧妙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呢?也许会给我更多的惊喜。

一、微博——阅读与写作的新平台

在“微博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其中,每天都要“织围脖”,忙得不亦乐乎。可一旦老师说今天要写一篇作文,马上就怨声载道。如果语文老师们能将微博这一阵地巧妙地利用起来,创设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我借微博引入,开展微阅读和微写作,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1.微阅读。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现在有很多专家都在批判微阅读,说它是浅阅读、伪阅读、零阅读,说学生如果长期处于微阅读状态,很容易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理解力。但是,如果我们能更深入地去思考,其实是可以避免这些弊端的出现的。

(1)深浅结合。教师培养学生多元化阅读的习惯。在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精选微博,可以选一些新闻周刊、名人名家的微博作为收听的主要内容,教学生整理和归纳出阅读专题,让学生从微博引申开去,拓展更丰富的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借此来深化文字的思想价值;在阅读课上交流,把浅显的阅读转化为深层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空间。

(2)积少成多。微博受其独有的特性决定,无法让学生读到完整的一本书,但我们也可以引领学生智慧成长。做书摘,写书评,仿写片段,续写结尾,都可以帮助学生整合成有规划的阅读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2.微写作。微博最高限字140字,对于学生来说,微写作的结果就是微作文。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都可以。眼前之景,身边之事,周围之人,即时而思,有感而发……因篇幅短,学生没有压力;因内容宽泛,学生能畅所欲言,写作也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还记得我们学校“品书园”刚建成时,我带学生去园区看书。当天回家后就有学生发微博了:“花香再香也香不过书香,品书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些好书了!活动课上,同学们蜂拥而至,在书屋里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后,就坐下来细细品尝。瞧,那个可爱的女孩,找到自己喜爱的书却找不到自己的座位了。她随意地倚在书屋旁看书,时而微笑,时而蹙眉,显然已沉迷于书中……”再如,前不久社会实践带学生去了科普基地,学生真正体验了一把乡村生活,当天孩子们发的微博格外精彩:有的写了下水抓活鱼的搞笑,有的写了划龙舟的惊险,有的写了自己动手做菜的狼狈,还有的写了推磨做豆浆的辛苦……写得趣味盎然,中心突出,平时总犯流水账病的孩子一个都没有了。

二、微课程——让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

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它将录像中说话的声音转换为轻松的音乐,创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能让人平静下来;阅读简洁的文字代替听解说,有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不论是集体学习,还是个人自学,你都会看到一种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这种有趣的教学方式何不运用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去呢?

1.阅读因微课程而更生动。如果说微博让阅读变得无处不在,那微课程则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更生动。课前准备静静等待上课的时候,课后拓展阅读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播放微课程。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哲理小故事,一首首引人入胜的音乐,学生静静地观赏,不仅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还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看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交流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阅读最高境界吗?

2.活动因微课程而更精彩。每进行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我都会组织学生收集活动照片,写下活动感言,然后指导他们制作属于自己的主题微课程,最后全班一起观看。如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是一组综合性学习文章,分为“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这次综合性学习是充分运用语文形式,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最美好的回忆。在活动开始前,我发布了“难忘小学生活”微课程制作比赛的通知,要求人人都要动手。活动期间,孩子们都特别积极主动地观察,又是拍照又是录像,像一群小记者,不断地收集素材。到了微课程制作比赛的展示会上,我看到了孩子们用心制作的微课程,可谓精彩纷呈:音乐真挚感人,图片内涵深远,而语言的点缀更是恰到好处,触动人心。同学们无声地欣赏着,眼睛里有着深深的感动。我知道,无论学生是否获奖,本次学生制作的微课程都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三、微电影——全面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每一位语文老师都知道,若是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演演课本剧的话,语文的吸引力一定会超过地心引力。但时间无情,每次我们还来不及排练一下剧情,短短的40分钟就在品词析句中转瞬即逝。微电影的拍摄则能为我们抚平这方面的“伤痛”。微电影是形式简单、短小精悍的视频短片,观看后总令人感受良多。而随着DV摄像机和单反相机逐步走入家庭,以及手机视频功能的广泛普及,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成为视频的记录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能更好地让这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增光添彩。

在教《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在课程结束前3分钟我播放了学生拍摄的微电影《两小儿辩日》。三个孩子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将故事的情节演绎出来。虽然他们演得挺认真,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他们毕竟还没有深入地学过这篇课文。学生看后非常激动,从演员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各方面提出了许多修改的意见。有的说:“孔子最近‘不能决也’,表演的时候一定要低下头,表现出虚心的态度。”有的说:“两个孩子争论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的理由很充分。”……于是,大家建议,重拍微电影,并且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每个小组都表示要拍,有的小组甚至编写了微剧本,拍出来的微电影就更有意思了,有古文版的,有白话文版的,甚至还有穿越版的,令人大开眼界。

还有很多的课文也可以这样去做,像《半截蜡烛》、《草船借箭》、《西门豹》……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导自演,拍成微电影,在课堂上大家一起观看,真是其乐无穷啊!这样的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让他们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得以提高;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也许,在若干年后,会有很多的“张艺谋”、很多的“李安”冒出来呢!

综上所述,“微”系列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其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跳出文本的局限,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与大千世界融为一体,去感受生活、再现生活、创造生活,在这些活动中去理解语言、应用语言、创造语言。这不就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了吗?

新课标时代,让我们快乐地“微”起来吧!

猜你喜欢

活动语文课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