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让凝固的美灵动起来——基于叶圣陶教育理念的低段语文词串教学探讨
2015-02-27刘颖
【摘要】词串是一幅凝固的美丽画作,是一个具体场景的缩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准确把握编者化整为零的意图,关注到细节,引导学生细品用词之精妙、准确;又要融零为整,与编者产生共鸣,体会词串的灵动之美。
一、叶圣陶“导学教学论”
1.叶圣陶与苏派教育文化。苏州,是吴越地域一方流淌的文化印章。游于艺术,便婉转为一曲气如游丝的昆曲;物化于建筑,便雕琢成一片粉墙黛瓦、假山庭院;传于教育,便孕育出一脉崇文重教的育人理念;流于血脉,便传承为一种小富即安、安稳度日的人生态度;书为文字,便幻化成淡雅、宁静、秀气、灵动……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叶圣陶,浸润的正是有着2500年历史之久的苏州文化。在叶圣陶身上,我们既看得到苏州崇文重教育人理念的厚实基础,也看得到苏州文化特质的独特影响;既体现着一种教育引领精神的崇高理想,又彰显着教育指导生活的平凡力量;既有具体的有关学科教育的深入阐释,又有更高视野的“习惯养成”的精彩见地。在他看来,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现代中国人,是“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而对于“育人”,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
2.引导——教是为了不教。简言之,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终极意义在于习惯的养成,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这是他给中文教育引入的一个全新观念。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让个人价值判断进入到语文、乃至整个教育的行列之中。在叶圣陶看来,学习技能应当被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同时也要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
二、词串教学及其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词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识字类型,通过将联系紧密、语义相关的词语进行排列,让学生能够掌握到词语、生字的用法,提升学生语感能力”。词串是低年段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基本形式,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而以词串形式出现的小韵文不仅将生字教学有机分部、融于无形,在音韵方面也充分关注到了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1.化零为整凝固美——把握编者意图。如何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呢?我们不妨从词串的产生出发。词串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如一上《识字1》),或在生活中出现的景观(如一上《识字2》中的公园),或对于自然及地理知识的介绍(如二上《识字3》《识字5》《识字6》、二下《识字2》等中的四季及各地景色)等。词串正是来源于这些场景、这些凝固的画面中。编者用简介的词语对画面或情境进行简单而全面的描述,再按逻辑顺序将其有序排列,最后调整字词使其符合音韵之美。
2.融零为整回归美——与编者产生共鸣。在文学理论中,一部文学作品的完成大致要经过四个阶段:准备阶段、构思阶段、物化阶段及反馈阶段。前三个阶段由作者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阶段由作者和读者双方共同完成。如果没有读者的反馈,没有读者对作品的感悟——共鸣,那么这部文学作品就不能称之为完整。只有读者在与作者间产生了共鸣,并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之后,作品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正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词串的教学同样适用这样的原理。
3.以二上《识字5》(第二课时)词串教学为例。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写生字,以及感受冬天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第二课时,我们首先从词串的朗读入手,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顺势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检测。之后,单行进行深入地讲解。如第一行是讲冬天的气候。具体讲解之后顺势可以出示本练习中要学习的四个和冬天有关的成语,再次让学生体会冬天的气候特征。学完本行之后,出示和冬天气候有关的一段话进行练习,要求用所学词语进行填空: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带来了北方的(寒流),天空下起了(大雪)。这样,对第一行的词串学习进行了一个小的回顾。
第三行是讲冬天的动物。老师在措辞上要多注意,如蟒蛇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无毒蛇,再说它是“小”动物的话就有些不恰当。之后再次进行填词成句练习:冬天里,(蟒蛇)和(刺猬)都在洞里冬眠。(蚂蚁)也储备好粮食过冬了。
第四行讲冬天的运动。在这行要注意溜冰和滑雪的不同,使用的工具不同。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教师还应该考虑得再细致一些。之后进行填词成句的练习: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有的(滑雪),有的(溜冰),还有的(跳绳)。
三、小结
词串是一幅凝固的美丽画作,是一个具体场景的缩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编者化整为零的意图,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既关注到细节,引导学生细品用词之精妙、准确;又要反观全文,融零为整,回归情境,与编者产生共鸣,体会词串的灵动之美。这样词串教学的课堂才会层层深入,有阶段、有梯度。
“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要将书教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就要举一反三,在“化整为零”和“融零为整”中考虑、思量,既使作者、编者的意图了然于心,又要在文本和学生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拥有一种总领全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