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思考
2015-02-27齐芬芳
齐芬芳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遵义 563006)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思考
齐芬芳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遵义 563006)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高等医药院校的重要基础学科,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科学。本学科所涉及的各种机理、知识和实验方法与临床诊治、科研密切相关,学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可以为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及科研打下扎实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索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病原微生物学 免疫学 实验教学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高等医药院校的重要基础学科,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科学。本学科所涉及的各种机理、知识和实验方法与临床诊治、科研密切相关,学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可以为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及科研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结合教学实际,重新编排教材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在教材选择上要能体现基础性、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同时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需求。卫生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虽然是具有法定意义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与之相配教材,它们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是,在内容的安排上,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实际情况会发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所讲授内容的先后顺序和重点不能死搬硬套大纲和数材。可根据需要灵活处理。加以适当调整。及时补充新知识、新内容。介绍学科发展新方向、新动态。
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对教师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理解教材编排的逻辑结构和层次结构,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弄清楚,在反复认识、全面领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剖析和重新组织,把整个内容处理成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链,然后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精选精讲,讲深讲透。
讲稿是对教材的再创作,是教师进行课堂表述的主要依据,是讲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讲稿既不能照搬照抄教材的全部内容,也不能脱离教材,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构思和创作。讲稿基本思路可以按照教材的框架结构,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楚、脉络要清晰,着重在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上进一步展开,展开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决定,临床专业学生更关注病原生物的致病性及疾病诊治,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则对消毒灭菌、标本采集等内容更感兴趣,因此在撰写讲稿时,应结合专业特点来补充资料或案例。
二、创设情境,合理规划课堂教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迫切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教学中应时时关注学生的这一需求,创设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实用情境,使学生感到知识的价值。例如,学习乙肝病毒时,让学生自己来分析一张“乙肝五项”化验单;学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艾滋病没有有效的疫苗;在学习葡萄球菌时用“食物中毒”的真实病例让学生对其临床表现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印象深刻。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知识的重要,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设计实质上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谈话、讨论、演示、归纳、比喻、类推、对比、导入、启发、PBL教学法等,将它们合理的组合排列起来贯穿于教与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如教材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这一内容知识点多,琐碎难记,如果直接把它抄录到教案中,再应用到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
学法,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这种教学法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是老师,特别是针对这门极其枯燥乏味的学科,尤其要注意使用各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对这名课程的学习兴趣,记住关键词,再联想与之有关的内容,这一名词就记住了。例如,记忆“补体”这一名词时,就记作“朴体一球蛋白”,其内容有三:存在部位,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成分及作用,一组与免瘦有关;主要性质,酶原性。当学生掌握了这种提炼关键词联想内容的方法后,再学习新名词时,就很容易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并联想其内容。从而理解记住这些新名词,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部分名词所表达的内涵与另一个名词相对应。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另一个也就好记了。如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自然免疫与人工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中间宿主与终宿主等。对于一部分名词,可以“望词生义”,如正常菌群、无菌操作、感染阶段、垂直感染等等。通过对各类名词的巧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更浓。
三、重视实践,提高实验教学能力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人们对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都是通过实验研究来确证的,直到现在,实验研究仍然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实验教学的比重在各个学科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甚至占总课时的50%以上,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如何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实验教学的重点。这就需要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教师课前需要准备的内容包括:课前的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思路,对连续的综合性实验有清晰的了解。课前的实验技能准备。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有操作技术,能够正确自如地指导学生,特别是年轻教师,要求在课前对综合实验所涉及的技术做到熟练操作。教师课前要预想可能出现的实验问题,正确进行课堂引导,避免出现课堂混乱的情况。实验课中要求教师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总之,教学基本功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反映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基本功的扎实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优劣。医学院校所有课程的共同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根本途径。教学基本功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练,教师的教学能力才有可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1].胡桂,刘成侠主编.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饶圣宏.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质量的初探[J].科技信息,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