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托教材改革历史教学内容
2015-02-27成彬峰
成彬峰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范公中学)
如何依托教材改革历史教学内容
成彬峰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范公中学)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重视学科能力的考查,其落脚点大都在教材的理解深化方面。试题的答案已不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以教材为依托,渗透着大量引伸出的知识和观点。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传统的“以本为本”式的教学早已过时,脱离教材搞“题海战术”也难以奏效,出路在于改革历史教学内容,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对教材所述的历史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发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时代和社会的挑战。
一、理解归纳理性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认识程度,是理解历史知识的起点,也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它分为史实概念和理性概念两大类,前者教材中一般有较详细的介绍,后者却大都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定义,而是寓于分散的历史知识的表述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深层次理解和高度概括,促使其真正掌握要领。理解理性历史概念须把握四个方面的要素:①概念的外延,即量的属性;②概念的内涵,即质的属性;③概念的属种关系;④概念的定义。例如“民主革命”这一概念,外延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内涵指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属种关系上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定义为:民主革命主要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还同反帝联系在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类问题很多,如专制主义、市场体系、政治格局、帝国主义等,理应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二、追根求源,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任何历史事件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其原因的,事物的原因反映着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现行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和知识编排顺序等缘故,有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得不够全面,如中国史的许多重大事件没有从国际大背景去分析,有的历史事件没有分析其原因,只是在事件发生前的一些历史现象的表述中有所隐含。对于这些教材分析不透或根本没有分析的原因,也必须视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在全面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善于使用“为什么”,把学生带入探究性的学习领域中。
原因的分析可依据具体的历史事件,首先确定是寻找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还是内因与外因。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内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一般要看与该事件相关的根本矛盾。历史事件的具体原因和外因,是影响事件发生的诸客观因素,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去寻找。其次再分析与该事件相关的历史内容。例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材中只讲了过程和影响,那么它为什么能够产生呢?结合在此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可知,根本原因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主要国家的确立和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具体原因有:①政治上,进一步扫除了阻障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势力;②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掠夺提供了大量物质条件;③科技文化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科技的不断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④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上述分析,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就深刻了、全面了。
三、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事物的性能和发展方向,现象从某一特定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现行教材,采用的是叙事为主的体裁,对众多的史实不可能面面俱到揭示本质,这就给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留下了十分广阔的天地。历史现象是复杂多变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尝观点,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及假象所迷惑。例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表面上看好像尊重中国的权益,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要认清本来面目,必须揭示每一项内容的实质:①对任何条约、口岸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实质上是承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②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税率征收关税,实质上是取悦英国的政策,因为当时英国控制着中国的海关管理权;③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的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实质上是美国企图凭借在全球首屈一指的经济实力,得以插足任何一国的势力范围,进而占有中国市场,以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由此可见,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完全是根据列强、特别是美国的利益制定的,根本没有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其结果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中国的民族危机非但未减轻,反而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