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5-02-27王天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图钉磁铁物体

王天伟

(辽宁普兰店市大刘家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 116228)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王天伟

(辽宁普兰店市大刘家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 11622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的教育就要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而科学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科学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入手。

一、营造宽松的情境,激活创造的灵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的条件一是要安全,二是心理自由,反映到课堂上,就是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如何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呢?首先,给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进行学习。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涌现,并获得有效发展。如在教学《蒸发》一课时,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水”字,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接着指向黑板,“我的字哪去了呢?”这样的宽松环境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爱。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或提问时,始终用信任的目光支持的目光注视他,表示对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很远或提不到要害之处。此时仍然鼓励他敢于提问题,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引导,从而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会给予肯定,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加倍关注.要让他们感受成功,并树立自信。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波利亚也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小学生的学习往往凭兴趣。而“玩”则以其兴趣而吸引着学生。如执教《研究磁铁》一课时,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研究磁铁的特性。之后,问他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有的说,磁铁能吸铁;有的说,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还有的说,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吸的铁最多,而中间最弱,基本不吸铁。学生对这个活动感兴趣,所以会全心全意地去研究,去琢磨,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些奥秘。如在一只装满了水的烧杯里,放进一只图钉,要求学生在不倒掉水,不准用任何东西伸进水里去取的条件下,想办法把图钉取出来。几十个学生瞪大眼睛望着烧杯里的图钉,努力思考着,很快就有学生想出了用磁铁隔着杯子吸图钉的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为培养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过程实践,勇于探索新知

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如果教师牵着学生走,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这样必然限制学生的自主活动,束缚学生的思维,又怎么可能有创新呢?因此在教学中提出研究、探索方法以后,就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结合足够数量的材料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并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地多发现自然(科学)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要跟着学生的思维走,适合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不能依据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固定不变,不管学生接受与否,一味地“灌”下去。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感性体验,为进一步研究和深入认识打下基础。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活动,就没有创新性的发现。在这些创造活动中的“发明创造”,学生不仅获取了“金子”,还练就了能点石成金的指头。这种探索科学知识的实践活动,才是“科学”的最本质的内涵,有了这个本领,学生才能在科学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四、学会整理分析,提炼事物本质

学生通过充分的实践 、探索,收集到丰富的 、初级的 、感性事实材料,还必须经过思维再加工,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然而学生的认识是比较混乱的,缺乏条理性,这时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对其思维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和概括。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是难以自行探索的,也就无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如执教《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一课时,学生利用弹性材料做了大量的弹性实验后,积累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弹性的感性经验,这时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实验的方法和看到的现象充分地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建立弹性概念。然后,教师问:你用这些材料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点。通过进一步讨论,归纳概括出这些物体的共性,即这些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都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又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弹性”概念水到渠成。这样,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引导梳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概括,就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并最终使创造、实践活动获得创造性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继续创新的兴趣,形成敢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贵在激励学生参与创造,勇于探索,把科学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生动、学得活泼,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才会充满创造性活力。同时也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图钉磁铁物体
当气球遇到图钉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巧取图钉
巧取图钉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悬浮的鸡蛋
图钉妙用
玩磁铁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