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导学案
——前置式综合教学模式
2015-02-27宋晓丹
宋晓丹
(辽宁盘锦市兴隆台区兴隆中学 辽宁盘锦 124010)
预习导学案
——前置式综合教学模式
宋晓丹
(辽宁盘锦市兴隆台区兴隆中学 辽宁盘锦 124010)
本文通过讲述前置式教学模式,阐述了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主要依据四个教学过程,即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
教学模式 课堂预习 学习新知 探究拓展 随堂检测
终生教育,终生学习和学习化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潮。为此我们学校构建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现代教学模式——前置式综合教学模式。我本人更是参与到其中。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前置式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四个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
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预习导学案,它是比教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
一、第一阶段课堂预习的基本环节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读导学案和教材,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在讲七年级英语第一单元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我们的预习目标是这样设置的,会读单词,会写单词。会翻译短语。会做三个简单的句型转换。第二环节,依据导学案和教材收集学习素材,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作业。第三环节,学习小组内沟通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完善学习结果。具体的实施方略是:每位学生根据预习导学案中的预习任务和学习指导(识记什么、观察什么、对比什么),对照学习目标,课前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或给出材料、整理已学知识、查阅相关资料等),完成学习任务。遇有疑惑,用红笔标注,以便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解疑。在完成导学案过程中提出三个要求一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第二天在专心听讲,有疑问可向老师请教。二完成导学案时要给家长说一说家长要耐心倾听,及时鼓励三导学案要书写工整,认真对待。
这样形成一份有效地前置性作业,这份前置性作业要根据每节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没有固定的格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主要表现形式是听、说、读、写、看、找。
二、第二阶段展示交流学习新知
首先以学习小组或小组代表为学习汇报的个体,依据导学案汇报学习结果。然后学生间进行质疑、解答、交流。也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检测预设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形成新的学习目标暴漏出的错点,疑点,难点,重点等问题。展示的目的就是学习成果的发表、暴露、提升。展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书面展示、口头展示、行为(表演)展示。当然我们也可以分层次展示,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的样本组,抽样展示,以点带面。
三、第三阶段:探究拓展,生成能力该阶段分为3个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查缺补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二环节,知识拓展,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随堂作业的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在随堂作业时,让已经掌握的学生进行巩固性、扩展性的练习,对未掌握的学生进行帮助和矫正。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究拓展。端正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急学生之急,想学生之想,自觉地依据学生的认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制定贴近学生,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教学重点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概念、性质、法则、计算等等。教学难点是指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中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或者不容易解决的地方。抓住教材,认真备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根据数学本身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的条件。
四、第四阶段:随堂检测,自主反思
1.“随堂检测,自主反思”的基本环节。该阶段分为二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习检测;第二环节,学生自主反思,修改完善导学案。随堂检测包括两层内容:一是针对本课时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形成性测验,测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二是诊断性评价,测查学生现有的水平,明确教学的方向。反思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课本中呈现的往往只是问题的结论,如一些概念、定理、公式,学生往往感到十分枯燥,如果生搬硬套,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结论”的再创造和再发现,在解决问题之后再让学生仔细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思维更加清晰。
2.反思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而反思是同化和顺应的核心步骤,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
3.反思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知识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学科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反思学习研究问题所涉及的思想方法,加深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具体问题中能利用相关学科思想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结束时,在“咀嚼回味”中引导学生自主反思。课堂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可以以小组交流、自问自答、师生对答、自主整理回顾等方式,让他们去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收获了些什么,有哪些不足之处?在这样的反思中让学生再一次回顾新知识习得的过程,加深认识,并使学生能及时纠正学习的偏差,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以发挥更大的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