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视台栏目规范与创新
2015-02-27王红
摘 要:虽然,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里看电视的市民越来越少,但是,随着中小城市和农村坏境的改善,广大的农村群众却正享受着电视带来的信息和娱乐。县级电视台虽然受到更多地缘、资源等的限制,导致其传播范围小、受众面窄,然而这些劣势也正可以说是其优势所在,因此,县级电视台的节目必须立足当地,化劣为优,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电视节目、栏目。
1 目前县级电视台主要栏目及发展瓶颈
一般而言,县级电视台的栏目可以分为三类,即新闻栏目、娱乐栏目和专题栏目,这三个栏目在发展层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 新闻栏目:远离生活实际、空谈理论
新闻可以说是县级电视台的王牌栏目,因为在县级领域,本地民众更多的是想要关心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本地的民生大事等,其关注点离不开“本地”二字。新闻的价值就在于它所提供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性,这对于县级民众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现在的情况是,县级台的新闻栏目大都是模仿省级市级等媒体的新闻节目,也追求新闻的“大范围”“大理论”,使本土新闻失去原本的生机和活力。还有就是会议新闻泛滥,与群众日常生活脱节,导致本土群众失去观看本土新闻节目的兴趣。
1.2 娱乐栏目:数据更新慢且缺乏吸引力
县级娱乐栏目主要包括电视剧、电影以及各种文艺节目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当地电视台缺少相关资源版权,通常是一部电视剧反复重播,而且大都是收视率不高、过时的、没有太多吸引力的作品,使观众形成自然的排斥心理。县级电视台由于不是十分重视收视率和民众反映,对于这种情况始终随波逐流,不做调整。
1.3 专题栏目:生硬模仿,一成不变
专题栏目指的是由电视台自主开发设计,有固定内容指向的栏目,比如经济类、科教类、文化类等。这种栏目具有较大的可发挥空间,因此也极易模仿和设计,这也是大部分县级电视台所采取的态度,即为了节约成本和精力,只要求有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节目,而对栏目质量没有太多太高的要求,这样一来,很多时候就只是一味地模仿其它台和频道的节目,没有自己的创新,没有注入更多本土化的内容,这是极不可取的。
2 如何加强县级电视台的栏目策划与创新
客观而言,县级电视台确实在资源、资金、人才等方面不如其它级别的电视台,但也具有立足本地的天然优势,因此,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是需要县级电视台认真思考的问题。
2.1 联系本地生活实际,让新闻体现民生
“新闻”二字的重点,一是“新”,即信息的时效性;一是“闻”,即信息的价值性和传播效果。由于网络和电视机的普及,现在即使是一般的农村家庭也配备有彩电,且能够接收到中央台、省级台、市级台多个频道的节目和信号,这就给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带来更多的收视压力。因此,县级台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自身做新闻节目的贴近性、地缘性、本土性优势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认真考量本土民众的收视心理,立足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多采编播报更能满足和适合本土受众需求的诸如惠农信息、民生新闻等,才能真正赢得本地老百姓的支持和喜爱,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2 适当更新本地娱乐数据库,推出特色文艺节目
版权购买是县级电视台的弱势。由于受自身规模、资源、资金等的限制,县级电视台不可能提供实时又广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笔者认为,本地民众对县级电视台的娱乐节目要求其实不高,这一块也是不被看好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台就可以听之任之,就不进行节目的调整和改善。相反的,正因为没有其它一级电视台的产权购买、存储能力,县级台就必须从别的方面入手改善、提高节目质量,其中一条重要的路子就是推出有自己特色的文艺节目。比如河南固始的灶戏传唱历史悠久,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固始电视台就可以相应地推出和灶戏相关的独具文化内涵的节目,满足观众的需求,提升本台以及本县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3 坚持创新路线,打造本地特色专题栏目
专题类节目也是县级台的基础节目之一,节目一般具有特定的内容,但制作、播出形式却是多变的。这类专题节目如果做得好,将会成为一个具备很大的品牌价值,因此是不容忽视的,更不能一味抄袭和模仿,这会丧失节目的原生态吸引力。相反,每个地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都会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优势,这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免费资源。比如固始县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人杰辈出。史上四次大规模移民南迁,成就了固始独特的根亲文化。如今固始被誉为“中原侨乡·闽台祖地”,根亲文化建设方兴未艾。由此推出的根亲文化栏目也收视良好,使本地人在认识历史文化的同时,更能增强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