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育苗中注意的细节
2015-02-27李成军雷帅
李成军 雷帅
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海参育苗中注意的细节
李成军 雷帅
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自然条件下海参排精排卵在6~7月份,这个季节海水温度在20℃左右,适宜海参繁殖,但自然条件下海参孵化率太低,所以采用人工育苗的方法提高海参孵化率。
一、捕捞种参的条件
1.每年4~5月份,海水温度小于20℃,在海参排精排卵之前进行。
2.最好到附近捕捞野生海参,野生海参在自然条件下它的积温是一点点升高的。选择个体大、身体健壮、抗病能力强、性腺发育成熟,个体不小于250克,不排脏、皮肤没有刮伤的海参。
二、孵化前的管理
1.种参捕回来放暂养池,排净身体里的粪便,避免因粪便污染孵化池水质,降低孵化率,同时1~2天不投饵。为了让海参不立即排精排卵,有个清理体内粪便的时间,这就需要暂养池内水的温度和捕捞时海水的温度一致,等到种参粪便排净了海参移入孵化池,池水温度比暂养池水温高4~5℃,在20℃左右,有利于排精排卵。
2.一般情况下,水温达到20℃时海参就会排精排卵,如果有一部分没有排精排卵,要进行人工催产。具体做法:首先把水池内的水放干,把种参阴干1~2小时,然后用泼水的方法刺激种参,再往池内加水,水温提高一些,达到22℃左右,经过1.5~2个小时,就排精排卵了。
3.如果发现雄海参排精立即捞出放到另一个池内继续排精。因为对精液有限制,一个卵子周围最好有1~2个精子,最多也不超过7~8个,精子过多导致受精卵畸形,严重影响孵化率;同时精子属于高蛋白多了影响水质,所以捞出雄海参在外面产精液,然后将精液稀释均匀后倒入池内让卵子充分受精。
4.受精卵每隔半小时搅动一次,让受精卵漂浮,避免沉底缺氧。经过2天时间受精卵孵化幼苗就能浮游在水面上,幼苗经过小耳期、中耳期、大耳期三个阶段,然后发育成稚参。选择幼苗的标准:大部分健壮的幼苗都在中上层,采用人工虹吸法将幼苗吸出并用纱网接住。
三、培育期的管理
每天换2次水,水温差小于0.5℃,早晚各换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3,换水时用换水网箱,使用前仔细检查网箱有无破损,换完水后冲洗网箱,把网箱外侧的苗冲入池中减少损失。换完水后充氧,但不能太大,当参苗发育8天到稚参时,这时的浮游能力下降,用附着基防止参苗下落,每个附着基使用前要消毒,每立方米50克的青霉素溶液浸泡,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当参苗完全在附着基后经过20天倒池子,之后每隔4~5天倒一次,保持池内水质清洁。
参苗的饵料:角毛藻、硅藻、鞭藻等,投喂前镜检饵料,如果有小白虫、纤毛虫等原生动物对胃的破坏力强难以吸收,这样的饵料最好不用。
四、日常管理
小耳期投喂角毛藻;中耳期添加硅藻,小毛藻和硅藻的比例为2∶1;大耳期添加鞭藻,小耳期和中耳期不用加鞭藻。随着幼体的发育,投饵量要适当增加。在投放附着基之前每天对水体和幼体进行镜检,观察水里残余饵料的量、幼体的胃液,同时每天观察板上饵料的量,做好记录,适当增加和减少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