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的融合

2015-02-27甘俊仁,孙海鹏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7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融合

摘 要: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中国的媒体已经走在媒体融合的大道上,如何将这条道走好、走稳,让受众获取所需信息,让媒体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了媒体人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好每个媒体的各自优势,做好“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有什么效果”5个传播行为要素的融合与衔接,让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给受众的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说明传播行为的简便方法是回答5个问题,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有什么效果?随着时代的变迁,“谁”从当初传递信息的烽火台上的烽火发展为燎原之势,从个别人变成了任何人,“说什么”从“皇帝”的“金口玉言”演变成了“人人皆可为尧舜”的你说的也是“圣旨”。而“通过什么渠道”的“渠道”则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不断地被创新变革,而且可以肯定“渠道”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而“向谁”的“谁”即平民百姓,任何人都是受众。至于“有什么效果”的“效果”,则从“一字值千金”发展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可缺,但不是无可取代。而新媒体正处于各类问题的“风口浪尖”,怎么样将高标准、高质量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发送给最广泛的受众,成了新媒体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时刻,媒体的融合成为被实践探索出来的我们正在走的一条新路,走好这条路,媒体人必须守土尽责,而由于新媒体让传播成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媒,所以每个人也应该有匹夫有责的态度,当好负责任的传播者的同时做尽职的受众。

1 喜新,但不厌旧

为适应快速运行的社会,网络应运而生,并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的信息因其量大、面广、形式丰富等优势越来越成为当今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至此,从手机短信到QQ、微博、微信,从LED频到车载电视视频移动电视,从数字杂志、报纸、广播等,各种新媒体百花齐放,如何让百花香飘万里,但百家不“争鸣”,都合力为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服务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笔者认为,新媒体首先要与传统媒体融合,发挥传统的优势,结合新媒体的特点,让新旧媒体拧成一股绳成为我们的追求。同时,我们也应该致力于做好顶层设计,将各类新闻资源进行整合,让“谁”编辑的信息适应不同维度的受众,充分发挥出各类媒体信息发布的优势,让受众获得最大的收益。

2 “所有人”向“所有人”

传播行为发生的5个问题,第一是“谁”说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要实现融合,应该实现“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效果,而不能各唱各的。“媒体人”首先应该当好传统媒体的发声者,同时应该守好媒体这一方水土的职责,做新媒体的监督人,新媒体信息庞杂,媒体人应该发挥好先锋引领作用,从庞杂的信息里甄别出精华,让新媒体的信息深加工,让传统媒体的信息有锐度、有广度。同时,新媒体的“所有人”,应该培养自己的“媒体人”意识,所有人应该向“媒体人”学习,让新媒体的新闻信息有质量、有高度,使所有的信息都趋向“阳春白雪”。

传播行为的第四个问题是“向谁”说,在这个层面上,如今,人人都是信息接受者,在这个过程中“向谁”便包含了“所有人”。新闻传播者“谁”根据各自的业务能力,根据自己运用的媒体的实际,将各自整合编辑的信息进行发布,受众“向谁”根据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所以媒体的融合也可以说说“所有人”与“所有人”的融合。

3 你说什么,我就说什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还应该在“说什么”上实现融合,“说什么”除了说的内容外,还应该包括说的形式,而“说什么”的融合也应该包括这两方面的融合。首先,在内容上,以渭源县2015年2月份召开的“两会”报道为例,“两会”内容既能通过广播电视收看、收听,也可以通过手机媒体——微信,躺着看了。还有,于2015年1月15日开通的数字电视节目农村覆盖网工程,如期让清源、五竹、锹峪、路园四乡镇的部分农户率先通过“户户通”机顶盒收听收看到了市县广播电视台的节目。由此可以看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互补运用,真正通过强强联合的形式为“两会”乃至各个领域服务。其次,在形式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说的形式也已趋于一致,即你用什么方式说,我就用什么方式说。无论是哪个媒体,都选择将图像、视频、文字、声音等适应现代社会人类视觉、直觉的元素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不过由于各自选择的不同、对受众的顶层设计不同,所以各有侧重罢了。

4 条条大道通罗马

在这个问题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本身就各是渠道,并都有其必然存在的理由,所以,这两者之间的融合就不能再是简单的渠道融合,而是应该在新闻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同时注意新媒体之间的产品融合、终端融合、平台融合,将新媒体客户端朝“一”发展。在新闻资源整合方面,扬州广播电视总台赵亚光先生认为,传媒的资源整合应该遵循美国道琼斯公司的“水波纹”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事件的发生犹如投石入潭,媒介的报道应该像潭中的水波纹一样,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形成一个完整的报道体系。

而在信息接受效果这个层面上,“效果”应该是取决于受众各自的需求,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致力于让传播的信息在广度上与深度上最大化。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效果则不仅仅取决于信息本身,对受众本身也有要求。要实现“效果”融合,也应该与“向谁”相对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该共同致力于生产出优质新闻,让不同的受众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信息都能够是“金子”。

5 形散而神不散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融合好像简单的变成了“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有什么效果?”5个问题的简单融合,乍一看像成了一盘散沙。但事实上,新媒体的融合在一个顶层设计下,“谁”包括传统媒体的专业媒体人和新媒体时代的“所有人”,将新闻资源进行整合加工,让新闻资源拥有不同的维度,然后又通过各类新旧媒体发布,让“所有人”根据自己的需求,根据各自的实际各取所需,最后达到各自需要的效果。所以,无论融合怎么发生,媒体都合力致力于传播好属于当下的意识形态,满足各级政府的需求,同时满足社会群众的信息获取需求。

6 抬头看路,是为了低头拉车

全国新闻信息报道正如火如荼走在新旧媒体融合之路上,渭源县也不应落后,要根据自身实际,力争与全国一道步入媒体融合之路,让渭源人民也更多、更早地分享到新媒体科技进步的成果,同时培养自己的“媒体人”意识,学习不仅当个受众,也当个传播者。发挥出媒体融合的优势,先在“谁”上下功夫,“谁”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培养自己的新闻敏锐性,不仅吃透上情,也要深入田间。另外,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灵活使用多个渠道,利用“水波纹”效应;发挥贴吧的优势,让渭源人民自己聊自己的事儿。而且,在渭源“谁”不应该只是新闻报道编辑者,也应该是新闻业的领路人,“谁”应该搞好对人民的培训,让人民提升通过传统媒体获取新闻信息、关注自身发展的意识,同时让大家学会用新媒体关注自己需要的信息,扩大“向谁”即受众的覆盖面,让渭源信息传播的整体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让万千的信息充分地为渭源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服务助力。

(上接第34页)

中,夯实基础特别重要。技术是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技术作支撑,那么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也不会发展起来。首先是做好双向化,所谓的双向化就是指端与端之间的双向,只有实现了双向化才能实现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它是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双向化的建设发展已经有了一些成绩,但还是不够完善。其次是完善协议层的建设,所谓协议层的建设就是指实现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技术平台,此种技术平台主要包括两端的硬件设备以及CAS中间件等。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系统的扩展性、可替换性等方面还不足。

3.2 准确定位

在信息现代化的今天,人们所获取的信息来源非常多元化,除了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以外人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那么要想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得到蓬勃发展,就必须要做到准定位。首先,抓住家庭的市场,电视基本上家家都会有,所以市场非常广阔。其次,增加建立民生平台服务,所谓民生平台服务就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息息相关的比如交通信息、物价情况、住房公积金等。

3.3 增强服务

在数字电视增业务发展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用户的服务,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服务范围进行扩大、服务力度进行增强。还有很多市场没有得到开发,一定要做好市场勘查。其次是重视用户体验,用户对于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是陌生的,所以一定要让用户从中体验,从而增加用户资源。最后是增加与用户的沟通,只有增强了与用户的沟通才能发现增值业务系统当中的不足,从而得到完善。

4 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于现代化技术的使用与普及越来越大,对于文化信息、经济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此可见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发展是迫切的需求,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家三网合一的政策推行,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就目前来讲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还处在转折期当中,要想使数字电视得到发展与进步,就必须发展增值业务,因为增值业务使数字电视提高经济效益,是获得盈利非常大的支撑点。本文从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市场特征以及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分类出发,对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希望对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发展起到借鉴的作用。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