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语境下节目主持人信息处理与表达方式探寻

2015-02-27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3期
关键词:跨界传统媒体主持人

王 瑜

全媒体语境下节目主持人信息处理与表达方式探寻

王 瑜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播音主持系)

时下,全球的传播语境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同时对信息进行筛选与传播,这种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使一条新闻想要传播出去,不仅可以借助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这就是所谓的全媒体语境。全媒体语境给媒体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同时对节目主持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媒体语境;节目主持人;信息处理;表达方式

1 探寻更合理的信息处理方式

1.1筛选信息的能力

“全媒体时代”,海量资源是一大特色。数不清的选择摆在受众面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个人兴趣爱好、职业身份类型等随意挑选,这直接导致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话语权的丧失以及其作为“把关人”的把关权力的让渡。把关的去中心化使节目主持人的把关权力有所下降,受众有权去自主选择关注什么样的信息,而且信息环境也非常透明,把关人想筛选信息越发困难,把关权力被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受众获取信息变得很容易,获取信息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信息的真实度也无从考证。针对此种情况,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做到去伪存真,以更好地维护媒体的公信力。

1.2攫取信息的速度

全媒体语境下,攫取信息的速度决定了媒体的格局。在2015年8月12日晚发生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事件报道中,澎湃客户端作为互联网平台,于8月12日晚事发不久即以“深夜打扰您休息了抱歉”这样的开头首先推送了这条消息,体现了新媒体的反应速度。随后多家网站相继报道,央视报道也于8月13凌晨4点左右开始,到8月13日早上,此条消息几乎占据了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在此次事件的报道中传统媒体反应已经非常快速,但仍赶不上新媒体。当然,传统媒体的优势也有所体现,随后的日子里各个角度不同层面的深度报道也纷至沓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全媒体语境下攫取信息的速度非常关键,能够决定一个平台的发展,媒介融合是时代的必然。

1.3获得信息的渠道

由于新媒体的介入,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作为“传受合一”的节目主持人,也不能只关注单一的信息获取渠道。2013年8月22日,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在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五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由于“济南中院”微博是薄熙来庭审消息的唯一来源,凤凰卫视女主播杨舒在新闻直播过程中,竟低头看手机刷微博随时更新,以便播报庭审进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传统媒体不再是我们获得信息的唯一的、主要的渠道。同样,发生在2013年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事发时率队参与比赛的万科董事长王石正在现场,他作为目击者,第一时间给我们介绍了现场的情况,起到了记者及主持人的作用。而由此不难看出,节目主持人也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者。节目主持人要想做到由传者向“传受合一”转变,那与之相应的单向传播也要向互动传播转变。

2 探寻更合理的表达方式

2.1正确发挥“领袖”作用

“意见领袖”的概念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他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接收信息后要进行加工,再把渗透了自己独特见解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因此,“意见领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受众的态度。他们通常都是一些具有强大的专业背景能力、人格魅力以及强烈的被认同感的人,其思维通常情况下非常活跃,与受众应该有相同爱好、关心相同的社会话题并且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同时,从自身方面来说,还要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观察、保有好奇心并且通晓很多领域的常识。只有兼具这两方面的特点,才有可能做到迅速对信息做出解释判断与分析评价,从而为受众提供有建设性的指点并给予导航。在全媒体语境下,节目主持人作为传播环节中的一个节点,其身份也有所转变,即由原来的议题设置者转向主动去寻找受众关心的热议话题,成为话题的引导者,主动承担起舆论引导的重任,努力起到“意见领袖”作用。而想真正发挥这个作用,就得具备“意见领袖”的品质。当然,这种品质建立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作为“领袖”,必须铁肩担道义,以传播正能量为己任。

2.2不断丰富“跨界”能力

传统媒体语境下,节目主持人队伍的构成比较单一,虽然有白岩松、撒贝宁等一些非专业科班出身的节目主持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这些节目主持人从一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时候,就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的。全媒体语境下,主持人队伍结构异常丰富。2015年初,刚刚登陆东方卫视的节目《金星秀》的主持人金星;2015年4月,同样登陆东方卫视的节目《欢乐喜剧人》的主持人吴秀波;2012年开始至,今爆红网络的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的主持人罗振宇;2012年开始主持节目《晓说》、2014年又与爱奇艺合作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的主持人高晓松等,都不具备专业科班出身的学科背景、不是主持人出身,而且他们最初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时还是知名的舞蹈家、影视演员、传播学者、音乐唱作人等,但是他们的节目都获得了受众的普遍认同。他们或幽默、或深邃、或犀利,这种更加“接地气儿”的主持风格被受众所喜爱,他们的“跨界”也给主持人队伍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此种情况不免引发我们的思考:在不同身份特质、不同学科背景的人纷纷于主持界“跨界”并大获成功的情况下,本位节目主持人将如何在大时代竞争的洪流中自处、立足,从而体现自己的优势呢?观念仍然停留在只求字正腔圆、嗓音外形条件突出、用语规范认知上的节目主持人已然落伍,本位主持人同样也需要“跨界”意识,这就不仅需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其他门类也应广泛涉猎,努力充实自己,通过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来不断丰富自己“跨界”的能力。

2.3更加重视“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类独有的内心活动,节目主持人只有做到充分体会受众的情感与心理,才可能与受众达成一致,产生情感共鸣。全媒体语境对节目主持人情感的表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必须尊重受众内心真正的需求。表达应建立在让对方舒适的基础上,这更符合人的心理节奏。交流之前先设身处地想一想,受众需要什么。全媒体时代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不再局限于从传统媒体以及主持人口中获得,在这种情况下,节目主持人就应该首先考虑:受众想听什么,受众最关心什么。如果要表达的内容受众在其他信息平台上都可以获得,那么主持人的表达就相当于炒了冷饭,没有效果,也没有一点实际意义。第二,要找到情感共鸣。审美是一种活动过程,它的独特体验需要由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共同完成,正如柴静在她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里表达的: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苍穹之下,我们必须共同应对,一起来解决这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节目主持人就是欣赏主体,受众即欣赏对象,节目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正是同呼吸,共命运。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把自己放在欣赏主体的位置上,还要去感受欣赏对象的情感,进而真正发挥出主体的作用。第三,要采用恰当的方式表情达意。表达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是方式不一。节目主持人要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谈谈可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等方式。最后,想要表达真情就必须自己先有情,有悲天悯人的大情怀,懂得真诚是技巧的路基。当然,也不可以煽情,它可能成为通向表达目标路上的绊脚石。

王瑜(1977-),女,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本文系2014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全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传播行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跨界传统媒体主持人
跨界
跨界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