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语态的演变

2015-02-27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3期
关键词:语态新闻节目电视新闻

马 宁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语态的演变

马 宁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广播电视台)

电视新闻节目中语态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对电视新闻节目语态演变的历程进行了概括性阐述,然后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电视新闻节目语态,最后提出了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语态的构建趋势,对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来说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语态;平民化

新媒体时代,社会公众的文化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的传播视角也进入了转型期。随着传播技术的变化,电视媒体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改变,这些必然影响电视新闻节目语态的构建。电视新闻节目的语态是一种语言符号表达,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综合表现新闻事实,利用其特定意义向受众传达内容。从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语态的演变过程来看,它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1 电视新闻节目语态演变概述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很长一段时间,电视新闻的节目语态都是比较单一和严肃的,外界形象的称之为“新华语态”,这种播放风格与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电视产业突飞猛进,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语态经历了转型的重要变革期,电视新闻在传播方式、传播语态上都有十分明显的变化。传播者改变了自己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口吻同观众进行交流,之前那种上传下达的传播效果已不复存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数字技术的应用,让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就需要多样化的传播语态进行填充。电视媒体以积极的姿态打破制播体制,合理利用现有内容资源,逐渐构建起新媒体时代的合作渠道。随着社会公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期望,新闻节目语态也逐渐变得平民化、生活化,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进行直播时更加亲切、自然,更加贴近生活,这是当下多元媒介环境的要求。

2 电视新闻节目中语态代表性方式

2.1官方语态

以大众最为熟悉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为例,它属于典型的官方语态的实例。官方语态为彰显节目权威,要求字正腔圆,强化节目内容的可靠性。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报风格历年来被各地级市电视台所模仿,这种播报语态在新闻节目中依旧流行。但是,官方语态往往会给人留下一种比较刻板的形象,常常是由官方向观众的单向信息流动,这对于一些年轻观众来说接受程度并不高,会逐渐远离这类电视新闻节目。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播音界开始打破了这种僵局,他们尝试用其他的语态进行尝试,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徐曼在《空中之友》中使用了一种自然清新的语态来主持,虽然增加了与听众的亲切感,但并没有失去端庄。

2.2平民语态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电视媒体开始倡导平民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中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予以否定,凸显对生活和观众的尊重,这样就反映出电视新闻节目改革中的一种全新审美价值。电视新闻节目的平民化语态将电视新闻节目带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大批记者和主持人开始尝试与观众直接进行交流,这种具有“说”性质的新闻播报形式,逐渐稳定成为电视传播中的平民语态。以《锵锵三人行》为例,窦文涛和嘉宾之间那种海阔天空的说话方式,开启了平实、贴近百姓生活的电视语态。上述两种语态的共同特征都是希冀电视传播能够与观众拉近距离,平民语态不仅实现了这一目标还带动了一系列变革。直至21世纪,电视新闻节目中常出现主持人与记者身份的切换,他们用亲切的口语播报新闻,开启了知性的说话方式,有些像两种节目语态的交叉,意味着电视新闻节目语态融合的可能性。

3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语态的构建

首先,平等姿态。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民众自我意识的苏醒,电视观众已然对电视新闻节目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我国,电视媒体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机器,常常通过传递信息构建主流价值观念,从而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以便达到统治目的。鉴于电视媒体的这种重要地位,电视新闻已开始在新闻选题、新闻叙事、新闻语态等各方面进行变革,期望通过改变传播策略,更好地发挥传播效果,达到国家影响力的需要。

其次,生活化与网络化。电视新闻语态趋向生活化,就是说新闻节目中要体现出人情味。这就代表主持人在进行直播时语言要更加平实、亲切,进入一种常态化直播状态。随着电视媒体的全面改革和融合,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理念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同事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心理习惯也在改变。电视新闻节目使用生活化的语态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必然会受到受众广泛欢迎,新闻作品由此衍生出新的意义,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契合,这样电视工作者就自然而然担负起舆论导向和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另外,新媒体时代为新闻语态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语言,网络平台出现的本身也为新闻语态建构了多元化语态立场。电视新闻节目通过网络视频、微博互动的方式,获得了更高的节目覆盖率和影响力。

第三,本色化。电视新闻节目语态中本色化特征的出现是因为节目主持人或节目嘉宾的个性十分鲜明,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节目中都是惯有的风格。如凤凰卫视的马鼎盛就是本色化的代表,他谈兵论武,制作悬念,使荧屏前的观众与生活中的平民产生了极强的观看兴趣。还有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急速转型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潮,这些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经过大众文化熏染被电视屏幕放大,自然呈现给观众一幅与众不同的斗士形象。另外,因为地域习惯不同,电视新闻节目出现地域性特征。我国香港地区的主持人说话方式让内地深感不惯,但广东因为与其地缘接近的关系,普遍能够接受这种播报方式,甚至常常使用这种方式,丰富了两地的媒介文化和审美取向,培育了多元化精神。

第四,营造性。电视节目传播者的说话方式若与生活中的说话方式有很大差别,甚至完全颠覆,这就说明这种电视新闻节目的语态并非是本色的,而是为了节目效果刻意营造的。《军情观察室》的节目主持人董嘉耀的语速很快,营造出一种紧急的军事氛围,使观众产生了一种紧张情绪,但生活中的他却十分儒雅,语速也比较平缓。还有胡一虎在《一虎一席谈》中为制造节目效果,将自己塑造成一位无事生非、唯恐天下不乱的形象,将两方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调动起来,而在生活中他同样是一位谦谦君子。他们两个的荧屏形象使用的都是营造性节目语态。另外,主持人还常常营造一种夸张气氛,比如,开场语和衔接语常常适时升高音调或放大停连,这样通过制造这些明显的高低音音差与使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来控制现场,让现场观众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放松。

无论是哪种节目语态,都是一种可塑性的节目语态,有的表现为电视传播语态的可选择性,为广大电视新闻节目的风格培育提供了某种可能;有的则表现为可设计性,有助于电视新闻节目通过主持语态形成节目风格,达到改善收视效果的目的。如今,媒介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态势,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因而,传媒生态在新媒体时代进行着一场深刻变革。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语态变化就是在这种影响和挤压下的一种积极选择。但是,新的新闻语态出现并不是取代旧的,而是两者相互融合,在原有语态基础上叠加和调整,达到优化电视节目播出效果的目的。

[1]杨主格.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话语转变[D].沈阳:辽宁大学,2012.

[2]高红波.中国电视语态的变迁[J].电视研究,2008(11).

[3]朱菁.平民意识:电视新闻传播的新起点[J].杭州大学学报,1995(2).

[4]王首程.电视语态及其对节目风格的呈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

[5]张文雅,朱晓彤.全媒体时代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中的语态演变[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

猜你喜欢

语态新闻节目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现状和思考
动词的时态、语态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