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传统电视传播的转型变化
2015-02-27马召平
马召平
新媒体下传统电视传播的转型变化
马召平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视频随时观看,在线跟帖评论、话题随心互动,这是互联网时代下新闻客户端给用户最切身的感受。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当下,传统电视媒体也通过进军移动新闻客户端等领域寻求转型,拓展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实现着自信息传播环节到科技、文化与制度层面的整体性变革。
新媒体;传统电视传播;电视媒体;转型;变革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时的描述,成为今天传媒业生态的最佳比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1]。在此状况下,以央视为代表的新闻客户端陆续上线,使传统电视媒体进入了由单终端渠道向多终端渠道联动转变的新阶段,呈现出转型的四种业态。
1 角色:从“喉舌”到“信息传递者”
长期以来,电视作为党和政府主办主管的舆论工具,被定义为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其主要功能为宣传党和政府的工作路线。尽管在21世纪初,各类新媒体蜂拥而上,但是还没有彻底改变这一传媒生态格局。然而,随着微信微博和报纸等媒体APP的诞生,电视传媒再也无法淡定坐守山头了。从央视推出新闻微博微信到“央视新闻”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央视率先打破电视唯我独大的僵化面孔,在短时间内积聚力量全方位与新媒体融合的战略,扩大影响,占领阵地,实现了重大新闻权威发布,突发事件及时播报。据介绍,“央视新闻”在搜狐的新闻客户端订阅用户超过1000多万,用户量突破1亿,下载观看量接近2000万,赢得了客户的好评。可以说,央视在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介的探索与尝试中抢占了先机,赢得了稳定的受众群,也拥有了坚实的广告源。与此同时,紧随其后的《无线苏州》《第一财经》等新闻客户端的推出和省级电视台新闻APP的推出,抢占了传播新阵地。陕西广播电视台开设的独立客户端,从2013年上线以来,用户数量不断攀升,从开始观众体验到现在的10万用户,尽管订阅人数还不算太多,但随时随地获取最新本地新闻、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最实用的民生生活资讯、最热焦点视频及图片从这里传送,一时间第一新闻客户端成为手机移动客户对陕西籍周边地区新闻需求的最佳选择。从“公共”媒体向“公众”媒体转型。
2 内容:从传播时政要闻到全方位提供生活资讯服务
互联网时代是个不缺信息的时代。新闻哪里都可以看到,资讯无处不在。但是,这又是各类信息泛滥成灾的时代,大量垃圾内容充斥着人们的视线。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传媒背景下,人们还是相信主流传统媒体发布的内容,期望看到专业新闻机构才有的深度报道、原因分析、趋势预测等。大家对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发布的内容还是有一定怀疑的。这为传统媒体的转型留下了宝贵的资源空间。因此,传统媒体如何以正视听,拿到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在充分运用政府机关这个消息源的同时,凸显“人文关怀”,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报道凡人善举,赞扬邻里互助……正在成为新闻资讯外的主流报道。而同时,新闻报道突出服务性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一大亮点。从春天如何踏青,国庆长假游出行服务到关注日常天气预报,提供生活小常识,曾经一度高高在上的主流传统媒体在固有的大量报道时政消息外,紧贴大众需求,突出媒体的服务功能,让那些看起来琐碎的生活资讯成为媒体信息传播的重头戏,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节目的互动与转型发展,内容更加贴近普通大众。
3 解读:从注重新闻时效到注重新闻深度解析
新闻的定义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客观报道。传统的新闻报道基本都是现象的描述和客观呈现。媒体追逐的也是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新闻时效性上明显落后于微信等新媒体。为此,在拥有众多政府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背景下,电视媒体更加追求对新闻事件的跟踪报道,深度解析,锐利评说。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地了解和权威解读。在与新媒体竞争时效性的同时,谋划新闻报道的差异化和深度化,注重新闻的真相调查与解剖。如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就非常重视追踪网络热点话题,把一个个网络议题上升为公共议题,实现网络议题与公共议题的对接,并利用央视独有的评论力量对网络话题进行独到而有深度的解读。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就在寻找新闻第二落点的同时,注重深度调查,并在栏目建立的微信群和APP客户端中及时推送,通过两年多时间的验证,一些独家视频尤其是独家观点评论节目的推送效果不错。在一定程度上聚集了不少忠实粉丝,进而增强了传统电视栏目的影响力。
4 发展:从公共传播到私人订制
据《指尖上的网民——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调查,不同年龄层视频屏幕使用差距大,40岁为分界点,40+以电视为主,40-以pc为主,其中,30 至40岁收入稳定,是观看平板电脑的主要人群。20岁至30岁在校学生与职场新人是手机视频的主要人群[2]。因此,借助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衍生出网络广播电视、IPTV和手机广播电视等众多的新兴媒体形态,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介得以延伸转变。
这几年,从新闻热线到新闻APP,如今通过APP客户端,受众可以及时反馈节目,而且可以第一时间将自己拍摄的新闻现场照片和视频上传,第一时间通过电视新闻栏目和其所属的客户端发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爆料。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为了鼓励和引导受众参与节目,与通信部门联合,以赠送流量的形式,鼓励受众拍摄各类新闻素材。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客户端已经表现出了定制化的趋势。对于现代人而言,最难做到的是从海量大数据信息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与资讯。显然,定制化正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几乎所有新闻资讯类应用都具备定制功能,一个自定义标签可以聚合所有相关的新闻信息。这种自定义对于用户来说是个性化的体现,用户只需要关注自己定制的新闻资讯即可,无需在五花八门的各类信息中耗费时间与精力查找所需信息。在未来,随着公众无线网络的普及与覆盖,新闻客户端将打通用户的社会关系,依托其智能化客户端平台衍生的社交关系,基于用户兴趣偏好和过往浏览记录的算法,为用户提供兴趣匹配度高的信息,从而将社交阅读引向深入。
变“观众”为“用户”,创造新的内容生产与盈利模式。对于电视传媒来说,这是个不得不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挑战着媒体经营者的新思维;但不管如何转型发展,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这是传统电视媒体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生存之本。
[1]郑汉星.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 (2015-07-23)[2015-09-11]http:// www.ce.cn/xwzx/gnsz/gdxw/201507/23/ t20150723_6022843_3.shtml.
[2]指尖上的网民——2014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EB/OL].(2014-06-26)[2015-09-14]http://www.iydnews. com/2323.html.
马召平(1973-),男,陕西西安人,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电视媒介传播。